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国古代十大关口(中国古代十大关隘地图图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国古代十大关口(中国古代十大关隘地图图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古代十大关口(中国古代十大关隘地图图片)

古关隘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型资源,记载着历史的传承和信息,蕴含着深邃的文化遗产精华,这些物质形态同时也折射出某一时代或某一地域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的深层内涵,中国悠悠历史五千年,都有哪些著名的古关隘呢?

(1)山海关——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天下第一关”的匾额长5米高1.5米,每个字都一米有余,相传是明代成化八年进士、山海关人萧显所题字为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

天下第一关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是明朝京师——北京的重要屏障。是以展现明代重要关口和平原长城为主的历史遗迹人文景区。山海关为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明宣德年间曾在此特设兵部分司署,为明兵部的唯一分设机构,具有独特的军事与政治价值。自其设立至明朝覆灭,二百多年间,共有90位兵部分司主事于此。

山海关距离北京大约只有280千米,而且两地之间的地形以利于骑兵冲杀的平原为主。正因为山海关的特殊地理位置,关乎明王朝京师的安全,所以,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山海关逐渐赢得了“天下第一关”的称号。而“天下第一关”中所谓的“第一”,不仅指山海关地处万里长城最东端,更表明了它扼守辽西走廊,护卫华北平原的重要地理价值。

(2)武胜关——关中之美

武胜关位于鸡公山风景区内的豫鄂两省交界处,为我国历史九大名关之一,春秋时期称直辕、澧山,秦统一中国后改为武阳关,南宋时期易名武胜关。河南鸡公山地处中国九大名关之一的武胜关关口,被人们称为“青分豫楚、襟扼三江”的一块儿宝地。千百年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朝齐称武阳关。唐称礼山关,后复称武阳关。清始称武胜关。与东之九里关,西之平靖关,合称义阳(今信阳)三关。武胜关地处险要,附近山峦交错,群峰环结,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古以 “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历来为南北抗衡之地,行师必由之道。南北朝时期,梁、魏为取得关隘要道的控制权,曾在三关相持,反复争夺数十年。南宋开庆元年(1259),忽必烈率军渡淮河,攻大胜关,宋军凭关据守,攻不得克,后因戍兵弃关南逃,方越关南下直取武昌(今湖北鄂州),逼南宋求和,结“鄂州之盟”。今有京广铁路经此。

(3)友谊关

友谊关是我国十大名关之一。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端,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拱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距凭祥市区18公里。

友谊关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南疆边关要塞。始建于汉朝,原名雍鸡关,又名大南关、界首关。明洪武元年(1368年)名鸡陵关。永乐五年(1405年)更名镇夷关;宣德年(1428年)改名镇南关;1953年更名为睦南关,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命名为“友谊关”。友谊关景区包括关楼、城墙、左辅山炮台(镇关炮台)、右辅山炮台(金鸡山炮台)、清末广西全边对讯署(法式楼)以及大清万人坟等,总占地面积250 万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1663.76平方米。每年到景区的旅游人数约10万人次。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嘉峪关——天下雄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

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明代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十一月,满速儿汗入寇肃州,游击将军芮宁阵亡,全军陷没,嘉峪关失守。

(5)雁门关——中华第一关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

(6)紫荆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前

紫荆关是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天下九塞之第四塞。紫荆关由五座小城组成: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

易县旅游胜地众多,特别是清西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吸引了更多的游人,紫荆关险中蕴秀的古塞风光,浑厚的文物、军事历史底蕴,必将随清西陵一起成为易县一处新的旅游胜地。

宋时名金陂关 ,后因山多紫荆树而改名。位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与二关号称内三关。原关门之门券上有“紫塞荆城”4字石刻,现已倾圮。 “紫塞荆城”4字石刻仍在,在紫荆关镇南面。

紫荆关关城东为万仞山,千岭耸立,峭壁悬崖;城西有犀牛山,蜿蜒向西,与盘石口相接;城北为拒马河,谷宽坡陡,浪高水急;城南是黄土岭,背千山万壑,层峦叠嶂。紫荆关城就建在这依坡傍水、两山相夹的盆地内。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古人对其地势和军事地位有一段形象描述:“南阻盘道之峻,北负拒马之渊,近似浮图为门户,远以宣大为藩篱。一关雄距于中,群险疵于外,规模壮丽,屹然为畿辅保障。”

