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 | 云上乌托邦
编辑 | 云上乌托邦
前言
近期,央视网针对现在娱乐圈存在的“绝望的文盲”现象发文评论,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其实在娱乐圈,部分艺人缺乏文化底蕴、缺失学习精神的现象由来已久。
平时他们在镜头前进行表演时,可能还不会暴露这些缺点。但一旦来到需要他们接受访谈、进行观点输出的时候,就常常发生一些令人哑然失笑的事情。
比如在2021年上影节,主持人采访当时人气正红的新晋谋女郎刘浩存时,就发生了这样的事。
主持人提问:“你如何理解演员?”
刘浩存:“(迟疑)演员嘛……我突然就想起来了,有位老师说……演员……嗯……天杨老师说……啊……嗯……对……这里……会播出去吗?”
这一幕让不少网友目瞪口呆。作为一名演员,却不知道如何理解演员。就好像教师不知道自己在教书育人,农民不知道自己在耕作种植一样,
这不禁让我们发出跟央媒同样的疑问,这样连如何理解自己的职业,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的演员,真的“能演好戏吗”?
“绝望文盲”行为,让人啼笑皆非
杨丞琳出生于1984年,16岁便在组合“4 In Love”出道,在出道前她就读于一所艺术学校,虽说术业有专攻,作为一名流行歌手和偶像剧演员。
观众似乎不应该对杨丞琳的文化造诣有太多苛求。但杨丞琳因为缺乏历史文化常识,而闹出的笑话实在让人瞠目结舌。
在一档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道:“杨丞琳,你知道抗日战争持续了几年吗?”
按理说,这是个常识问题,尤其是作为中国人,那段惨烈的历史,更应该是人尽皆知。
谁知道,杨丞琳却在支支吾吾了半天后,说出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答案——“是持续了11年吧”。
这个回答虽然离谱,但是倘若她能在主持人纠正她的错误之后,虚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表现端正的态度,观众们应该还能大度宽容。
可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听到正确答案之后,杨丞琳却嘻嘻哈哈地做出回应。这更让人感到诧异甚至气愤。
主人说:“正确答案是八年。”杨丞琳此时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化解尴尬,竟然大笑着说了一句“才八年而已吗?”这时候,连主持人也忍耐不住了,呛声道:“八年还而已?”
这档节目播出后引起了轩然 *** ,人们既惊讶于杨丞琳的无知,更对她对于惨痛历史的不尊重、轻慢的态度感到愤怒。面对大家愈演愈烈的激愤之情,杨丞琳也不得不站出来给自己的不当言行做出解释。
她说事情的原因是“因为很早就休学进入社会工作,所以读书不多。”并表示“以后会有时间就多学习和阅读”。
作为许多80、90后心中的青春回忆,杨丞琳原本凭借她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和影视剧红极一时。
但是这件事情大大败坏了她的路人好感,甚至还引起了许多观众对她的 *** ,后来的她的事业也一直不温不火。
“想让岳飞帮忙写歌”的李玫
今年一开年,《满江红》剧组便因为一张海报受嘲。他们可能原本想要把岳飞的词中“靖康耻,犹未雪”一句化用进宣传语。
本意倒是好的,但是剧组人员似乎根本没弄清楚“靖康耻”的本意,竟然将三个字拆开,拼凑出文理不通的句子,实在是弄巧成拙,让网友们纷纷表示“下头”。
其实,关于岳飞的这首经典的《满江红》,在娱乐圈中被艺人误解误读,闹出笑话的情况,已经早有先例。
2005年的时候,著名歌手李玟在一档音乐节目中听到一位歌手演唱《满江红》,她立刻被这首歌大批磅礴、气势恢宏的歌词震撼。于是连忙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歌词出自哪位“作词人”手笔。
工作人员以为,李玟是因为在台下听不清楚歌词才会问出这种问题,便低声解释道:“这词就是岳飞写的《满江红》啊。”
谁知道,李玟接下来的说的话更让大家啼笑皆非,她表示很喜欢这种风格的词,并说道:“岳飞是谁?希望请岳飞帮我写一首歌”。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人们难以想象,一位拥有“天籁之音”,并与周杰伦合唱充满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刀马旦》的歌手,竟然对岳飞一无所知。后来有人解释道可能是因为九岁开始便去了美国生活,让李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所知不多。
其实作为一名歌手,李玟的专业水平还是毋庸置疑的,要不然她也不能在真人秀节目取得“歌王”称号了。
作为一名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宣传中国流行音乐的华人歌手,李玟的成就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既然选择投身于中国文化娱乐市场,作品时常需要面向中国观众,还是希望她能慢慢补上这必要的一课。
写不出“到此一游”的王一博
在近几年的娱乐圈中,王一博凭借俊秀的外形、酷炫的舞蹈吸引了大批“粉丝”,几乎成为“人气顶流”。但是在文化素养方面,这位“优质偶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几年前的一次采访中,主持人希望他能提笔写下“到此一游”,为节目组留念。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也没有什么难度,但王一博却面露难色,过了一会儿终于落笔,但展示在镜头前的却是一个明显的错别字。
数年已过,王一博的人气可谓与日俱增,事业也从舞蹈转型向更多元的方面发展。近年来他更是频频登上电影荧屏,手握令人羡慕的资源,但是他的文化水平似乎依然没有跟上。
比如在最近的电影路演中,王一博在观众提问环节里,面对关于“角色”理解、塑造的问题,他的表现真可谓是“一问三不知”。
“对不起,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这个问题没什么意义,我不可能见到我演的角色”这一类回答脱口而出,不免让观众为他能否演好角色、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捏一把汗。
与这些“绝望的文盲”型艺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的,则是娱乐圈里一群真正有文化、有底蕴,且仍在持续学习、完善提升自我的“学霸型”艺人。
