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斗彩又称逗彩,萌发于宣德,发展于正统,成熟于成化。宣德时期萌芽的斗彩瓷器品种是在釉下暗刻图案线条,再在釉上以其轮廓填彩;到了正统时期,其绘制技法发展为在生坯上以青花单线勾勒图案轮廓,再进行施釉,于釉上绘制各种彩色。经历了自宣德至正统的发展,最后才形成了成化时期青花双线勾勒的成熟斗彩瓷器品类。
成化时期的瓷器制作风格一改永宣的沉稳大器,以小型的赏玩器为主。这一时期的斗彩瓷器造型秀美轻灵,纹饰色彩鲜亮,是明代御窑制瓷中顶尖的精美之品。嘉靖至万历时,多为仿制成化朝斗彩瓷器进行烧制,其造型与成化斗彩几乎一致,但在色彩上受到了五彩瓷器的影响,发色浓艳,且绘画技法较为粗糙。
到了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加上皇帝的喜爱,仿制成化的斗彩重新开始流行。雍正时期,斗彩还结合了粉彩的颜色,在成化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烧出了新表现形式的斗彩瓷器,使得自成化以后沉寂数年的斗彩瓷迎来了其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清代晚期,随着御窑厂的逐渐没落,斗彩的烧制也走向了衰微。
一、 明成化斗彩瓷器的地位
作为景德镇御窑厂瓷器制造发展的巅峰时期,明代永宣两朝在彩瓷技术的发展上有很高的造诣。在彩瓷技术上,永宣时期首创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的彩瓷艺术形式,例如青花红彩、青花五彩等。青花五彩中的青花勾勒描线内填彩形式经过发展与演变成为了后来斗彩瓷器的主要彩绘方式。明成化斗彩瓷器作为一种釉上与釉下彩兼容的彩瓷产品,它的出现既承袭了永宣时期的青花五彩瓷,为明代末期五彩瓷器的繁荣提供了直接原因;同时,成化斗彩的鼎盛也是清康、雍、乾三代彩瓷能够得到大力发展的基础。
从器物造型上来说,明代前期的洪武、永乐、宣德三朝器物体量庞大,在器物体量上延续了元代枢府瓷的风格,作为陈设器彰显着帝王大气与风范。对于瓷器生产的风格偏好也从侧面反映了出明代前期统治者在维持社会状况的策略上选择了较为强硬的治国理政手段;到了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动荡,瓷器在制作上来说技术没有得到完善规整的制度与流程保障,在器型上比永宣时期更加洒脱随性。成化瓷器的器型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大体量的陈设器转变为小型的把玩器。
这种基于当时社会艺术文化风气与皇帝个人偏好而诞生的精巧隽秀的小巧器物,开创了成化时期一个全新的艺术风格。御窑厂定烧的瓷器将前期恢弘大气的陈设用瓷转变为小巧精美的案头陈设瓷,这批具有宫廷细腻风格的御用瓷器逐渐替代了自元代以来为主流的大型陈设瓷器,成为后代宫廷用瓷一贯正统的审美楷模。
成化斗彩瓷器代表了成化官窑最高的艺术水准,它的出现也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彩瓷发展与创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出现的彩瓷繁荣,特别是雍正斗彩的成就,以及珐琅彩、粉彩等多种彩瓷都或多或少地汲取了成化斗彩的艺术养分。
二、 明成化斗彩瓷器对后世的影响
明代后期,由于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国家的综合国力衰退,社会发展停滞,官窑的瓷器烧造事业也几乎停滞。在这种状况之下,官窑斗彩瓷由于工序复杂、成品率低、用料昂贵等特征,烧造品质受到极大影响,其精美程度与产量都与成化时期有较大差距。清军入关以后,明末的农民起义将景德镇御窑厂夷为平地,顺治朝未见斗彩瓷器的出现。至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随着清代社会的逐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制瓷工艺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康雍乾时期随着彩瓷的繁荣,成化斗彩也受到了帝王的关注与追捧。特别是雍正时期的斗彩瓷器,无论在烧制数量或质量上,都可与成化时期相媲美,甚至在烧造工艺上更胜一筹。
(一)、 康熙时期的斗彩
