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今年的 *** 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如何深入推进生态福建美丽福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两会上,福建全国人大代表和住闽全国政协委员对此持续关注。
“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绿岛礁奇”。东山县地处东南沿海,是全国第六、福建省第二大海岛县,谷文昌精神的发祥地。20世纪50年代,时任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岛民修建海堤、制服风沙、种起“绿色长城”;今天,东山人继承前人衣钵,不但传承发展了蓝海、绿岛的“美颜滤镜”,更将它们转化为岛民的“金山银山”。
木麻黄下,红色光辉照后人
“看见木麻黄、想起谷文昌”。解放前,东山海岛生态脆弱、发展落后、风沙肆虐,“四有”书记谷文昌同志带领东山人民战天斗地14年,植下8.2万亩木麻黄,改善生态、拔掉穷根。“为子孙后代建起一道沿海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一座不朽的丰碑”,东山群众每到清明“先祭谷公、后拜祖宗”34年相沿成习,感恩谷公之情,不忘生态之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入新时期,东山更加呵护生态、重视生态、建设生态,突出“一个愿景”,以生态引领发展始终;建好“二套机制”,为生态建设强化保障;调和“三色基调”,为发展打好生态基础;打通“四个通道”为产业提升“生态+”效益,生态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
在一代代东山人的不懈努力下,森林覆盖率从0.12%增长到现在的27.86%。2012年来,东山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3%、10.4%。作为全国首批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东山五次蝉联全国深呼吸小城100佳,获得全国中国候鸟旅居小城、十大美丽海岛之首等一系列荣誉。
生态故里,蓝海绿肺养成记
在下西坑村可以看到,这里海水湛蓝,海面上排列着整齐的蓝色塑胶浮球、网箱和片片渔排,渔排上是海上房屋,有垂钓俱乐部、“海上餐厅”、渔排KTV……
“过去海水可没有现在这么干净。”十多年前,海蛎、鲍鱼、海带等海产品养殖户们一哄而上,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海面上布满了塑料泡沫制成的浮球和网箱,风化的泡沫颗粒常常漂满海面。海底是多年沉积的养殖饲料,腥味满天。过密的养殖和恶化的环境,影响了海产品的质量。
下西坑村启动了老旧浮球、网箱更新换代。“现在渔排、网箱都由旧的泡沫材质换成了环保塑胶材质, *** 补贴三分之二,渔民只出三分之一。”旧式泡沫渔排、网箱每一两年就要更换,新的使用寿命可达15年,长远来看,节约了成本,更改善了海洋环境。
随着“生态渔村”的名头愈发响亮,下西坑村民发展起了海上餐厅、海上垂钓、休闲观光等产业,渔民的工作也从过去的“捕鱼+养殖”转型为“冬半年搞养殖、夏半年搞旅游”,年收入大幅提升,旅游业蓬勃发展。
下西坑村的海洋经济升级,是东山“蓝色经济”跨向精深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山在福建省率先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海湾、海滩、海岛、海水、海砂“五海”保护,将海岸 *** 位内侧200米划为限建区,将滩涂划定“可养区、限养区、禁养区”,拒绝以牺牲海洋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许多渔民的天地从近海转向马来西亚与印度洋,形成了漳州市最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年产量达几万吨。
为适应海岛小气候,东山县又引入台湾青枣、泰国莲雾等水果发展特色种植,丰富了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海岛县的产业,进一步将生态的馈赠转化为岛民的“金山银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不断更新种植养护技术,现在莲雾园基本实现月月有果、季季可摘,有效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去年,合作社又引进1000多株更适合海岛沙化土壤的台湾释迦进行试验,以期为社员带来更大收益。
东山每年还安排超2000万元的保洁经费,在全岛建立起“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现已形成城乡统一的环卫保洁网;建立覆盖全岛、城乡一体的污水收集系统,如今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占比达92.6%;将“3.12”植树节拓展成“植树月”,每年至少投入5000万元、绿化1万亩,全岛绿化率超94%,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
帆船帆板、汽车拉力、文旅影视、海湾公园……随着“五海”保护持续推进,越来越多高端旅游度假休闲项目落户东山,20世纪50年代黄沙漫天的“秃头岛”如今吃上了“生态饭”。“海岛越来越绿,海洋越来越蓝,我们眼看游客一年年变多,感觉东山成了‘小厦门’。”
多年来,东山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载体,把生态作为“发展轴”,始终走生态发展之路。农业迈向“特色”,工业转向“集约”,旅游走向“生态”。实现全岛绿化率超94%,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占比率92.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夜幕降临,海风摇曳着莲雾树和棕榈树,生态岛建设任重而道远,要接续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东山的骄傲。
(东山县工信局 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