本
文
摘
要
幕,简单理解,主要是指古代将军出征的时候,设置的行辕或帐幕,也称幕府。被其聘用至幕府来担任顾问、参谋等职务的人员则称为幕僚。幕僚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与古代正规官制的官吏不一样,其主要是起着辅佐或者补充的作用。古代夏商的家臣、西周的命士、战国的养士等,都能称为幕僚的雏形,或者最初出现的形式。
有一部号称穿越剧鼻祖的香港古装电视剧——《寻秦记》。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寻秦记》讲述的是一个香港富商热衷于研究太空物理,偶然间发现秦始皇兵马俑中有一个奇怪的古代装置,并坚信依靠现代技术和该装置可以来回穿越两个时空之间。刚好当时古天乐饰演的一个安保人员与兵马俑长相十分相似,就被选中进行穿越时空的实验,才有了后面的故事。电视剧里面的主人公项少龙、连晋(或廖毐)等类似人物形象,就是作为战国时期名门将领的养士出现的,也是最早时期的幕僚形象。这类人智勇双全、能文能武,深受主家的欢迎和信任,在为官进爵上得到主家的极力举荐,从而平步青云,较之其他同时代的读书人更为幸运。
到秦汉时期,尤其是汉朝设置管理地方的官职——刺史和郡守,这类官员掌握一方财政军大权,实力非常强大。为了更好统治地方,这些官员就自行聘用了很多辅佐幕僚。幕僚势力的增长,也间接增长了地方官员抗衡中央政权的实力,所以这些幕僚势力发展壮大的时候,甚至能与中央进行抗衡。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林立、官制混乱,幕僚势力膨胀,地方实力派依靠自身发展,乃至直接衍生了新的政权出现。
鉴于前朝幕僚势力对中央构成的威胁,隋唐时期中央朝廷一度限制了幕僚的发展。但幕僚作为一种辅佐的智囊团,无论置于何时何地都能适应发展需要。许多幕僚出身的读书人,能加官进爵的也为数不少,如唐朝著名的进谏名臣魏征,最开始是作为太子李建成的幕僚,为太子争权夺利出谋划策的。而李建成自身实力有限,始终没法与常年在外带兵打仗的弟弟李世民势均力敌,最后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继承唐高祖李渊的皇位。魏征作为败军之臣,却被李世民委以重任,可见其才华之出众,连唐太宗李世民都敬他三分,成为流芳百世的一代名臣。试问如果魏征不作为太子幕僚被李世民所识,李世民不是爱惜人才的明君,作为一名读书人,魏征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所以,能成为幕僚,遇到一个好的主家,对古代读书人而言,就好比千里马遇上了伯乐,两者各取所需,两全其美。幕僚选拔没有统一的制度和标准,只要身怀才华,能够被人赏识和利用,就有被聘用的潜在可能,虽然不是正规官制,但其较之正规官制具有其独特性。换而言之,古代中央朝廷选拔官员,都有固定的机制和限定的名额,许多读书人基本拥挤在这座独木桥往上攀升,被挤下来的人为了讨生活才委身成为幕僚。相比较而言,真正有才华的人,幕僚这条路也许更能成为加官进爵的捷径。例如清末镇压太平天国期间,湘军的崛起,曾国藩就以军功举荐了不少门生和幕僚为官,甚至有些不得志的正规官员,宁愿委身湘军做幕僚,以寻求加官进爵的机遇。我们所熟知的李鸿章就是曾国藩的门生,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中了举人后也曾做过曾国藩的幕僚,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名将丁汝昌,也是从湘淮势力举荐上来的。只是对于普通读书人,幕僚这条路始终缺乏一个引路人,不是一条常规通行的为官之道。
而作为幕僚的人,其实也并不容易,机遇和挑战往往是并存的,机遇越大,挑战也就越大。幕僚作为地方军政大吏的亲信,直接参与了地方要员各项政事的谋划决策、迎接宾客、经办庶务或代主巡行出使等。类似我们现在理解的代理人或发言人,甚至关系还要更进一步。两者关系太过密切,导致幕僚对主家的许多事情都知根知底,如果幕僚不能获得主家的绝对信任,那往往要遭受排斥,甚至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这就是电视剧里面常说的:“知道越多越危险”。相反,如果获得主家的完全信任,那就是比亲人还亲了,对于自己的至亲,或者左膀右臂,地方军政大吏定会不失时机地极力举荐,这样既可培养自身势力,还能成人之美,让幕僚对其感恩戴德,实乃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我认为幕僚可算得上古代读书人加官进爵的捷径,各位大神有何高见?欢迎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