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巴林银行事件启示感悟(巴林银行事件启示和感悟),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巴林银行事件启示感悟(巴林银行事件启示和感悟)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巴林银行事件启示感悟(巴林银行事件启示和感悟)

但即便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显赫的背景、

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产,巴林银行终究成了过去时。

17世纪末期,银行业盈利可观,私人银行家开始崛起,禁止诈骗的法律相当严明苛刻,这多少保护了银行家们,但也不是没有信贷风险和竞争对手。在美国革命之前的数世纪中,银行业的一个状况一直不曾变过,即银行家更愿意向大客户或大型机构倾斜,因为小客户贷款往往是为了挨生活,而且行为欠检点。

到了18世纪中期,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急需像探险家一样的银行家们,以便顺利开展跨国业务。

18世纪末期,这一角色最后落在了两家私人银行集团身上。在当时,“集团”一词是对私人银行公司的最高非官方尊称,而这两家私人银行都被称为“集团”,可见其社会影响力之大。

之后的两百多年,这两大集团在国际上叱咤风云,为英国和法国的权力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对19世纪后的美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两大集团,就是巴林集团(House of Baring)和罗斯柴尔德集团(House of Rothschild)。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巴林家族并不陌生,因为其所拥有的巴林银行(Barings Bank)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然而,就在上世纪结束前的五年,即1995年,这家背景显赫的老牌银行甚至来不及长叹一声,就由英国中央银行宣布破产。

消息一传出,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的金融界立即产生了一连串震荡。在东京股市,英镑对马克的汇率跌至近两年的最低点;伦敦股市也出现暴跌,纽约道·琼斯指数下降了29个百分点!不过,在这之前,它已经走过了233个年头。

巴林银行由约翰·巴林(John Baring)和法兰西斯·巴林(Francis Baring)两兄弟于1763年创立,当时该银行的名称是“约翰和法兰西斯·巴林公司”。兄弟俩的父亲是从德国移民至英国的商人。法兰西斯比约翰活跃一些,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步入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并在国际金融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776年起,巴林银行逐渐转变为商业银行,一方面为客户提供资金,一方面自己也做买卖。当然,和其他商人一样,它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巴林银行的业务范围相当广,无论是到刚果开采铜矿还是从澳大利亚贩卖羊毛,抑或开掘巴拿马运河,它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改良蒸汽机的带动下,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工业革命从英国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巴林集团的崛起几乎是和英国工业化同步进行的。不过,巴林银行不开发普通客户的存款业务,因此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但这并没有阻止巴林银行前进的步伐。

巴林银行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罗斯柴尔德银行,不过,各国 *** 、各大公司和许多客户仍把巴林银行作为首选银行。1803年,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了南部的路易斯安纳,购买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由此,巴林银行成了英国向美国投资的主要枢纽。

巴林银行的投资金额巨大,投资领域主要是基础设施,例如铁路。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人非常惧怕巴林银行的势力,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它代表着乔治三世的利益——在美国独立之时,这个国王的精神状态令人担忧。19世纪中期,巴林银行在美国开展了许多颇具影响力的交易,并资助了当时的美国中央银行及不少私人公司。1848年墨西哥战争后,巴林银行安排融资,以协助美国向墨西哥 *** 购买得克萨斯州;在美国内战期间,巴林银行还协助美国 *** 向俄罗斯购买阿拉斯加州。直到19世纪90年代,英国依旧是美国的主要资金来源地,不过那时,巴林银行在南非的投资损失惨重。

1810年,法兰西斯·巴林去世,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巴林(Alexander Baring)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亚历山大在成为国会成员之后,经常公开号召废除英国的《重利法》。19世纪初期,有不少反对高额利息的名人都和他站在统一战线,其中包括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从而使得他的呼吁更有分量。亚历山大在下议院说《重利法》“伤害了那些法律原本想保护的人”。随着反对声的高涨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终于在1854年下令废除了《重利法》。

在亚历山大领导巴林银行时期,该银行参与了一项非常重要且意义深远的交易——向英国 *** 提供融资,以对抗拿破仑。1798~1814年,英法两国正在打仗,亚历山大为英国首相小皮特提供担保,使国家有足够的军费来支持漫长的战争。因此,在拿破仑战争时期,巴林银行被视为排在数个欧洲强国之后的“第六大欧洲力量”。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以及俄罗斯的代表都认为,如果没有巴林银行的担保,就没有一条具持久影响力的和平条约。

19世纪初期至中期,巴林银行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如日中天。1830年代后期至1840年代的欧洲经济萧条,巴林银行是欧洲大陆上规模最大的银行。1839年,英格兰银行陷入了财政危机,巴林银行的汤马斯·巴林(Thomas Baring)协助支撑着央行。

1847年,巴林银行又拯救了陷入相同困境的法兰西银行。1886年,巴林银行发行“吉尼士”证券,手持申请表的购买者就像潮水一样涌进银行,最后不得不动用警力来维持秩序。很多人排上几个小时的队后终于买到了股票,第二天抛出时,股票价格已经翻了一番。

然而,巴林银行由于较为冒险的政策而过多地认购阿根廷及乌拉圭的债务,致使自身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其直接影响是促使了英国1890年恐慌(Panic of 1890)的形成。幸好英格兰银行行长所组建的财团及时施以援手,危机才得以化解。之后,巴林银行的行事作风变得严谨,并逐渐成为英国统治集团的一员。

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殊客户——英国皇室。由于贡献卓越,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这可算得上是世界纪录了,巴林家族显赫的地位也因此有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严谨的作风阻碍了该银行的发展,但也因此得以拒绝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提供融资,从而避免了在“大萧条”中的巨额损失。

两百多年来,巴林银行在证券、基金、投资、商业银行业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伦敦金融中心位居前列的集团化证券商,就连英国女王的资产都委托给它管理,因而素有“女王的银行”之美称。该集团1993年的资产为59亿英镑、负债为56亿英镑、资本金和储备金为4.5亿英镑、海内外的职员约有4000人、盈利达1.05亿英镑;1994年,该集团的税前利润高达1.5亿英镑。

在倒闭之前,巴林银行管理着300亿英镑的基金资产、15亿英镑的非银行存款,以及10亿英镑的银行存款,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

但即便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显赫的背景、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产,巴林银行终究成了过去时。尽管破产之后的巴林银行仍以“巴林银行有限公司”之名继续运作,但实际上早已经易主。

素材来源:《借钱:利息、债务和资本的故事》

图片来源:CC0

更多巴林银行事件启示感悟(巴林银行事件启示和感悟)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