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陈寿三国志刘备传,陈寿的《三国志》包括,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陈寿三国志刘备传,陈寿的《三国志》包括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陈寿三国志刘备传,陈寿的《三国志》包括

谋主就是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它的出处有《左传》、《三国志》、《后汉书》等古籍,其基本含义从古文内容“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来看,谋主与“统军事”及“为将率”是有明显区别的。从陈寿及襄阳记明确所称的诸位谋主来看,谋主显然事关政治、军事、战略、治民等诸方面,可以认为是综合掌权之重臣。《资治通鉴》等典籍对谋主也都有较多的评论。

也有当代史学家,把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姜子牙、汉朝的张良、隋朝的高颎、唐朝的房玄龄、宋朝的赵普、元朝的耶律楚材、明朝的刘基和清朝的范文程等历朝历代的开国功臣视为谋主。

那么陈寿的《三国志》中所述的十位谋主都有谁呢?(排名不分先后,无关能力强弱)

1、田丰(袁绍)

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都说田丰是神预言啊!但那都是田丰通过各种信息分析后得出的结果而已。

2、荀谌(袁绍)

荀彧之兄(一说荀彧之弟),荀绲之子,颍川人。曾任军阀袁绍的幕僚。有据可查的功绩就是帮袁绍和平接管了整个冀州,这本事也是逆天了,不费一兵一走就取走了最富庶的冀州。

公元200年,袁绍以荀谌为谋主参加官渡之战。

3、许攸(前期袁绍、后期曹操)

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出自《三国志》——《袁绍传》载曰:“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4、荀攸(曹操)

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

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

(还是这个帅点)

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

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路上去世。荀攸前后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

出自《三国志》——《荀攸传》载曰:“是时荀攸常为谋主。”

5、司马懿父子(曹操)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这货是三国时期笑到最后的人,三国归晋,谋划一生,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出自《三国志》——《孙皓传》载裴注引《襄阳记》曰:“司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民心归之,亦已久矣。”

6、张昭(孙吴)

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

赤壁之战时,张昭持主降论。孙权代理车骑将军时,任命张昭为军师。孙权被封为吴王后,拜其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此后曾参与撰定朝仪。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他,先后用孙邵、顾雍。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及所统领部属,改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晚年时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今皆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年八十一,谥号“文”。

7、张纮(孙吴)

东汉末年文学家、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孙策平定江东时亲自登门邀请,张纮遂出仕为官。后来,张纮被派遣至许都,任命侍御史。但孙权继位时张纮又返回了江东,任长史之职。张纮后来建议孙权迁都秣陵,孙权正在准备时张纮病逝,其年六十岁。孙权为之流涕。

8、秦松(孙吴)

侍奉孙策、孙权的谋士,孙策时期为谋主,在赤壁之战中和张昭等人均为主降派,早卒。

9、陈端(孙吴)

《三国志·张纮传》:初,纮同郡秦松字文表,陈端字子正,并与纮见待于孙策,参与谋谟。各早卒。

《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载:吴人严白虎等众各万余人,处处屯聚。吴景等欲先击破虎等,乃至会稽。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江,据会稽,屠东冶,乃攻破虎等。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丹扬朱治为吴郡太守。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主。

10、法正(刘备)

东汉末年谋士。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

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

《诸葛亮传》载曰:“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

《法正传》载曰:“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

可见,诸葛亮并不是刘备眼中的谋主,在陈寿写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中节选一段——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裴注】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可见法正在蜀汉的地位如何,可惜早死。

其实,在三国中,还有一人可谓之谋主,这人就是贾诩了。

《三国志》——《贾诩传》载贾诩言曰:“绣无谋主,亦原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

还有一人应该也是谋主,这人就是郭嘉,可惜《三国志》中并未提及;

用曹操对郭嘉的评价来总结这位天纵英才的功绩吧:

“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

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

更多陈寿三国志刘备传,陈寿的《三国志》包括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