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精准扶贫集中安置房政策,国家精准扶贫安置房政策,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精准扶贫集中安置房政策,国家精准扶贫安置房政策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精准扶贫集中安置房政策,国家精准扶贫安置房政策

今天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从2017年至今,每年10月17日上海都会发布年度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反映一年来本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新探索、新成就,以此激发社会各界创新帮扶实践,营造全社会助力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今年的十大案例,重点突出精准扶贫要义,关注真正产生扶贫效益的创新做法,涵盖了产业扶贫、劳务协作、文旅帮扶、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方面,其中不少创新做法,展现了“上海温度”“上海责任”“上海力量”。

案例一

你帮我也帮 助力挂牌督战忙

社会力量助力云南省会泽县高质量脱贫

云南曲靖市会泽县是深度贫困县,国家52个挂牌督战县之一。至2019年底,尚有170个贫困村20044户69792人未脱贫,其中有139个村被列为挂牌督战村,脱贫攻坚任务之重,难度之大,能否在目标期限内完成脱贫任务,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宝山区结对帮扶曲靖市,在接到社会力量助力挂牌督战任务后,在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各地在沪企业(商会)联合会等支持下,组织102家企业和社会组织结对帮扶会泽县挂牌督战村,实现结对全覆盖,形成“你帮我也帮”的良好局面。

社会力量助力挂牌督战重点突出“五帮三带两转”:在智力技能上帮,发挥人才优势,培训专业技术人员8名;在务工就业上帮,举办专场招聘会86场次,巡回播放招聘视频信息34场次,输出贫困户56人来沪就业,115人到广东、浙江等省外就业,累计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7185个,受益贫困人口7375人,涉及7307户;在扶弱济困上帮,围绕村中的老人、留守儿童、单亲母亲、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重点开展帮扶工作;在消费扶贫上帮,发挥区供销合作总社和援滇干部作用,开辟网上销售平台,多渠道推广会泽县农特产品,帮助在上海销售总额达到180万元;在设施配套上帮,聚焦村中小微基础设施项目,在配套完善上增强力量,打好补丁。通过“五帮”发挥了“带人、带物、带产业、转观念、转村貌”的作用。

9月25日,会泽县170个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交通、电力、广播电视、网络宽带、医疗设施、活动场所、集体经济收入等8个指标均已达到贫困村退出标准。在社会各界的助力下,会泽县实现高质量脱贫。

案例二

人均三亩桑 致富奔小康

种桑养蚕成为群众可持续增收产业链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蚕桑产业纳入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中。“闵保合作”抢占先机,云南保山市和上海闵行区根据保山气候地理特点、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和区域产业经济基础,锁定蚕桑产业重点培育发展,连续四年在保山市隆阳区、昌宁县等地扶持蚕桑产业,投入沪滇帮扶资金助力当地建成20余万亩桑田,带动近10000户33000余人增收,其中建档立卡户3500余户12000余人,亩均收入5000余元,户均年收入可超过4万元。

沪滇产业帮扶坚持开发式帮扶,强化利益联结和带贫机制,帮助当地修建的蚕房、蚕棚和桑园等,优先给贫困户使用,并带动其他农户共同参与。帮扶资金重点用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工、流通、销售平台等打造,资产产权明确归属贫困村集体。

引入丝绸加工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鼓励村集体通过与合作社、龙头企业市场合作获得分红收益,形成了蚕、桑、丝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既保证了企业自身运营的原材料供给,又保证了农户稳定收入。“人均两亩桑,脱贫不用慌;人均三亩桑,致富奔小康”,当地老百姓对上海助力当地富民产业的做法津津乐道。

案例三

把优质教育送到家门口

教育集团开启教育援疆新模式

2019年10月上海援疆教育集团成立。今年5月,集团启动教师队伍建设的“玉兰工程”,积极探索“组团式”教育援疆新模式。

上海援疆教育集团采取“1+4+N”模式组建,即“一个核心校、四个县域集团、辐射全地区”。以喀什六中为核心,上海援疆对口四县分别成立县域“教育集团”,通过“两轮”建设(三年一轮),基本形成核心学校优势明显、成员学校办学质量大幅提升的良好格局。同时,利用集团学校的影响力,将办学经验成果推广、辐射至上海援疆对口喀什地区莎车、叶城、泽普、巴楚四县及整个地区,全面提升喀什地区基础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目前,上海教育“大组团”式援疆模式在提升喀什地区基础教育水平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集团核心校喀什六中2019年高考本科上线率比前一年提高10%,并包揽喀什地区双语理科前三甲;2020年一本上线率比2019年提高13.62%,本科上线率比2019年提高19.65%。各成员校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同时,通过“师徒结对”“课题带动”等多途径的综合方法,在喀什地区打造一批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案例四

