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独行月球什么时候上映日期,独行月球什么时候上映几月几号,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独行月球什么时候上映日期,独行月球什么时候上映几月几号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独行月球什么时候上映日期,独行月球什么时候上映几月几号

“用心做特效,用脚做剧本。”

两三年前,这还是观众对单个国产特效影片的调侃。如今,却几乎成了悬在每一部特效优秀的国产影片头上的诅咒。

今年暑期档,国产院线电影终于有点起死回生的兆头。

喜剧类型,有《独行月球》独领 *** ,即将突破30亿票房。

科幻类型,有号称“七年磨一剑”的《明日战记》。

动画电影,有追光动画的“新神榜”续作《新神榜:杨戬》。

三部电影全部师出有名,主演和出品方都是各自领域中的“国民级别”。

好巧不巧,三部电影都对特效技术有着超高要求。

《独行月球》里,开心麻花团队首次尝试将科幻元素融入喜剧创作。

《明日战记》中遭受重创的人类未来世界和真人机甲大战,是作为科幻机甲迷的古天乐半辈子的梦想。

《新神榜:杨戬》创造的“蒸汽朋克+国风元素”的神话世界,更是非特效技术不能实现。

从成片效果看,“特效”这门功课,他们不仅及格了,甚至给出了高分答卷。

这对长期遭受国产五毛特效大片荼毒的观众来说,无疑是一件喜讯。

但同时,特效的进步使另一个老问题更加明显,惹得舆论场一片怨声载道:

这么烂的剧本,怎么配得上这么好的特效?

01

实际上,观众对这些电影的特效有多少惊喜,就对他们的剧本有多少怨念。

在各大网络平台的评论区里,《新神榜:杨戬》的编剧被反复“鞭尸”。

有人要求《新神榜:杨戬》的庆功宴上编剧不准上桌。

有人强行拉编剧给特效师磕头。

还有人猜测编剧是被特效师骑在身上写出的本子(画面逐渐跑偏)。

总之,《新神榜:杨戬》在剧情和人设上的bug实在过于突兀,已经到了再精美的画面都无法弥补的程度。

而其他两部电影的境遇也没到哪去。

《独行月球》被指“不好笑”“硬煽情”,《明日战记》则强迫观众完全抛弃看一个精彩故事的需求才能发出“机械打斗场景的确不错”的评价。

但是,当批评声成为主流,又会有另一批观众跳出来替这几部电影的主创团队叫屈。

国产电影在视效上的技术进步肉眼可见,这背后不仅凝聚着相关工作人员许多不眠不休的夜晚,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诞生,本身就有赖于决策者逆现有市场而行的勇气和决心。

《明日战记》特效动图

‍《独行月球》《明日战记》《新神榜:杨戬》分别在不同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这对中国电影的长足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他们看来,一味批评剧本问题,似乎又抹杀了这些创作者努力补齐特效短板的用心良苦,会寒了“开路人”的心。

一来二去,观众成了夹在中间的那波人。

不支持,市场反应不好,以后想看点新东西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低;支持吧,花了钱在电影院里如坐针毡,何必要做这个冤大头?

观众这点小小的“道德困境”,被有些电影营销拿捏得死死的。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明日战记》“卖惨营销”就试图钻这个空子,到处散播古天乐路演流泪的视频和截图,渲染做硬核科幻的不容易。

而这一招居然也见效了。

《明日战记》八月初上映时反响寥寥,一番卖惨营销之后,八月中旬票房突然发力,单日票房开始逆跌,回本有(一点点)望。

更有甚者跑到刘德华、李若彤等老牌港星的社交平台下逼人帮古仔宣传。

只是,营销一顿操作猛如虎,也难免反噬。

最让人不解的是,明明有财力物力精力做特效搞营销,为什么就不能在写剧本的阶段稍微用点心?