(7)娘子关——三晋门户

娘子关现存关城建于明代,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堡,似为检阅兵士和瞭望敌情之用。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祠、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传说为唐代平阳公主驻防时所建。

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 故得今名。

娘子关之名,最早见于金人元好问《游承天悬泉》诗,该诗有“娘子关头更奇崛”之句。乾隆二十九年(1764)编修的《大清一统志》是首次收入娘子关这一名称的官修文献。关于娘子关这个名称的来源,有不少传说。明代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凡“妇人 服靓妆”经过妒女祠时,“必兴雷电”,大发嫉妒,故为妒女,娘子关因此得名。《元和郡县志》则说,春秋时晋国介子推的妹妹介山氏,焚死绵山,后人为之筑妒女祠。另一个传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镇守,并创建关城,因而把此关称作娘子关。然而这些说法皆无信史可据。

(8)居庸关——燕京八景之一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它是四大重要关卡之一,有南口,居庸关,上关和八达岭。

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居庸关形势险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实天下之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现存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督建的。为北京西北的门户。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9)剑门关——西蜀门户

剑门关,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剑门关形成于白垩纪,是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底部最窄处仅50米的天然隘口,是自然天成的天下第一关隘。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此垒石为关,称剑阁或剑阁关,唐以后多称剑门关,1700多年以来关楼屡毁屡建。

剑门关因其险峻,享有“剑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西蜀门户”等称号。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里“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更让剑门关名扬天下。

剑门关是川北重要门户。四川与北方主要通过三条栈道相连(金牛、米仓、阴平),其中金牛道建成最早,相对好走,再加上金牛道直通四川盆地中心——成都,由金牛道进攻成都最为便捷,故在川北防御中金牛道尤为重要。而剑门关,正是扼守金牛道的门户。

历代经营四川的人都会尤为注重剑门关,当局的重视再加上地势的险要,使得在冷兵器时期,剑门关是中国少有的不曾被从正面完全攻破的关口。到了近代,红军和 *** 也是借助火炮才攻克剑门。

(10)鬼门关

鬼门关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阴曹地府的一个关隘。现实中,据《辞海》条目载:“鬼门关,古关名。在今广西北流县西,介于北流、郁林两县间,双峰对峙,中成关门。这里双峰对峙,中成关门,其间不过30步。由于地处热带,亚热带潮湿环境。古时候这里瘴气滋生,蚊虫鼠蚁繁多。夜里被一团白雾笼罩,鸦雀悲鸣,甚是可怕。

解释一

中国传统传说中的阴世、阳间之交界外;死亡的边缘。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在鬼门关夺转这冻形骸。”《西游记》第十回:“忽见一座城,城门上挂着一面大牌,上写着‘幽门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 郭鹏 《刘亚生》:“像他这样站在鬼门关上开玩笑的人,真是少见!”

解释二

古关名,省称“阴阳道”。《舆地纪胜》作桂门关,明宣德中改名汉沽关。在今广西北流市城西,位于北流、玉林两市间。

有两峰对峙,其间阔30步,俗号鬼门关。古代为通往钦、廉、雷、琼和交趾的交通冲要,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经此勒石,残碑尚存。因其瘴疠尤多,去者罕有生还。谚云:“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故名“鬼门关”。唐宋诗人迁谪蛮荒,经此而死者迭相踵接。

解释三

比喻险恶的境地。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我与你踢倒鬼门关,打开这槐安路,把一枕南柯省悟。再休被利锁名韁相缠住。”《老残游记》第十四回:“这一卖, 翠环可就够他难受了……眼看着一个老实孩子送到鬼门关里头去,实在可怜。” 老舍《蜕》第二:“即使天津是鬼门关,他们也得闯出来,做个自由人。”

喜欢的朋友点赞转发哟

更多中国古代十大关口(中国古代十大关隘地图图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