康熙时期,斗彩瓷器的绘制延续了成化时期的风格以青花勾勒描边内填彩为主,在纹饰内容、用彩和造型上都要较明成化时期更加丰富。从器物造型上来说,康熙斗彩仍以碗、盘、杯、碟为主要器型,除此之外还新增了大花盆、笔筒、水丞等文房用具。康熙斗彩在器型制作上相比明代产品更加考究,比起明代中后期瓷器形制的自然洒脱,更加规整与精细; 从纹饰上来说,康熙斗彩瓷器与成化斗彩仍有较大区别。融汇了本朝青花瓷器的一部分特征,精于画工。
相比明代多为特定单一纹饰的特点而言,康熙时期的斗彩瓷器更加注重具有丰富故事情节的图案描绘。例如八仙图、雉鸡牡丹图、过枝凤竹图、花卉果树、携琴访友图等。这些图样的描绘大多用于反映康熙时期的社会状况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生活宁静祥和的场景;
从用彩上来说,康熙时期的彩瓷技术有大幅提高,创烧了金彩以及代替青花使用的釉上蓝彩等。金彩的加入使得斗彩瓷器的颜色更为丰富,其收藏价值也有大幅提高。 康熙时期的斗彩瓷器款识多见本朝的青花双圈双行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还有的仿成化器型与纹饰的产品直接落款“大明成化年制”,也有偶见皇帝用于赏赐的横书“御赐”铭款。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康熙斗彩瓷器只有青花双圈,不写款识。康熙时期仿古之风盛行,且成化斗彩瓷器传世量少、收藏价值高,直接落成化年款的斗彩瓷器在康熙时期较为流行。
(二)、 雍正时期的斗彩
雍正皇帝在位只有十三年,但由于其本人艺术造诣极高,且对瓷器非常热爱,雍正官窑承袭康熙的基础加以创新,在斗彩瓷器的烧造上达到了继成化以来一个新的巅峰。成化斗彩因其颜色艳丽、造型秀美受到雍正皇帝的喜爱和推崇。就目前主要收藏雍正斗彩瓷器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数量来看,雍正官窑在斗彩瓷器的数量上比同期生产的粉彩与珐琅彩多很多,占据了当时除青花以外的彩瓷生产主流。
雍正仿成化斗彩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在康熙斗彩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创烧出的具有雍正本朝特色的斗彩瓷器。这些瓷器全部书雍正本朝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这一种类的斗彩瓷器器型多以当时流行的器型和一些文房用具为主,例如小碟、盘、碗、水丞、笔洗、笔筒等。
在用彩方面,雍正时期,西洋的珐琅彩传入,以金为原料烧制出的胭脂红替代了矾红彩成为了斗彩瓷中红色的着色剂。这种胭脂红发色偏粉,比前朝斗彩所使用的矾红更加艳丽、稳定,大大提升了斗彩瓷器烧成的成品率,因为有金为原料,成本也十分高昂;在绘制技法上,雍正斗彩引入了更多图样来代替传统的对称与单一纹饰,在瓷器上应用大片留白与图案相结合增强了斗彩瓷器的艺术感。
第二种完全以成化斗彩瓷器为摹本仿烧而成的。有的仍然落本朝“大清雍正年制”款,也有完全按照成化斗彩瓷器仿制落“大明成化年制”款识。以雍正四年为分隔,其前后期烧造的仿明成化斗彩瓷器风格有所不同,通常认为这种不同与督陶官的人选变化有相当大的关联。据清宫档案《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记载:“安尚义之子现在扬州行盐,自康熙五十九年起,差伊家人马自弘、杨宗,伙计俞登朝三人,每年用银九千两,在景德镇置买材料,顾工烧磁。所烧磁器尽行载到扬州转送进京。”
康熙五十九康熙时期重臣明珠的管家安尚义协管景德镇官窑瓷器制造,直至雍正四年皇帝下旨撤销“安尚义效力处”,这段时间景德镇产出的官窑瓷器,民间将其归类为“安窑”。这段时间烧制的仿明成化斗彩瓷器承袭康熙旧式,精美程度以假乱真,在铭款上多书“大明成化年制”。雍正前期仿制的成化斗彩瓷器款识上与成化本朝相比要更加柔美、飘逸。雍正四年,受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影响,皇帝收回了安尚义对景德镇御窑厂的管辖与督造权力,派遣年希尧成为新的督陶官。年希尧在接任御窑厂事物之后,集中烧制了一批非常精美的仿成化斗彩瓷器,落款以“大清雍正年制”款识为主。雍正时期的年窑仿烧的成化斗彩瓷器胎体细密、釉质轻薄、釉色洁白,用彩上比起成化时期来说更加淡雅,更倾向于雍正时期受文人所喜爱的风格。