这三部电影里的某些剧情漏洞,看起来并不需要花费巨额投资和强大的技术支持,只需要编剧在设定和细节上稍加解释和补充,使其自圆其说即可。

就以《明日战记》为例。

本片从筹备到立项再到完成特效与观众见面,花了整整十年时间。

其中拍摄用了两年,后期做了五年。

古天乐为了拍成这部电影,特意让自己创立的天下一集团(One Cool Group)收购了一家本土特效公司FATface。

而FATface早在2004年就已成立,老板正是《明日战记》的导演吴炫辉,曾经参与制作过《画皮》《投名状》《十月围城》等作品,在华语电影里战功显赫。

为一部电影画这么大一块饼,还硬生生把饼给做出来,谁也不能否定古天乐及其团队背后付出的心血以及他们的诚意。

主创最终决定删繁就简,只留下一个主体框架的叙事结构,观众也能理解。

毕竟华语科幻电影尚在起步阶段,还没学会走,不能指望它跑起来。一个小学生科幻作文水平的故事框架有助于观众快速理解剧情,直接切换无脑打架的 *** 模式。

《明日战记》在对抗外星生物和机甲大战上的确够爽。尤其是战况逐渐升级之后,相信很多观众都开始不由自主为主角捏了一把汗,最后甚至开始猜测主角团中谁能活下来。

从不敢期待到最后代入剧情,《明日战记》优秀的特效和镜头设计无疑帮了大忙。

但即便如此,许多细节还是令人如鲠在喉,比如,一个毫无生存能力的小女孩怎么能在外星生物占领的废弃烂尾楼存活那么久?

没错,这个问题在流畅的动作场面面前显得无足轻重。

但是这对较真观众来说,真的很难咽下这口气,就像一双合脚的鞋子偏偏爬进一只小蚂蚁,找不到,弄不掉。

我已经尊重你作为“华语第一部科幻机甲 *** ”的勇气,也尊重你“电影6000w美元投资在好莱坞只能算中等投资”而降低标准。

但是,为什么你不能也尊重一下我的常识,哪怕给这个突然出现的小女孩一点点解释,无论什么解释,哪怕就像李升那样说一句“天幕就是我,我就是天幕”,虽然直接无脑,但好歹把逻辑圆上了。

相比于动辄以年和千万美元为单位计算的特效,修改这样一处小漏洞既不费钱,也不费编剧,更不需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最难解的大题都答对了,最简单的送分题却丢了。

上学时最让老师气不打一处来的现象正在院线电影里轮番上演。

让观众理解?

当年你丢了最好拿的分,敢跟老师说,你理解一下吗?

02

不过,观众的确不应该因为剧情不够完美而将影片一棍子打死。

面对这三部电影,批评和赞美的程度也需要分情况讨论。

从剧本的流畅和自洽程度看,《独行月球》>《明日战记》>《新神榜:杨戬》。

在处理剧本的用心程度上,依旧如此。

《独行月球》《明日战记》《新神榜:杨戬》几乎代表了国产电影在科幻喜剧、硬核科幻、动画三大电影类型所能达到的最高技术水准。

但是,有一点不能忽略的事实——

这三种类型电影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和发展阶段皆处于不同时期。

“科幻+喜剧”的类型融合虽然已不是新鲜事,但就硬核程度而言,《独行月球》显然跨出了一大步。

本片的最大优点也许不是片方引以为豪的特效,尽管月球上的戏份的确精致了不少。

它最令人惊喜的地方在于,影片在解释独孤月应该如何通过科技的力量重返地球时并没有掉链子。相反,剧本给出的解释足够通俗易懂,既没有过于违反常识,又照顾了观众理解能力的最大公约数。

这才是用心打磨过的剧本应该有的样子。

当然,这次把《独行月球》纳入“剧本配不上特效”的话题里,实则另有原因。

《独行月球》在剧本上的问题是偏科,而且这次跛腿的还是他们最擅长的喜剧。明明喜剧才是开心麻花的立足之本,但似乎导演和编剧的精力全都放到了科幻的部分上。

全网充斥着特效之难的访谈,却无视了观众对于“明明是沈腾马丽再聚首为什么一点也不好笑”的抱怨。

剧本在逻辑和科学性上下足了功夫,却单单丢掉了开心麻花从前最擅长的人物塑造和人物关系的处理。

从前开心麻花总是被诟病人物形象“脸谱化”。结果这次,全片除了沈腾,其他所有人连“脸谱化”都担当不起,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脸谱”。

