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家有家法,行有行规,就连说话,各行各业也都有自己的行话,也就是黑话。行话好比通行证,是识别行业身份的标签。
据说在广告人的圈子里,最高大上的行话就是“4A腔”了。啥叫“4A腔”?顾名思义,就是那些4A广告公司工作人员的腔调。在知乎上点赞最多的标准“4A腔”是这样的(英语四级以下人士慎入):
“Michelle啊,你这个Q是怎么回事啊,现在才十几K生意,commit这么少,funnel也看不到,甚至forecast一点也不准,你这样下去不仅bonus拿不到,base pay都困难,这种performance对得起你这么高的package吗?travel cost还这么高,finance那边已经challenge我们了……”
哈哈哈,是不是已经晕乎了?广告人要都这么说话,还真是让人受不了。邦妮儿平常也最讨厌时不时蹦英文单词的主了,幸运地是,这种场景绝大部分只能在影视剧里见识了,日常接触最多的还都是品牌用户和广告制作商。这部分群体的“行话”就明显要朴实多了。
那么,真正接地气的广告人,他们平常最爱说哪些行业用语呢?
1、 新增5米机,欢迎老铁们砸单。
这可能是运用最普遍的自助推广方式了。无论是发个朋友圈,还是口口相传,机器设备都是实力的标志,也是把握需求趋势、扩大客户群体的利器。可以说,机器就是广告制作的第一生产力,当然也要第一时间亮出来。
2、环保了,涨价了,缺货了……
这可能是2017年最让人糟心的口头禅了。不过“危”“机”总是并存的,该来的终究会来,那就勇敢的面对吧。(关联阅读:除了环保,其实你还有更糟心的事)
3、 你们货什么时候给送啊,还特么做不做生意了!
话虽粗糙,却反映了行业的普遍现状。一方面是需求的个性和突发造成的无序,另一方面是服务的随意性和管理的不规范导致的不统一,甚至以亲疏远近和利益大小为服务的衡量依据,使得在生产、配送、安装、售后等环节都无法统一标准。
4、“什么时候能结款啊?” “你那点钱别老催行不行?人家欠我几十万都还没给呢!”
永远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三角债”,“诚信”往往是最后的救命稻草。至于这诚信是说说而已还是付诸行动,那就因人而异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呢?做欠款就要承受坏账的风险。
5、又是一个通宵,兄弟们辛苦了!
没加过班的广告人不能算是真正的广告人,这也是目前广告人普遍的工作状态。除了因为业务需求导致的工作地点、时间的特殊性,工种和资质的稀缺、生产资源与订单的不匹配以及员工的娴熟程度和工作态度等等都是造成加班的原因,需要针对性去改进。
6、今晚撸串。
简单易行,随时随地,若要问广告制作人当中有什么广受欢迎的团建活动方式,“撸串”应该算一个。犒劳兄弟、舒缓压力、增进了解、加强团结,没有什么是撸个串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次。
7、过来喝茶。
茶具已经是广告制作公司的标配了,喝茶也就成了谈业务、促感情、下订单、签合同的代名词。喝茶在一定程度优化了广告人的社交模式,提升了交际的价值,也有利于业务圈的稳固。
8、别把好平台当成了自己的本事。
当“公司请你来干嘛的?”、“职场不相信眼泪:要么出众、要么出局”等这些鸡汤文在广告制作人的圈子里满天飞的时候,这句口头禅被当做人员管理的经典用词。道理当然没错,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管理者的懒政和无为。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好平台的打造需要全体员工的齐心协力;其次,好的平台只是选人、用人的前提,平台的可持续良性运营才是育人、留人的关键。
9、招聘合伙人。
共享、平台、合伙是眼下的热词,招聘思路的转变,也说明了广告企业在用人观上的与时俱进。但是很显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是合伙人,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适合采取合伙制。更何况,股份不是救命稻草,合伙也不是灵丹妙药,并不能替代公司的运营策略和管理动作。相反,这些都是实施合伙制的前提和基础。
10、参展不晒单,就是没有单。
展会仍旧是广告人喜闻乐见的线下推广方式,可聚、可聊、可看、可买,还可以相互比较,借鉴学习,一举多得,省时省力。
不知何时起,在展会上晒单成了参展商约定俗成的规定动作, “我晒故我展”,仿佛没有晒单就等于没有参展,几十万都白花了。晒单的方式主要有现场签约、发布新闻、悬挂横幅、发朋友圈等。
广告邦,互联网企业的“广告物料制作部”
·营销活动物料制作
·会场舞台展台搭建
·企业VI形象落地
·整体解决方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