“山里娃”踏上“风火轮” 劳务协作见真章

定向招录建档立卡户入职 *** 专职消防员

就业是民生之本,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收官年,劳务就业和转移就业是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可持续脱贫的重要举措。上海市消防局积极响应中央和市委号召,结合消防体制改革和消防队伍建设实际,创新提出将招聘 *** 专职消防员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经与长宁区反复沟通,2020年1月,联合组成招聘工作组,赴红河县面向18-24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开展 *** 专职消防员面试及体能测试工作。在当地党委 *** 的配合下,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核、身体检查和文化水平测试,最终有15名适龄的建档立卡户青年通过考核成功入围拟招录名单。

8月6日,首批入选者来沪后,市消防局确定了“以老带新”、干部带训的方式,开展适岗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消防技能和业务素质;长宁区也定期关心慰问,使他们克服思乡之情,尽快适应上海生活。在经过严格测试考核后,首批学员已经入职上海市消防员,为守护上海城市安全作出贡献。目前人均月工资收入超过7000元,且享受 *** 专职消防员相关保障,未来预期收入将超过万元以上,并获得更好发展的机遇。

市消防局已在认真总结“技能培训+入职就业”的就业扶贫模式,结合巩固脱贫和乡村振兴,扩大在对口地区定向招聘规模,为更多上海对口地区群众高质量脱贫贡献力量。

案例五

“沪品入滇” 科技帮扶促进价值跃升

两地农业产业合作引种上海品种见效益

青浦练塘茭白,远走德宏风平。2018年11月,在考察了德宏当地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后,青浦区决定将有“水中人参”美誉的青浦练塘茭白引种到德宏州风平镇,2019年开始大规模种植,截至目前已达到2000亩的种植规模,带动当地506户建档立卡户增收1500余万元。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加大技术攻关,使“风平”茭白较普通茭白早上市2个月,错峰上市填补市场空白,亩均产值达到16000元左右。茭白引种成功后,青浦区继续扩大农业良品引种试验,联合上海农业科研院所,加大水产品开发力度。从2019年相继开展了稻蟹、稻虾、稻鳅三种稻田综合种养试验,已基本具备大规模推广条件。

一尾小龙虾,致富千万家。宝山区在对口帮扶云南曲靖宣威市、会泽县过程中,发现会泽娜姑镇、宣威板桥镇有成片的水浸田、沼泽地,撂荒十分可惜,遂邀请上海水产品龙头企业、院所专家到曲靖实地调研考察,经充分试验、论证,认定这些地块具有适宜小龙虾生长的良好气候、环境和水资源条件,养殖小龙虾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援滇干部发挥主人翁作用,及时会同当地形成项目可研报告、建议书,纳入扶贫项目库,并争取援滇项目资金支持,指导当地采取“村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运作模式,引入上海水产行业优势企业,因地制宜采取稻虾、稻鱼共生养殖方式,打造高原龙虾品牌特色小镇。

松江大米成功移植勐海。松江区于2017年将松江大米引入到勐海县试种,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签订技术协作协议,由松江区提供种苗,指导育秧、水稻栽插、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截至目前,种植面积达200余亩,亩产达700余千克,比当地水稻亩产增加200千克/亩以上,辐射带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下一步,将通过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整合“科研+种植+收储”“加工+品牌+商贸”产业资源,力争将勐海县建成外延大米生产基地,畅通源头生产和上海市场联系渠道。

案例六

小藜麦 大产业

科技援疆助力精准扶贫

藜麦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特别推荐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被称为“黄金谷物”。由于市场前景广阔,助农成效明显,2018年,在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根据喀什地区实际需求和环境特点,在莎车县实施“耐逆农作物高产优质育种及示范种植研究”项目,建设藜麦育种基地,培育适合南疆地区大规模种植的藜麦品种。

2019年3月至8月,在藜麦育种基地开展了6个主要引种品种的试种获得了成功。这是藜麦首次在我国低海拔地区引种成功。同年,在喀什地区11个县市开展了藜麦夏播试验,并首次在我国实现藜麦的两季种植。在试种同时,通过雇佣当地农民作为试验地工作人员,帮助16个贫困户家庭实现脱贫。2020年,在喀什地区行署支持下,在全喀什地区12县市试验性大规模推广种植,春夏两季播种超万亩,总体长势良好,已陆续收获。

根据藜麦产业市场化前景,利用上海在食品加工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比较优势,聚焦提高藜麦产品附加值,打造完整产业链,实现精准长效的科技扶贫。上海援疆重点企业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新疆闽龙达干果产业有限公司)承担喀什地区藜麦的原粮托底收购,实现了对种植农户基本收益的保障,以亩产200公斤计,农户每亩收入2000元。同时,新建南疆第一条藜麦去皂苷生产线和藜麦深加工生产线,年产能达到6000吨,年销售额达1.2亿元,可提供500个就业岗位,目前产品有藜麦能量棒、代餐粉、藜麦燕麦片,后续产品还在陆续开发。

