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948年9月, *** 攻克济南,士气大振,华野司令粟裕请求乘胜追击,一举歼灭准备赶往徐州地区的黄百韬兵团。根据 *** 原本的构想,在 *** 占据主动权的同时实施小规模的淮海战役,将 *** 歼灭于长江以北,只是10月份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也进入到徐蚌战场,小淮海变成了大淮海。粟裕采用围点打援的方式将黄百韬第七兵团全部歼灭,牵制住第二、第十三兵团,同时看住了 *** 的第六、八、十六军团, *** 了刘伯承吃下黄维十二兵团的决心。
面对人数相当、装备精良的黄维兵团,刘伯承巧用他的“五行”之术,将 *** 最为精锐的一支12万人部队彻底歼灭,取得了双堆集战役的胜利。事后被俘的 *** 军官称,他们对 *** 有“三怕”:一怕挖沟,二怕喊话,三怕 *** 自制的土兵器。刘伯承的“五行”之术究竟是什么神奇策略, *** 的这三大利器又是如何让精锐的 *** 军队闻风丧胆?
在我军的高级指挥官中,常胜将军粟裕被称为“战神”,高超的军事指挥技能和战无不胜的战斗经验让他称为开国十大将之首,而刘伯承因为在解放战争中擅用“五行”打胜仗,被誉为“军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奇门遁甲、八卦占卜好像是兵家常用手段,诸葛亮在兴兵之前都会用《马前神课》测算行兵路线和战斗吉凶。我们都知道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五行相生相克能够对事物乃至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至于测算的结果是否真的符合事实,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而刘伯承的五行之术,并不是人们常规观念中的金木水火土,而是任务、敌情、我情、地形和时间。用手来比喻的话,这“五行”分别对应拇指到小指的五个手指头。不同于 *** 军队以我情为中心,一切战斗目标都以保存实力为最上,见到不利场面立马逃跑的战略,刘伯承的五行观念中,作战任务是一场战斗的中心思想,只有明确作战任务,才能根据敌我双方的兵力、装备和地形时间等各方面的优劣形势制定出具体的作战计划,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取得战斗胜利。
在每一场战斗开始之前,刘伯承都会仔细分析此战的五行要素,谋定而后动,即使当前形势不利于我军,也能出奇制胜。歼灭 *** 嫡系精锐的双堆集战役就充分体现了刘伯承的“五行”战术。
1948年11月16日,中野攻占津浦铁路的要点宿县,把黄百韬的第七兵团死死围困,誓要将其彻底歼灭。因为海路断绝,国军往徐州的给养只能走津浦铁路这条唯一的路线,而 *** 把守在宿县,徐州的国军根本接收不到军饷和弹药,到时候不战自败。
黄百韬第七兵团被围困后,蒋介石火速派遣距离较近的李弥的十三兵团和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前去援助,粟裕采用经典的围点打援战术,将第七、第十三和第二兵团的军队全部牵制在徐州战场上,并在6天之内火速歼灭了多达10万人的黄百韬兵团,司令官黄百韬阵亡。
这一消息传到中野后,原本就计划围攻十二兵团的刘伯承当即不再犹豫,主动派出7个纵队将黄维的十二兵团包围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黄维第十二兵团下辖 *** 第10军、第14军、第18军和第85军,总人数达到十万之众,其中的第十八军是 *** 王牌中的王牌,无论是战斗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是整个军队的作战装备,都完全不辜负其嫡系之称。
不同于华野大军压境,直接全灭黄百韬军团的碾庄战役,黄维兵团与包围它的中野部队人数相当,几乎是一比一作战,但是黄维兵团的武器装备远远超过我军。在黄维看来,中野自身根本没有能够歼灭十二兵团的实力,甚至放言称:“十二兵团就是放在双堆集让刘伯承去啃,他啃一个月夜啃不下来!”