他们本身有着良好的教育基础,成名之后也不忘继续深耕、持续沉淀,实在是令人敬佩。
“低调学霸”喻恩泰
提起喻恩泰,我们总能第一时间想起那个在《武林外传》里,天天嘴里“之乎者也”,说外语就像机关枪一样流利的“吕秀才”。
其实,在现实中,喻恩泰的文化水平同样不逊色于古代的“秀才举人”。
喻恩泰大学时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高材生,在读书期间便引起了各大导演的赞许和关注。在成名之后,他依然不忘初心,持续沉淀提升。
推掉了许多大制作邀约的喻恩泰重回校园,先后拿到了上戏表演硕士学位、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和导演艺术研究博士学位。
在读研期间,他还拿到了牛津大学莎士比亚戏剧专业的全额奖学金,不管是学历,还是才华,喻恩泰都可以说是没有一丝水分。
相比于当今娱乐圈的浮躁,喻恩泰的心态更加难得。在当年大火之时,回校深耕学术,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一种“傻”,但喻恩泰表示,“所有的事,只要准备好了就会水到渠成”。
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没有准备好,就走到了聚光灯面前,在观众日渐挑剔、理性的目光中,就算一时间得以名利双收,也必定难以长久。
“花无千日好”,再光鲜亮丽的外表也有衰朽的一天,唯有智慧和德行是永恒的,喻恩泰的观点,值得一部分艺人深思。
“音乐诗人”李健
自从2000年左右,发行经典单曲《一生有你》后,“水木年华”组合和成员李健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在许多人看来,一个歌手,有没有文化是无足轻重的。但是,李健本人曾经这样评价学业对于他的事业的影响。他说:“如果没有进入清华,也许我不会成为歌手。”
清华浓厚的学习氛围、从小养成的精益求精习惯、在求学过程中积累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在这几点条件的共同作用之下,才造就了被誉为“音乐诗人”的李健。
李健的作品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并非只因为出色的先天声乐条件,毕竟在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有天赋的人。
而李健的音乐是独特的,其中蕴藏着着强烈的人文情怀和思想内涵。他的身上更是散发着睿智、沉稳的气息,这种“温润如玉”的气质,是需要长久的文化熏陶才能产生的,也是许多空有外表,缺乏真才实学的明星最缺乏的。
“直播高考”的苏有朋
苏有朋和他的小虎队可以说是第一代的“流量明星组合”。但与现在的“流量”不同的是,苏有朋做到了学业与事业的双丰收。
要知道,苏有朋可是中国唯一一个“直播高考”的人。当年被称作“乖乖虎”的苏有朋,不但唱跳俱佳,外形优越,在学校也是成绩优异。
因此,许多观众都想要见证他参加高考的过程。这个想法有些疯狂,但是苏有朋也是来者不“惧”,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之下,他完成了自己的高考,甚至在这样的紧张和压力之下,考出了全省第五名的成绩,实在是让人惊叹。
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苏有朋进入娱乐圈之后也为他提供了数不清的帮助。别人要专精一个领域已是千难万难,对于苏有朋而言,却好像是“信手拈来”。
纵观苏有朋的演艺生涯,经过多次转型,而且在每次转型后都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绩。
这自然与他出众的天赋分不开,但是同样不能忽视的,是他的理性睿智和不断学习挑战、完善自我的精神。
少年时,苏有朋便凭借人气组合“小虎队”出道,成为了偶像歌手,可以说他是第一代的“小鲜肉”。但是对于这个标签,他向来不满,于是他决定学习表演,转型演员,挑战全新的领域。
1998年,苏有朋凭借《还珠格格》里的“五阿哥”一角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当时真正的“顶流”男演员。
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不管是武侠剧、现代剧、正剧都能信手拈来,他总能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演得角色仿佛从剧本中走出来,这与他深厚的角色理解能力和优秀的剧本阅读能力是分不开的。
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实力派男演员”之后,苏有朋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又走上了导演之路。2014年,由苏有朋指导的电影《左耳》不但票房出色,还入围当年金马奖。
观众们惊叹苏有朋的多样才华,剧组工作人员却发现,为了导好这部电影不眠不休的苏有朋,已经长出了不少白头发。
从年少时万众瞩目的“乖乖虎”到导出多部经典作品的“苏导”,就在人们以为已经年过不惑的苏有朋会彻底转型幕后的时候,他却又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惊喜。
在去年的一档综艺竞赛节目中,48岁的苏有朋“披荆斩棘”摘得桂冠,成为名副其实的冠军。观众们纷纷赞叹:“苏有朋站在那里,就仿佛二十年前一样充满魅力”。
其实岁月还是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无法忽视的痕迹,但他的才华却像一杯红酒,在这二十多年的沉淀里,愈来愈香醇。
结语
从这两类艺人的对比里我们可以看出,真正有才学、有追求的演员往往是尊重舞台、甚至有些谦卑的。
也正因为这种“尊重”,他们才能在成为万人瞩目的明星后深感惶恐,并以此为动力,持续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被央媒点名批评的“绝望文盲”现象,也正是因为部分演员缺失了这一份对自己与观众的“尊重与谦卑”,却多了一些对文化和舞台的轻慢。
其实,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艺人们也应该明白只有从“专业素养”到“文化素养”都自觉“卷”起来,才对得起大家的喜爱和自己追逐梦想的初心。
我们真心希望未来内娱能够多一些“德艺双馨”的真正文艺工作者,少一些“绝望文盲”的闹剧。
本文系云上乌托邦所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不要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