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为什么说唐诗宋词,也就是说为什么诗和词分别成为唐宋两个朝代的文学代表?
唐诗宋词的问题
这个说法是王国维提出来的。他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并提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概念,大家觉得挺有理,便广泛使用了。甚至很多朋友就错以为唐朝只有诗,而宋朝只有词牌,元朝只有戏曲,到了明清就只有小说了。
这是很荒谬的理解。
是王国维的问题吗?当然不是。王国维学问很深,他提出来的概念是对文学史做出了研究之后的简略化提示,至于读者如何理解,就得看读者自身的功力。
只是大多数只知其然罢了。
有很多朋友就会批评我了:我们当然知道同时期还有其他文体,唐朝也有曲子词,宋朝也有宋诗,元朝多的是诗词,清朝还有纳兰性德,只不过这些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曲、清朝的小说相比较其他的文体来说,是当时代的主流,创造了当时代的文化辉煌,在当时代地位崇高。所以才会有“唐诗宋词”一说。
这么说对不对?
还是不正确。
我们要通读诗词史,才会清楚明白。宋诗的地位在当时是绝对高于宋词的,在以后的所有年代里,诗词的地位都高于戏曲、小说,直到今天。
实际上王国维是什么意思呢?王国维是从文体本身的发展 *** 阶段来进行区别划分的。
诗源于上古,成熟于《诗经》,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的铺垫,通过初唐盛唐格律的成型,在唐朝达到了顶峰。
记住,是格律使得诗达到了顶峰。
很多朋友喜欢说格律限制了诗的发展,让诗走入了死亡。其实没有格律,诗会死得更快。
格律是将诗的一种格式固化,成为上层文学,从某种意上来说,其实是延续了古诗的寿命。宋诗在格律之后,走入说理的境界、孤清高洁,在文学地位上远远超出词牌这种俗艳文体,直到苏轼、辛弃疾出来,词牌才渐渐有了些地位,但是还是无法和诗并肩。
而对于词牌本身而言,在唐初发于民间“曲子词”,经过李白、白居易、温庭筠、冯延巳、李煜这些词人的准备,已经浸润了婉转、艳丽的底色。
有了前期词人的创作和丰富,词牌在宋朝迎来了柳永,苏轼,周邦彦三巨头。他们对词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丰富整理。
柳永丰富了词调,发明长调慢词,丰富了写作格式;苏轼开拓了词的内容,万事万物皆可入词,彻底打翻了高级文人鄙视词牌的俗见,让词牌终于登上大雅之堂;周邦彦对词牌格律的精研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在词风上,集前人之大成,且避开前人之缺点,同时也形成自己回环曲折的艺术手法。
再加上辛弃疾,李清照,黄庭坚,秦观,张元干,吴文英,姜夔等等优秀词人的大放异彩,终于造就了宋词的辉煌,词牌创作达到顶峰。
正因为诗在唐朝达到顶峰,所以我们称“唐诗”。而词牌在宋朝达到顶峰,所以我们称“宋词”。
所以说,王国维本身的说法没有问题,只是我们很多人道听途说,没有他那么高深的学问,自己又对诗词史不了解,就容易误会这些话的意思。
即便看到这里,还是会有很多人说,这有什么打紧?反正我就是这么理解的,也没什么问题啊。
确实没什么问题,你自己都没有弄清楚的想法,别人自然也不能要求指责。没有求知的心,讲再多也是白讲。
晚清第一词人
王国维还说过“纳兰性德是晚清第一词人”,不知道被多少人引用过。他们都是纳兰性德的铁粉,在大学问家王国维这里找到了证据支持,便自以为自己的爱好就真的是官方认证了。
王国维何止说过纳兰性德是晚清第一词人,他甚至说过“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看看,又误会了吧?
不是说纳兰词不好,而是第一人还真算不上。是不是王国维的表叙有问题?和“唐诗宋词”一样,他说的是他的意思,我们理解是我们的意思。
是我们自己太浅薄。
学问家说这些话是有背景的,而我们喜欢把背景忽略,直接用大而化之的话来代表一切。实际上词牌的风格早在北宋苏轼出来,就已经划分出豪放、婉约的派别,在南宋婉约派继续发展,又分出清空的风格,超出了婉约。在体式上强化格律,出现了格律派。在表达上,更加雅化,越来越凸显了高级文人化的特点。
词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风格流派不断产生。而纳兰词则属于经典婉约派。在这一派里,说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并不为过。
为什么?因为别人都不再沉溺在这种婉约风格里了,别的流派在向外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改变,只有纳兰没有变化,那自然在这个流派里,是第一人了。
纳兰词风格柔弱,情感低沉,长于思考,不善形象。 如果我们多读读清代的陈维崧、朱彝尊、厉鹗、文廷式、王鹏运,就会发现纳兰词不过如此。
为什么纳兰词在当代非常流行?因为诗词文化的衰落。好的诗词,我们读得太少。而纳兰词和如今流行的小情调特别搭。
很多人又会说了,我就是喜欢他的词优美、伤感。
没有问题。就好像你要认为“唐诗宋词”就是因为这些文体就是当时第一一样,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不要因为王国维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体”、“纳兰是晚清第一词人”,就错误地让王国维的看法来为你自己的幼稚观点代言。
因为王国维的话不仅仅是这个意思。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专栏经典古诗词阅读赏析作者:梧桐树边羽39.9币0人已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