科幻和喜剧本不应该是一个只能二选一的单选题,而开心麻花却“舍近求远”,丢了自家招牌,着实可惜。

但是,这样的批评建立在对影片精益求精的基础之上。

实际上,能够像《独行月球》这样剧本结构工整、细节处尊重观众智商、演员质量上乘的电影,又有喜剧这一刚需属性的加持,轻轻松松破20亿是完全可以预见的,破30亿也毫不意外。

而导演张吃鱼以及他率领的麻花团队是首次接触科幻题材,也是首次接触全程幕拍。年轻的导演、尚在起步阶段的工业体系,以及国内无什么可参考的成功案例,这都让《独行月球》的拍摄充满未知和挑战。

所以,面对现在的成片效果,虽然有遗憾有批评,但不仅不会灰心,反而会对开心麻花的下一步动作更加好奇。

至于《明日战记》,它面临的状况要比《独行月球》险恶的多。

首先,科幻机甲这一类型绝非市场刚需,而是小众爱好。

它的投入成本高,受众面窄,在中国几乎没有成功先例。

要知道,同为小众爱好的国产动画,从《大圣归来》第一次崭露头角,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惊艳众人,期间隔了四年的时间。

而在《大圣归来》之前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早已无人记得。

更别提《明日战记》只是一个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开场,况且这开场还要承担收不回本的高额代价。

用高情商的话说,该类型的电影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上升空间。

因此,虽然本片剧本过于敷衍,虽然很多细节明明可以做到更好却没有,站在一个更客观全面的批评者角度,我们也不应过于苛责。

毕竟,它需要时间和机会去成长。而这个时间,恐怕不止四年。

03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以上两部电影的“情有可原”,不能安在《新神榜:杨戬》的头上。

论动画电影的发展,“国漫崛起”喊了很多年,观众的观念也从最初的“小孩才看动画片”发展到全国人民贡献50亿票房给哪吒的地步。

论成功先例,远有彩条屋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近有追光自己的《白蛇:缘起》。

论探索方向,上一部《新神榜:哪吒重生》的优点与劣势也已经过观众的检阅。

时间和机会,观众给过追光很多次,但是他们似乎根本没有珍惜过。

追光动画的“重特效轻剧本”在业界几乎人尽皆知。

如果此前观众还对追光的编剧团队抱有期望,那么这次可以负责任的说,剧本拖后腿的情况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境地。

网络上铺天盖地全是关于《新神榜:杨戬》的槽点,随随便便一条吐槽剧情的评论可能都有上千人点赞,群众的积怨可见一斑。

在这里,我们不妨和《明日战记》做个比较。

两部影片同以特效为主视觉,甚至剧情主线都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两个主角为拯救苍生而战斗,但上级却因一己私利暗中阻挠的故事。

《明日战记》深知自身实力不足以支撑过于庞大的世界观和复杂的故事线索,于是大刀阔斧地砍掉主线,力求简单明了。

而《新神榜:杨戬》显然家底丰厚,不缺钱也不缺技术,就差一颗重塑中国神话的雄心。

于是,众多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支线被加塞进来。

一个主角怎么能有戏剧冲突?

得设置双男主,一个是典型的“美强惨”,一个cos《星际牛仔》。甭管这两个人物能不能擦出火花,总之元素要丰富起来。

旧的封神榜神仙众多,如今新神榜也必须创造一个群像长廊。

配角怎么写?

当然要有一个自私自利、置天苍生于不顾的大反派咯。

还要有一个正邪难辨的“酒剑仙”式人物。

最近女权这股风刮得这么大,青蛇都蹭了,杨戬为什么不能蹭呢?

所以蛇蝎美人也安排上。

这么多神仙,不管是造型还是人设都各有特色,格局是不是瞬间大了起来?

至于这么多人物之间要怎么发展关系,怎么推动剧情,在编剧眼里根本不重要。

所以关于沉香是杨戬外甥这件事,明明不是叙事的主要任务,可以通过一个小线索快速揭开谜底,剧情却让所有重要配角化身谜语人,绕了一整个完美的闭环才到达杨戬这里。

编剧这么憋着劲给杨戬增加精神内耗,是为了什么呢?