11月27日,黄维奉蒋介石命令让十二兵团的四个师趁我军合围尚不严密的时机向东南方向全力突围,兵团第八十五军一一零师师长廖运周却率部阵前倒戈,打了黄维一个措手不及。黄维的突围计划全盘崩溃,士气大跌,军心动摇。黄维向蒋介石发电汇报战果,请求下一步的作战指示,却只等到了顾祝同从飞机上扔下的“固守待援”四个大字。黄维想到几天前也是遵照蒋介石“固守待援”命令死守碾庄却到死都没见到半个援军的黄百韬,内心一片凄凉。
而被派去支援黄维军团的两个援军,就是原计划与黄维一起解救黄百韬的李延年第六兵团和刘汝明第八兵团。这两个兵团都是由原本的绥靖区守备部队改编而来,不仅派系混杂,而且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十分薄弱,只有黄维的十二兵团一枝独秀,也是吸引华野率先选择攻打它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延年在 *** 军队中被称为“长腿将军”,而刘汝明则有个“老兵油子”的称号,无他,两个人打仗都不怎么样,但是比起逃跑能力,无人能敌。蒋介石让黄维等待他们两人的救援,下场可想而知,只是不知道老蒋是故意如此安排,想要趁机消灭黄维吗?这当然不可能,让这两个草包货色去支援自己的嫡系精锐部队,只能说明此刻的蒋介石分身乏术,已经没有更好的方案、更精锐的部队解救自己引以为傲的十二兵团,同时他对十二兵团也抱有盲目自信,认为黄维不会重蹈黄百韬这个杂牌军的覆辙,被“区区” *** 消灭。
然而李延年和刘汝明两人同为徐州剿总副司令,虽然带着10多万的虾兵蟹将,两个人的脾气却比天还大,彼此之间的矛盾颇深,谁也不肯让谁。在从蚌埠赶往救援的途中,两个人比赛谁走得更慢,生怕早日赶到双堆集成了中野和华野的炮灰。
心知援军无望的黄维只能强自振作,一面让部队加强防御,在原本的措施上构建更加坚固的工事,一面派一到三个团的小股兵力每天试探性地进行突围尝试。为了缩小包围圈,逐步压缩敌人的生存空间,中野运用了淮海战役中的典范——迫近作业。因为与敌军的兵力相差不大,而敌方的装备占据绝对优势,中野各部队昼夜兼程,冒着寒冬的冷空气,在双堆集广阔的平原上展开了浩大的壕沟作业。
我军在双堆集战场上以地堡对地堡,战壕对战壕,把堑壕挖到了距离黄维兵团的前沿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在地平线下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攻防阵地。根据新华网发布的数据统计,双堆集战场上的交通壕长达12万米,能绕当时包围黄维兵团的圈子七圈半,把黄维兵团压缩在不到3公里范围的狭小区域内。
11月30日, *** 已经逐步占领了双堆集附近的一些敌阵地,黄维兵团的防御体系也摇摇欲坠,但黄维困兽犹斗,死撑着等待救援。然而宿县的补给路线被切断,十二兵团成为瓮中之鳖,只能依靠南京派来的飞机每天空投食物和弹药。
可是黄维兵团在地面上占领的范围实在太小,大多数物资都被投到了 *** 的阵地内,即使投到了国军阵营,也会引起国共双方的激烈争抢。黄维兵团的战马也没了用武之地,大批死在战争中的战马就成了国军的充饥之物,而烧火用的柴全靠拆村子的房子获取。后来房子被拆光,士兵们就全部宿在隐蔽的战壕里面,医疗用品的缺少让成百上千的受伤官兵无法得到救治,只能每天躺在壕沟里痛苦地煎熬。
双堆集一战中最为惨烈的一场就发生在大王庄,也是华野打得最为艰难的一战。大王庄距离十二兵团的司令部只有几里路,是十二兵团绝对坚守的一个战略地点。驻守在这里的是在 *** 军队中极得人心的十二兵团副司令胡琏率领的18军118师的33团,胡琏颇有军事才干,对待下属也很关心,只是因为经常不听命令而被白崇禧降为了副司令。18军作为国军的五大主力之一,其实力不可小觑,33团则是18军中的精锐,这样一支队伍守在大王庄可以说是十二兵团极为聪明的布置了。
因为33团普遍配备美式军械,每一位官兵都是单兵作战能力极强的老兵,中野和华野派来的一支部队联合对这个“老虎团”发起攻击,在来回抢夺大王庄的过程中,火箭筒、迫击炮、冲锋枪、炸药包等能用的武器全部被用上,大王庄就像海面上的一叶扁舟摇摇欲坠,我军最终以至少伤亡五千人的代价拿下了大王庄。
根据参加过大王庄战役的老兵回忆,战斗激烈的时候,双方士兵都来不及寻找掩体,随意拿起身边死去战友的枪就向对面射击,阵地在两军之间来回易手,尸体堆了两三层。他们一个连的兵力最后只活下来三个人,小王庄的23师师长甚至因为大王庄的惨烈直接投降。
1948年12月12日,刘伯承和陈毅通过广播反复催促黄维兵团投降,以中野和华野总司令的名义发布联合声明,虽然黄维表示了拒绝,但黄维兵团的士兵已经彻底被消磨了士气,根本没有还击之力。中野和华野联合在消灭了 *** 第十军五十四团后,黄维兵团团部设立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没有了,12月15日十二兵团总司令黄维被活捉,十二兵团12万余人被全部歼灭。
在双堆集战役的攻坚过程中,刘伯承的指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中野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把 *** 最精锐的黄维兵团拖到全灭,全赖于刘伯承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军队的战斗力,
承接粟裕在碾庄战役中的胜利,开启在陈官庄歼灭杜聿明集团的先锋,为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让 *** 反动统治集团就此瘫痪,并直接导致了蒋介石在1949年1月21日的“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