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紫砂壶龙窑,宜兴龙窑简介,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紫砂壶龙窑,宜兴龙窑简介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紫砂壶龙窑,宜兴龙窑简介

喜爱明、清紫砂古器的壶友,都对当时的胎土、火候赞不绝口,事实上,直至本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宜兴陶人采用龙窑烧成法已达千百年之久,现在,就让宜兴陶瓷公司的陈鉴明先生,下面为各位揭开“宜兴龙窑”的神秘面炒······

宜兴的龙窑,有着悠久的历史。据1975年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在丁蜀镇近郊涧众村发掘的我国第一座古龙容址,经考证为唐代古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窑炉,是陶瓷生产的热工设备,它随着陶瓷生产的不断发展而改造更新。1972年在青龙山南麓犴捍墩发掘的汉窑群址考证,宜兴最早使用的窑炉为直焰圆窑,到了唐代发展改造成龙窑。由于龙窑有体积大、烧成质量正品率高等优点,所以千百年来,宜兴窑场一直沿用龙窑烧成法。直至二十世纪六○年代中期,随着科技进步,才逐渐使用隧道窑现代化烧成法。龙窑的建造大部分依山傍水,靠山脚依势建窑,以利窑基坚固,省工省料且便于运输。

宜兴龙窑一般长30-80米,与地平线构成10-20度夹角,它以容量大小分为大窑、中窑、小窑三种。大部分窑座上端约高出地面10米,窑背突出呈圆柱形,窑面两侧约有五十个投塞松柴及其它燃料的火眼(俗称麟眼)。窑的下端最狭处约0.75米,自下而上渐高渐涧,窑身两侧各有装坯的进口二——三个,俗称大户口、中户口、小户口。窑内一般用土砖砌成(常用土砖8.5万块),呈拱式,顶端至窑底之间高度约为各段窑涧的百分之八十,窑背成弧形。窑的下端有烧烘炉一只,盖有平房两间,俗称炉房。

明、清时期,“宜兴窑”、“蜀山窑”、“欧窑”(均窑)三大名窑,相继问世。最早窑址主要分布在青龙山北麓的宝山寺、蜀山、汤渡和均山的东瓦窑、西瓦窑、任墅的石灰山以及潜洛和上袁等处,有大小龙窑七十余座。1936年,丁蜀地区共有七十六座龙窑,其中黑货窑三座、黄货窑四座、砂货窑九座、紫砂窑十座、粗货窑四十座、溪货窑十座(包括上袁一座、潜洛三座紫砂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宜兴沦陷后,不少窑座被日本侵略军改筑成炮台和碉堡,许多窑座被毁。全窑场仅剩龙窑四百六十七座。“龙窑”是陶瓷工业的主要生产设备,当时造价约折大米一千五百石(每石计一百五十市斤),为客户世代继承的私有财产。民国时期分布在丁山白宕的龙窑有十三座,全为葛、鲍家族所有;边庄、潘凌十二座,为高、秦家族所有;山头上的五座为王姓所有;蠡墅十二座为周、陈家族所有;蜀山的七座为毛、宗、薛家族所有。窑座的私有权有大有小,一般均按其家产的大小、族人的多少而分。通常一条龙窑分为五份、十份,多至二十余份。

窑座的使用权,均由窑户中选出俗称的“管窑佬”负责,以抽签方法,排定顺序,轮流烧值。另一种俗称“包窑”,窑户占有窑位自己不烧,专代小富户装烧,而小窑户事先必须交足一定数额的烧窑工资和燃料费用,待烧成后一并结算,收取“窑清”(即包窑费用)。数额之多少不等,均由窑户决定。还有一种俗称“放参窑”,客户把自己的窑座出租给他人使用,规定烧成后,将其全部成品分交窑户直接经销,然后从贷款中扣除百分之三十以上的租金,其结算方法,通常按窑容量计算。

龙窑烧成,千百年来全赖松柴,耗量可观。就宜兴窑场来说,年平均耗柴量约在二十五万吨以上,其柴源,除本地山区供应一部分外,大部分均赖苏、浙、皖三省十六个县供应,运输困难,费用成本高。因此,燃料问题成为宜兴陶瓷工业长期来难以解决的大难题。为此,陶业界的有识之士葛逸云先生等,早在1919年就着手进行龙窑改革,试图利用煤炭烧窑,结果仅将窑炉膛改成烧煤。“窑炉膛”是烧窑的点火处,原燃料须用优质松柴和树桩,耗量大,约占全窑所燃松柴的百分之二十。这一以小见大的革新成果,无疑是个创举。虽然葛氏欲求“以煤代柴”的愿望生前没有实现,成为憾事,可是,葛先生那孜孜不倦,长期为改造龙窑的精神和贡献,至今尚在宜兴陶瓷界中传颂。50年代初,随着造林绿化,柴源日趋紧张。窑场出现“柴荒”,直接影响陶瓷工业的发展。据1957年国家轻工部统计,仅我国南方十一个省份二千五百余座龙窑(包括其它土窑),年均耗柴量达一百六十万吨以上,影响到造纸工业的发展和国家建设。为此,轻工部将龙窑改革列入了“一五”计划,是年四月至十二月,轻工部技术司派工程技术人员在宜兴陶瓷公司蹲点,进行龙窑改造。首先以建设陶瓷厂(即现宜兴彩陶工艺厂)的老南窑作为改窑试点,使用煤气烧成法。后因改窑工期长,难以在短期内普及,技术司接受工人的提议,改用以煤代柴烧成法。继而于1958年初,选择正新陶瓷厂的黄家窑作为试点,将龙窑的烧成结构略加改造,用煤粉鼓风试烧成功。5月3日——5日,轻工部在丁蜀镇召开全国龙窑改革推广会议,将宜兴以煤代柴的龙窑烧成法,向全国陶瓷产区推广。1977年以后宜兴陶瓷公司终止龙窑烧成。

宜兴龙窑现状

目前,镇区尚存龙窑二座:一条名“前东窑”,全长42米,座落在镇郊前墅村,始建于明代,延续使用至今,现由村办企业前墅古龙窑艺术陶瓷厂使用管理。另一条“前进窑”建于1958年,全长90米,座落宜兴均陶工艺厂内的茅庵山南坡,早已停止使用,作为古迹保存。

紫砂壶青年陶艺家——叶夫人

教大家如何买到好的紫砂壶,了解最新紫砂壶行业资讯

请加我的私人微信:97807220

更多紫砂壶龙窑,宜兴龙窑简介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