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编者按:菏泽,古称曹州,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武术之乡,拳种丰富,历代名家辈出,涌现出众多武林传奇人物,拥有众多可歌可泣的武林传奇故事。今有菏泽曹广超、程元江两位先生在广泛走访、收集史料的基础上,整理出曹州武林人物故事系列,展现曹州武林前辈风采,使人们对于武乡菏泽的拳种、人物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张派大洪拳宗师张贵田
张派大洪拳宗师张贵田先生,生于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于1944年忧愤而亡,享年64岁,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人,张派大洪拳第四代宗师,一生行侠仗义,传奇甚多,于1911年南游少林,寺僧称赞其武功高超,厚厚的城墙老砖在其腋下轻轻一夹就粉碎了。
1934年接国民 *** 通知,让张贵田、赵连堂二公带队参加在济南举行的山东省国术擂台赛。擂台上,师侄齐某不慎被对手使诈击伤腿部,无法再战,该拳师口吐狂言,不可一世。张贵田纵身跳上擂台说:“你胜之不武也就罢了,还口吐狂言,实属不该,你可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对方大怒,出腿连击,看门户乃“北腿之杰”戳脚腿法。张贵田双手背在身后,闪身一旁,瞬间出步,以斜击正,将对方撞飞于擂台下。张贵田飞身下擂台,将对方扶起,连连道歉。正在主席台上观看的 *** 山东省主席韩复渠把他召到主席台前让他主擂,接受挑战。张贵田婉拒,说能带队来都非常勉强了,岂敢主擂,自己乃一介农民。韩复渠对先生赞赏有加,亲赠宝剑一把,誉为“君子风范”。看到张贵田拒绝,韩复渠手下手枪旅旅长丁来顺冷笑一声:“是不是不敢啊,那把剑放下吧,你不配。”张贵田说:“本来是以武会友,增长技艺的目的而来,岂能非得争高低,那算我输了成吧。”丁来顺听后更是狂妄。张贵田被迫说:“那好吧!三招之内,我让你躺下。”对方不信,先生口中念道:“一、二、三。”围观者只见眼前一晃,丁来顺便躺在地上,惊恐万分,对张贵田的身手心服口服。此事轰动整个武林,张贵田回来后,便被 *** *** 县长刘卓孚召去,让其组建定陶国术馆,并任教官培养了很多弟子,每年举行武术比赛,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著名教育家何思源先生每年都莅临观看,顺便拜访张贵田。
1939年,随着 *** 的节节败退,定陶被日寇占领,张贵田与赵连堂二位师兄弟整日闷闷不乐。不久,赵连堂先生忧郁而亡,张贵田更是整日沉默不语。一天进城,城门口有四个日本宪兵把守,并强迫进城的乡亲高呼“皇军万岁”,还要鞠躬行礼。张贵田不管不顾,径直往里走,结果让四个鬼子用枪截住,他双手抓住枪杆一搂,肘部连点,两个鬼子便瘫倒在地,另两个鬼子见状,提刺刀来刺,张贵田一闪,抓住枪杆,一脚一个,把那两个鬼子踢进了护城河。鬼子小队长打听到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术大师张贵田,便登门拜访让张贵田为其效力,遭到张贵田的拒绝。小队长报告了上级指挥官,上级指挥官觉得中国人还得让其臣服,便派出了日本武士多人依次挑战张贵田。张贵田从不客气,出手不留情,前去挑战的日本武士大都带伤而回。日本人恼羞成怒,便使出了阴招,把张贵田的爱子张树勋抓进了大牢,派日伪警察局长韩某枪杀了张贵田的岳父路某、爱徒邓福平,火烧了弟子张瑞华的百间老宅,使用等等手段逼张贵田服软认输,不然就再杀他的独生儿子。沉重的打击使张贵田一下子病倒在床上。虽然后来张树勋被日军释放,张贵田却再也没有从床上爬起来,一代大师于1944忧愤而亡,年仅64岁。
戴式心意拳大家李兰秀