这个看似让人费解的问题,其实也很好解释。

为了炫耀。

炫耀美术组做的那些华丽的场景,炫耀特效组高超的生物特效技术,炫耀编剧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他们才不管人间才发展到晋朝,仙界为什么就已经出现蒸汽朋克这种对21世纪的人来说依旧是未来世界的产物。

他们也不管申公豹这个典型的反骨仔为什么要在危急关头舍身救沉香,总之,剧情到了这一步,必须得有个煽情点,除了送人头,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了。

当然,他们还预设观众都看过古代小说《封神演义》,预设观众知道《封神演义》里的杨戬和小时候看的动画片、电视剧里的杨戬根本不属于一个体系。

什么,你没看过《封神演义》?

那你可能不配看明白这个故事。

与《明日战记》的编剧生怕观众看不懂剧情相反,《新神榜:杨戬》的编剧生怕剧情太简单太肤浅太好懂,显示不出自己比观众更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privilege。

正是这种罔顾编剧基本法的优越感和雄心壮志,让《新神榜:杨戬》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的作品。

它令人痛心的点在于,技术已经如此成熟,市场被前人打开,观众也足够宽容,天时地利人和,追光却几年如一日、甚至更加自大地放任自己的缺陷。

看看隔壁刚刚起步的类型电影如此懂得扬长避短,追光的编剧团队真的该脸红了。

04

虽然并无夸奖《明日战记》编剧的意思,但是编剧刘浩良也算是如今香港影坛的中流砥柱,其参与编剧的代表作《画皮》《一个人的武林》《三人行》《除暴》,尽管质量参差不齐,但都是极为工整的商业类型片。

这次《明日战记》的剧本,他也极为准确地抓住类型片最重要的主干,没有让剧情往更加离谱的方向跑偏。

而《新神榜:杨戬》的编剧,则是一个化名为沐川的人。

据网友爆料,“沐川”并非个人,而是一个以追光动画创始人、土豆网前CEO王微为领导的编剧团队。

《新神榜:杨戬》的剧情引起众怒后,这则爆料消息不胫而走,很多人恍然大悟:

原来对追光又爱又骂了这么多年,源头竟然在大Boss身上!

不过,其实这也不算什么新闻。

早在王微的个人访谈里,关于他在追光动画公司担任编剧的往事就已讲得很清楚。

作为土豆网前CEO,王微不差钱,也肯投资,这才有了追光现在的豪华制作班底。

但坏就坏在,王微还是个愤世嫉俗的文艺青年。

他尝试着自己写剧本,在追光早期的动画里执意担任编剧,试图将自己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注入自己公司的作品里。

当然,自己的员工不敢忤逆老板,但观众可不会给一个资质平平的编剧面子。

前几部由自己编剧的动画,如《小门神》,无一例外地扑街了。

再这样任性下去,公司就要被自己的文艺细胞作没了。王微不得不放权给手下的编剧,这才有了《白蛇:缘起》。

而《白蛇:缘起》也成为了迄今为止追光唯一的高光时刻。

很难不去合理推测,《白蛇:缘起》的编剧离职后,王微是否又重整河山,带领编剧团队打造他的文艺世界。

只是,《新神榜:杨戬》的票房表现不甚理想,虽然还未到生死线,但此次如果失利,倒是可以倒逼追光痛定思痛,好好思考一下今后编剧团队的“含微量”了。

毕竟,尊重专业,尊重编剧,才能创造出好电影。

当下中国影视行业的编剧地位低下已是老生常谈,手握大把资源还要如此任性,对自己对观众,都是慢性折磨。

最后说一句,中国院线电影的观众只是买票进电影院消遣的观众,他们不是要靠吐槽为生的影评人,也不是来看制作公司展示特效成果的投资人。

观众没有义务,也不应该总是花钱去看“用心做特效,用脚做剧本”的半成品。

这样一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丢弃了买票看电影的习惯。

世道已经如此不易。

中国电影人对还肯对买票进影院的观众,就不能好一点吗?

-END-

更多独行月球什么时候上映日期,独行月球什么时候上映几月几号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