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诗经先秦时被称为什么(诗经在先秦时称为),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诗经先秦时被称为什么(诗经在先秦时称为)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诗经先秦时被称为什么(诗经在先秦时称为)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著名的诗篇,是产生于秦地(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的充满爱国主义 *** 的慷慨战歌,表现了秦人表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

秦人地处西陲,与西戎杂居,其立国史就是一部与西戎的战斗史,秦人几代国君都死于与西戎的战争中。

秦人最初的根据地是犬丘(陕西兴平),至少从秦人先祖大骆开始,犬丘便成为大骆一支的根据地。

非子是大骆的庶子,后来周孝王听说非子善于养马,便召非子在汧渭之间主持马政,因为成效显著,受到周孝王赏识,遂被周孝王封于秦邑(甘肃张家川)为附庸,“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从此,非子一支秦人居于秦,而作为大骆嫡系子孙的成一支居于犬丘,为周王室抗击戎狄。

秦人的第四任国君是秦钟(非子的重孙),秦仲三年(周厉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2年),由于周厉王姬胡残暴无道,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到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 此时西戎趁机入侵周室,消灭了犬丘的大骆嫡系族人。

秦仲十八年,周厉王之子周宣王姬静正式即位。秦仲二十一,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并派秦仲率军攻打西戎。秦仲二十三年,秦仲在和西戎交战中,战败阵亡。

秦仲生有五个儿子,死后由其长子其即位,为秦庄公。庄公兄弟五人,立誓要为父报仇,并请求周宣王给予支持。秦庄公元年(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召见秦庄公兄弟五人,并派给他们七千士兵,让他们率领前往讨伐西戎。

《秦风•无衣》大概就是秦人作于此时。出征前,庄公兄弟五人与全军将士们一起高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谁说没有征衣?我的战袍就是你的战袍。大王兴师的命令已下,我已经修整好了戈和矛,与你共同面对敌人,并肩战斗。

此情此景,《秦风•无衣》淋漓尽致的表现出秦人面对国仇家恨的义愤和慷慨。

军情紧急,征衣也许一时难以齐备。但在将士们同仇敌忾的袍泽之谊面前,这点儿困难算得了什么。“同袍”、“同泽”、“同裳”,生动地表现出大敌当前,战友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精神。“修我戈矛”、“矛戟”、“甲兵”,反映出将士们摩拳擦掌、积极奋战的高昂战斗热情。“同仇”、“偕作”、“偕行”等语,表现出一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誓死保卫疆土的义愤。全诗感情激荡,气势非凡,不愧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战歌。

秦庄公兄弟五人唱着这首战歌,士气如虹,一战击败西戎,收复了被西戎侵占的犬丘等旧地。周宣王于是封秦庄公为西陲大夫,并将原大骆之族所居住的犬丘之地也赐给秦庄公,秦国才算初步站稳了脚跟。

庄公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襄公七年春,犬戎联合申候讨伐周,杀幽王于郦山。秦襄公率兵救周,以兵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平王封襄公为诸侯,并赐之岐以西之地。秦国这时才算正式立国。襄公十二年,秦讨伐戎人至岐,秦襄公卒于军中。襄公卒后,其子秦文公立。文公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之遗民为秦所有,地至岐,岐以东之地献给周王室。秦始为春秋之大国。

穆公三十七年,秦用由余之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致伯。

一代又一代秦人与西戎征战不休,争夺生存空间,从附庸、到大夫、到诸侯,到霸西戎,也许正是由于《秦风•无衣》的激励。

更多诗经先秦时被称为什么(诗经在先秦时称为)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