戴式心意 *** 拳大家李兰秀,于1898年出生于菏泽市(古称曹州)定陶县陈集镇西李庄村,自幼喜欢武术,少年时拜陈集镇天波张楼洪拳名师张汉卿(一说名为“张汉鼎”)为师,学习洪拳与罗汉功。
张汉卿是清末著名武师,在北京享有盛誉,做过京城捕快与镖师。相传有一飞贼,被官府通缉多年。京城有一酒楼,是此飞贼每天光顾的地方,每次都坐在二楼靠窗的一个位置,酒楼的第一壶茶就是为他准备的。官府请了许多高手捕捉他,都被此飞贼逃脱。最后官府当捕快的朋友找到张汉卿。张汉卿决定帮朋友一把,他艺高胆大,但心里还是没底。一天,张与那飞贼一交手,张便用了绝招,不想一掌把飞贼打得气绝身亡。官府要嘉奖张汉卿,张知再留此地,仇家必来报仇,明枪易躲,暗箭难访,以防不测,张汉卿便不声不响地回到家乡,到晚年便择徒传授平生拳学。
李兰秀与师兄弟赵品贤(陈集东街人)随张汉卿学艺,成为其晚年得意弟子。1929年,年迈的张汉卿身染重病,卧床不起,李赵二人侍于床前。一天,一位叫王富(定陶漉湾人)的武师找张汉卿比武。他见张卧床不起,便口吐狂言,大声污蔑张汉卿。李赵二人欲上前比试,被张制止。原来,王富的父亲王子杰是 *** 山东保安旅旅长,后任日伪县长,鱼肉百姓,无恶不作,有“天上老天爷,地下王子杰”的民谣。李赵二人实在忍无可忍,决定为师父出气,张不允,王更是嚣张。赵不顾师父反对,动手与王富比试,把王富打伤。王富起身后愤然离去时说:“此仇必报!”深知江湖险恶的张汉卿怕爱徒遭遇不测,便让二人离开家乡避祸。
当时,陈集戚庄的大资本家朱桂山在内蒙古包头有产业,由于亲戚关系,朱桂山收留了李兰秀和赵品贤。朱桂山是包头电灯面粉厂的大股东,李赵二人便在公司里做工,并在夜间担任巡逻任务。这期间,他们结识了公司职工孙玉奎、张意尘、戈恩卜、赵福堂、李银清、张凤德等六人。李赵二人与其亲密无间,便与众人结拜为异姓兄弟。八个弟兄中,李年龄最长,被尊为大哥。众人闲暇时便随李赵二人学习拳术及功法(罗汉功)。
不久,李兰秀又认识了在包头钱庄供职的任华、任荣昆仲。任氏昆仲原籍山西祁县,与戴式心意拳大家戴魁先生同乡。李兰秀从任氏兄弟处得知山西祁县戴家的心意拳,以及戴魁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与“六十二”(李龄)比武,一招轻描淡写致敌毙命的传奇。好武的李兰秀先生非常仰慕戴家拳术及戴魁先生的武功,便让任氏兄弟打听戴魁先生的情况。李兰秀与金兰兄弟们商议是否请戴先生来包授艺,众兄弟都很高兴。
任荣先生从同乡刘玉前处得知,戴先生刚从阎锡山部队武术教官的位置上退下来,在祁县弟子家中闲居。刘玉前与任荣趁机会回到老家山西祁县与戴魁先生商议莅包授艺的事情,年过花甲的戴魁先生欣然同意。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八月,戴魁先生带弟子岳蕴忠(桂宁)如约而至。众人欢迎戴先生,设宴欢聚一番。李兰秀带面粉厂的金兰兄弟,任荣、任华昆仲约好友葛登甫(北京人)、张玉宸(天津人)等十余人,在电灯面粉公司内行了拜师大礼。众人誓言跟随戴先生学习戴家拳,每人每月供给师父两块大洋。
65岁的戴魁先生,中等身材,貌不惊人,却功夫精湛,教授弟子时因材施教,弟子受益良多。此次包头授艺尤以李兰秀、任华(任大华)、葛登甫、张玉宸等人为最。戴魁在包头传艺两年后便回祁县老家,最后终老祁县弟子家中。
带艺投师的李兰秀、赵品贤,在戴先师的指点下,功夫大进,为日后的传奇生涯奠定了基础。在学艺过程中,电灯面粉公司已被侵华日军接管。众兄弟中,有数人辞职回了老家。在一次李兰秀与众兄弟为日本鬼子架电线杆时,赵品贤与日军管事的发生矛盾,遭受毒打。朱桂山为了同乡性命,不让其还手,忍气吞声。赵品贤生性倔强,咽不下这口气,不想忧郁成疾,致使精神狂乱,经常跳墙翻脊,在屋顶上狂奔。当时日军在公司周围拉置了电网。朱桂山怕赵品贤万一撞上电网有失,便让李兰秀送赵回山东老家。在火车上,赵品贤又一次发病,在急行的火车上狂跳,并跳下火车狂奔。李兰秀急忙跳下火车追赶赵品贤,抓住赵后再飞奔上火车,把火车上的乘客看得目瞪口呆。几十年后,晚年的李兰秀与弟子们谈话常常流露出对戴魁先师传授之恩的感谢之情。后来,李兰秀的大女儿李树明(1949年开国大典西北学生代表)从包头返回山东老家时,一夜而返,被传为神奇。
