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近日,国家流感中心官网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流感病毒型别以甲型流感为主。甲型流感常呈暴发或小流行,可引起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
医疗机构作为重点场所,一定要提高意识,制定院内流行性感冒的应急预案,最大努力地保障医院工作人员及就诊患者的医疗安全。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如何做才能有效降低流感院内传播风险?以下3大环节10个要点供参考:
防控目标:阻断流行性感冒院内传播
三大环节
首先了解流感传播的三大环节:
1、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形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来源动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离紧密接触可发生有限传播。
2、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防控策略十大要点:
预防要点一:预检分诊
制定、完善、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与流程。对发热并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应当仔细询问其流行病学史,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时进行排查。对疑似患者应当指导其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儿童患者应当佩戴不同型号的儿童医用口罩)。加强门急诊患者的就诊引导和分诊工作,尽量降低诊疗空间的人员密度,减少交叉感染几率。预防要点二:隔离
1、患者隔离:对流感病例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有条件的可实施单间隔离,减少院内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
2、患者解除隔离:流感样症状完全消失后24小时可解除隔离。
3、陪护管理:非必要不留陪,陪护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引导至发热门诊进行诊疗并更换陪护。
4、工作人员:确诊后居家隔离到自行退烧2天后再返岗。
预防要点三:口罩/标准预防
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因此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预防+接触预防措施。患者佩戴口罩是减少周围环境中感染性气溶胶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医务人员佩戴口罩是做好个人防护的重要策略。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需要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采取正确的方法对诊疗器械及物品进行清洁、消毒、灭菌、防止锐器伤及安全注射等。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急诊、呼吸内科、儿科门诊的医务人员是接触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第一道窗口,感染风险较大,建议以上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正常接诊时宜常规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务人员接触流感患者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而不是普通医用口罩),近距离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如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检、吸痰、咽拭子采样等),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医务人员、保洁人员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等物质时应佩戴手套;当身体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戴防渗透的隔离衣。预检分诊点应对疑似流感或流感患者及家属发放医用外科口罩,并指导其正确佩戴。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基本公卫服务宣传平台,赞156
预防要点四:通风/空气消毒
预检分诊、门诊候诊区、病室等诊疗区域应保持良好通风,可采用自然通风,也可采用机械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安置患者区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带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没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时,建议临时关闭空调系统,封闭回风口,改用自然通风或其他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预防要点五:手卫生
洗手是预防流感及其他疾病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标准预防的主要内容之一。
医务人员、保洁人员均应按照“手卫生5个时刻”执行手卫生。指导患者及陪护人员适时正确实施手卫生。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等常用消毒剂均敏感,速干手消毒剂可以放心使用。预防要点六:清洁消毒
易感人群接触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环境或物品可造成疾病传播,因此,环境和诊疗用品的清洁消毒不容忽视。
诊疗区域定时进行清洁消毒。日常进行中低水平消毒,特殊情况实施强化消毒,增加清洁消毒频次。不同风险区域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具体要求参照下表及《WS/T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等规范:环境清洁时应树立清洁单元理念,即以患者病床为中心,其周围的环境表面与相关的所有医疗设备视为一个清洁单元,在完成该单元的清洁工作之后,转移至下一个患者单元清洁时,所有使用过的清洁工具,如抹布、消毒湿巾等均应更换或抛弃。在清洁实践中,单人间可视为一个清洁单元;多人间清洁时,应以隐私帘为界,区分不同的清洁单元。保洁人员进入病室进行保洁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基本公卫服务宣传平台,赞227
预防要点七:疫苗接种
以儿童、老年人、医务人员等为重点人群,制定流感疫苗免疫策略和接种方案。医务人员要主动接种流感疫苗,在流感流行季节前,各级医疗机构要免费为本单位医务人员提供流感疫苗接种服务。感染科、呼吸科等重点科室医务人员要确保全员接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要向患者及家属科学推荐接种流感疫苗,提升公众对流感疫苗的认识,提高疫苗接种率。预防要点八:监测
1、患者及陪护:对有流感样症状(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陪护及时进行流感筛查,早发现并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卡。
2、工作人员:院内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异常信息报告体系,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如工作人员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并伴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进行流感筛查。
3、聚集性疫情:同科室出现3例及以上流感样症状的工作人员或患者,需及时报告。
(知道你们要问哪些病例需要筛查,那就来看看具体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潜伏期常见为1~3日(最短也可达数小时)。典型流感:急起畏寒高热,显著乏力、头痛、咽痛、胸骨后烧灼感、鼻塞流涕等可有鼻衄,腹泻水样便。轻型流感:急性起病,发热不高。肺炎型流感(流感病毒肺炎):主要发生于老年,幼儿,初起典型流感,出现高热、衰竭、剧咳、血性痰、呼吸迫促、发绀等。预防要点九:物资储备
做好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储备工作。做好重症流感救治所需医疗设备的储备工作,如呼吸机等。做好流感实验室检测设备设施采购及储备工作。储备一定数量的防护用品和消毒药械,如外科口罩、防护口罩、消毒液等。预防要点十:培训和宣教
对医务人员开展流感诊疗及防控知识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流感诊断标准、治疗方案、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医务人员防护要点等,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对就诊患者进行流感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取得其配合。对陪护和探视人员进行流感防控知识宣教,告知探视制度,取得其理解和支持。在门急诊大厅、候诊区粘贴呼吸道卫生宣传海报,并对所有人员进行咳嗽礼仪/呼吸道卫生知识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