(三)、 乾隆时期的斗彩
乾隆皇帝在位的六十年是中国彩瓷艺术发展达到顶峰的时段。乾隆二十年以前,景德镇御窑厂由督陶官唐英管理。唐英自雍正六年协理御窑厂,至乾隆二十年逝世,所督造的器物无不精美,深受雍正、乾隆两位皇帝的喜爱。乾隆时期,御窑厂在唐英的督办之下烧造出了色彩绚丽、纹饰多样的斗彩瓷器。此时的斗彩瓷器款识大多数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
乾隆斗彩瓷器大体上承袭了雍正时期的特点,瓷胎洁白腻,釉色光亮润泽。在器物造型方面,增加了许多大型陈设用器,例如天球瓶、贯耳荷莲大瓶、勾莲天球瓶、人物纹双耳大扁瓶等。乾隆皇帝本人偏好文玩古物,对于瓷器的样式有着其独特的审美,他偏爱华贵大气的瓷器风格,因此在瓷器的风格上较之康熙、雍正时期显得更加雍容,纹饰上也会更加繁密,图案饱满,几乎不予留白。在斗彩瓷器的用彩上,乾隆时期在雍正斗彩的基础上更突出了金彩的使用,使得乾隆斗彩比之以前显得更加奢华尊贵。
三、 成化斗彩瓷器与清三代仿品之甄别
明成化斗彩瓷器因其样式精美、烧成率低、存世稀少等特征,自明晚期起就引得各代官窑争相仿烧。清初词人朱彝尊在其词集《曝书亭集》中提及成化官窑珍品斗彩鸡缸杯时描述:“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以陶器而得玉之上价,其贵重如此。”清三代在彩瓷发展鼎盛时期对于成化斗彩的追捧与仿制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因此,在众多技术高超的仿品种,依据特征差异判断明成化斗彩瓷器年代及真伪也是鉴定之难点所在。
首先,成化斗彩瓷器胎薄而釉厚,其胎体修型规整且体量轻薄,胎土内的钙元素含量较少,因而呈现出细腻洁白的胎色。同时,成化斗彩瓷器的釉色与同时期青花瓷器有所区别。成化青花釉面含铁量高,其发色偏灰青,而斗彩瓷器的釉面洁白厚润,颇有永乐时期甜白釉的风格。清三代在对成化斗彩瓷器进行仿制时为追求成化器件的小巧与精美,胎釉都做的十分轻薄,反而失去了成化斗彩瓷器釉面的一种温润厚重感;同时,成化时期的斗彩瓷器底足常不上釉,因其瓷器胎里面含铁元素,在不挂釉的底足上呈现出黄褐色或黑褐色的斑点,像大米糊了的样子,因此也被称为“糊米底”。后世在仿制明成化斗彩瓷器时,因瓷胎的铁元素配比需严格把控才能做出“糊米底”,则仿品不如真品烧制自然,有规整而刻意的修整痕迹。
其次,从绘制技法上来说,明成化斗彩瓷器开创了双线青花描边勾勒内填彩的先例,在绘制上显得自然而洒脱。在釉上彩的填涂上,成化斗彩瓷器并没有完全按照青花描边进行勾勒,而是较为随性地进行色彩的平铺与填涂。而清三代的仿成化斗彩在进行绘制时笔法呆板,颜色填涂规整,虽精美程度更高,纹饰更加清楚细腻,但比起成化斗彩缺少一些灵动和随性。
从款识上来说,成化时期的款识十分有特点,其笔法稚嫩朴拙而飘逸洒脱,前文所述刘新园先生猜测其可能出自年少的成化皇帝本人之手。这样的款识随意性较大,且难以模仿。清三代在对于成化斗彩瓷器的仿造中即便在造型上做的以假乱真,但款识依旧难以仿造得很像。
综上所述,成化斗彩瓷器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传世极少、样式精美,且仿造难度高。在成化斗彩烧造中所出现于胎釉、色彩、纹饰图案上的时代性因素,都是后世所难以模仿和超越的。康雍时期所仿制的精美绝伦的斗彩瓷器因缺乏明代中期瓷器烧制浑然天成、温雅的风格而显得有些呆板、刻意,缺少成化本朝器物的自然美感。
结语
成化斗彩瓷器作为明代彩瓷产品的代表之作,因其制作精美、技艺高超、风格独特等特征而得到了后世的追捧与仿造。同时,成化斗彩瓷器的制作流程复杂、成品率低,传世品少,因而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也在工艺上对我国的彩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成化斗彩独创出釉下青花双线勾勒的描绘方法,同时在继承传统的釉上彩瓷绘制纹样的基础上加以文人画的绘制技巧,使浓重的釉上彩与淡雅的釉下青花相碰撞,产生一种互相映衬的美感。
成化斗彩瓷无大器,色彩种类繁多,且绘制技法上与当时的宫廷院体画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客观上而言,成化时期社会上浓厚的艺术氛围与当时御窑厂发展下技术的提高都成为了成化斗彩瓷器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