后来,李兰秀从包头南下参加了 *** 。解放时,随 *** 接管四川都江堰电厂,直至退休,后随子女定居于成都。1968年前后,年过古稀的李兰秀回老家山东菏泽市定陶县陈集西李庄闲居,把平生绝技择人教授于族人。李兰秀在家乡共传授弟子十余人。本村有李新磊、李新和、李新站、李自法,北张庄有赵元社(2007年去世)、张心印、吴继明、张纯良,陈集集上马留芳、刘启运,还有菏泽徐宪军、佃户屯乡 *** 王玉如、菏泽电台胡修忠、卫生局郭侠。弟子中李新磊、李自发、刘启运、赵元社等人后又追随李兰秀到成都继续求艺。
1984年,86岁的李兰秀逝于成都。3年后,李兰秀的长子李树生回到家乡看望父亲的弟子们,鼓励他们把父亲的技艺传下去。
“龙王九”传奇
王凤傲,人称“龙王九”、“王九”、“王师父”,张派大洪拳第四代宗师,山东定陶人,一身罗汉真功,如浇铸的铁人般。他曾经商于山东曹州府西街,一天回家途中,路遇一武馆门口,见一人耍刀,随口说了句:“中看不中用”。不想被耍刀人听到,大怒挥刀砍向王九。王九不慌不忙,闪身而进,顺手把刀夺了下来,一脚踢了个跟头。那人从地上爬起来,说:“你等着,我叫我师父来”。一会儿就从武馆里走出来一位高一米八多,身体健壮的武师,“敢在武馆门口找茬,活的不耐烦了是不?”那武师拿起一杆红缨枪,一抖枪花,竟如把斗那么大,可见其功力深厚,一个立水分中,直取王九面门。王九闪身而进,一个“抹眉刀”,一瞬间,刀已放在那武师脖颈,只得弃枪投降。后来王凤傲才知道此人是大名鼎鼎的武林高手,徒子徒孙众多,与军政要人多有交情。此事一出,多人劝王凤傲说:“你得罪了他能在此地待下去吗,还是赶快赔礼去吧。”第二天,王凤傲身穿崭新的练功服,在大街上,抱拳行礼并朗声说:“诸位乡亲,今天我让大家看看我们家的玩意儿。”随后,他打了一趟拳,拳如流星赛霹雳,一跺脚,地面深陷一个坑,一出拳凌厉的拳风掠到几米开外,把乡亲脸刺的生疼。随后,他让人用大刀、菜刀、剃头刀子逐个往身上砍,只落了个白印,又恢复正常。众街坊才知道王家功夫确实厉害。
王凤傲的轻功也不同凡响,能轻轻纵身跳过两三米的高强,某年他身穿狐皮大衣去远方办事,路遇两个劫匪,他趁劫匪脱他狐皮大衣的机会,用手指轻轻点了下劫匪的肋下穴位,立时两个劫匪倒在地上动弹不得。
王凤傲率领王家子孙刻苦练功,传艺众多,影响非常,当时有歌谣这样唱到:任庄的豆腐、观堂的馍,王家的功夫不用学(男女老少皆会之意)。
在“龙王九”王凤傲73岁时,有一江西客来访。王凤傲正在村东吕祖庙内与在庙道人闲谈。只见外面有个身背黄包袱的精干汉子,提着几斤点心,问道:“王师傅在吗?”原来武术界有不成文的规矩“拜师不如访友”,访友时须比划几下,若是比武失败了可拜师学艺,临走送盘缠,若比武胜了可马上走人,而背上黄包袱的人更是厉害,这样的人身怀奇技,若将他打死可以用棺材把他埋了,若将你打死了,抬脚走人,其弟子、徒孙不得阻拦,也不得寻仇。俗话说的好:“黄包袱上了背,打死不流泪。”王凤傲在与在庙道人谈得甚欢,一听找他,欲马上从凳子上站起来,那江西客急走几步,用手搭在王凤傲肩头,连声说:“王师傅别起了,别起了,不要客气。”王凤傲只觉得如千斤压体,不得喘息,从凳子上连起三次,只觉得一次比一次压得厉害,凳子已深深陷入坚硬的青砖地面。那江西客说:“王师父,我走了,别起了。”便转身走了。可怜“龙王九”一世英名,到老了却栽了个大跟头,不久,王凤傲便病逝于故里。
云南本草脚爽喷剂(55ml)
活动抢购价
仅需79元/2瓶
(由于新疆、 *** 运费较贵,所以新疆、 *** 的朋友如要购买,每件需补20元运费差,请酌情下单,感谢您的理解!)
重要提醒:
1、如果收到的物品您不满意,可联系寄件人处理;
2、7天内可与寄件人协商退货,15天内仍为您保留换货的权利;
3、全国包邮,货到付款,敬请放心购买;
4、验货时,请勿打开独立或塑封包装,谢谢配合。
购买方式:
1.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2.填写姓名、电话、收货地址即可下单;
3.货到付款。
点这里选购,可货到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