案例七

做一个幸福的农民

湄潭文旅扶贫创建新模式

2020年3月,贵州遵义市实现整体脱贫。站在新起点,沪遵两地积极探索文旅扶贫新模式。上海援黔助力湄潭县把资源变成资产、颜值变成产值、环境变成风景、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打好“生态、文化、产业、协作”四张牌,用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有成效。

打好生态牌,精心呵护百里湄江、万亩茶海等乡村生态环境,湄潭茶海所在的核桃坝村已成功打造为“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

打好文化牌,深入挖掘、广泛宣传红色文化、浙大西迁文化、茶文化、非遗文化,以文化的魅力为乡村旅游加持赋能,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田家沟等地备受欢迎。

打好产业牌,创造了以“湄潭翠芽”“遵义红”“茅贡米”为主的知名品牌,充实壮大村集体经济,完善产业带贫利益联结共享机制。金花村七彩部落以茶旅一体化发展为核心,打造旅居农家民宿、餐饮,茶园、田园、果蔬园、林下养殖园、农民创业园等乡村旅游业态吸引游客,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

打好协作牌,聚焦湄潭文旅资源专门设计推出疗休养产品,丰富上海干部职工疗休养目的地供给。引入美团点评,运用大数据平台,探索发放消费券,提振餐饮、景区、民宿、酒店等各场景消费,通过“吃、住、行、游、购、娱”带贫增收。

案例八

农牧民的幸福村

江孜县索盖村打造宜居宜业小康示范村

*** 日喀则市江孜县年堆乡索盖村地处349国道旁,交通便利,是 *** 至羊湖、江孜县、日喀则市旅游线路的必经之地。但村内生活环境恶劣,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低,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外出务工收入。

近年来,索盖村依托 *** 扶,按照上海市 *** 联络组的要求,立足江孜特点,坚持示范引领、探索创建 *** 首批小康示范村———年堆乡索盖村小康示范村。示范村通过打造江孜青稞品牌、成立村养蜂合作社、升级手工业品生产模式的方式,让当地百姓增收、产业增效。上海 *** 干部联络组江孜小组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开展厕所革命、庭院改造、污水纳管、垃圾分类、立面整治、人畜分离、绿化景观、道路建设、水系改造、卫生医疗等10大提升项目,使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案例九

唱好三出戏 打好三张牌

沪遵产业帮扶有实效

今年以来,本市采购和销售遵义特色农产品已达16.3亿元,有力地推动了遵义产业发展,巩固了脱贫成果。

三箭齐发组团帮,齐声唱好三出戏。大力推动企业直供基地建设、保价订单采购、电商专品购销三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种养模式齐头发展,引入沪企组团式助推当地农业结构对着市场做调整。同时,找准产业发展中“产得出、运得出、卖得出”的痛点、堵点,把脉分析、制定对策,联系上药集团对遵义中药材开展订单式采购,引入水星家纺打造西部高端蚕桑种养体系和产业中心,对接上海贝尔构架“5G+边缘计算”的“辣椒云”对辣椒产业进行“数据赋能”,指导赤水竹产业形成“一根竹子吃到底”的“三产贯通”模式,努力让优质“遵品”借着“三出戏”的大戏台“登场入市”。

打好三张牌,抢占三市场。遵义市大力发展“有、特、优”农业产业,用遵义方竹笋、“黄金锭”茶等抢先占领秋笋、黄茶的空白市场,打出“人无我有”的先手牌;用赤水冬笋、正安黄花菜、习水麻羊等,在充分竞争市场中发挥比较优势,打出“人有我特”的实力牌;用可追溯、订制化体系的林下“半亩鸡”“遵辣百分百”瞄准中高端市场,打出“人特我优”的金招牌,助力扶贫产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案例十

雪域遍开光明之花

果洛久治县“光明行动”结硕果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高海拔所带来的强紫外线,导致当地居民眼疾眼病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针对这一情况,上海市嘉定区卫健委自2014年起开始实施“上海嘉定·光明使者青海久治行”医疗精准扶贫项目,目前已连续开展7年。

7年来,嘉定区向久治县人民医院捐赠了总价值超过90万元的医疗设备和手术耗材,协助其建立起眼科,并投入援助资金用于久治县人民医院的改扩建工程及完善配套设施。2016年起,嘉定区又为当地建设远程影像诊断中心,使患者能够享受与上海同样的医疗服务。7年来,嘉定区共派出医务人员14批次,约180人次,组织相关专家赴青海对久治居民开展疾病诊疗1520多人次(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室),筛查白内障患者近2200人次,开展手术(眼科)209人次,同时对当地医务人员操作技术开展技能培训。

更多精准扶贫集中安置房政策,国家精准扶贫安置房政策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