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看过武侠小说或者武侠电视剧的观众们,大多会对一招名为“点穴”的功夫感兴趣。“点穴”即为:武林高手用手指轻点几下,对方便会被限制住行动。
只是,这种功夫大多只存在于影视文学艺术作品之中,现实中想要凭借所谓的“点穴”,就完全限制住一个人的行动,必然是脱离了医学与科学的无稽之谈。
但笔者了解到: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大邢庄的一处村落,确实存在着传说中的“点穴”神功,村子里的村民们大多身怀“点穴”绝技,对峙间只需片刻,便可令对方四肢酸软,丧失行动能力。
这是怎么回事?这所谓的“点穴”神功究竟有何来头?这个村子的村民们,又是否如同传言一般有“绝技”在身呢?
尚武小村藏绝技这个名为申段庄的村落,坐落于豫皖交界处,西邻项城,东临界首。村落中绿树成荫,莺歌燕语,偶尔还能看到几处古朴的瓦房,置身其中颇感宁静祥和。
就是这样一处质朴恬淡、常住人口不足一千的村庄,却有着悠久而浓厚的尚武之风。而传言中的“点穴神功”,便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仪拳。
到2015年时,申段庄内的800多名村民中有300多名都会这“两仪点穴神拳”。
暂且按下神秘的“点穴功”不表,我们不妨先关注申段庄乃至沈丘县那段氤氲着尚武气息的历史,追忆两仪拳在当地落地生根,发扬光大的光辉岁月。
时光上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经过唐代至明代的探寻与蓄势,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武举之风大盛,民间习武者对此趋之若鹜。
在前往京师参加武举殿试的举子中,有一位来自江苏省泰州姜堰镇,名为刘荣庆的举子。生于武术世家的他,自幼熟习家中所传“两仪点穴神拳”秘技。
比武场上,刘荣庆正是借助此技,将十余位大内高手一一降伏,从而获得乾隆皇帝赏识,赐武状元。随后又历任御前带刀侍卫、总兵、广东陆路提督,一生尚武,战绩显赫。
道光十二年,刘荣庆在广州领军打仗,不慎误入敌军陷阱,折兵损将,伤亡惨重。两广总督李鸿宾趁机进谗言,诬陷刘荣庆:“营务废弛,兵丁吸食 *** ,剿瑶兵败”。
致使刘荣庆被革去官职,发配新疆伊犁充军。
直到道光十四年,道光帝方才谕旨 *** 冤案,将其召回宫廷,特释返乡。
刘荣庆在深谙晚清官场腐朽流毒之后心灰意冷,他拖着年老体衰的身体走出京城。离开朝廷时,他尚未来得及为祖传秘技寻找继承者。
返乡途中,在路经河南沈丘时,一路徒步而来,风餐露宿的刘荣庆请求路旁乳香台寺庙收留几日,寺内方丈欣然应允,并给他粥饭果腹。
武状元所到的沈丘县,虽历来贫瘠,却素有尚武之俗。此地居于黄淮平原,两省交接之处,自古以来多游侠豪客。在长时间的中原逐鹿与多方文化的熏陶之下,当地形成了崇尚武学,平定纷争的风气。
或许正是这份独特的尚武风俗,让两仪拳拥有了传承的火种。
随后几日,在机缘巧合下,刘荣庆结识了卖武为生的魏洪申。在短时间的接触中,刘荣庆发现魏洪申是少见的习武奇才,且魏洪申亦有拜师习武之心。一番思量后,他决定将家传秘技“两仪点穴神拳”教授给魏洪申。
至此以后,原本只传授于世家与朝廷的两仪拳绝学逐渐流入民间,在沈丘县“秘密”地继承下去。作为祖师的关门弟子,魏洪申苦练五年,最终练就一身过人武艺,成为两仪拳第十一任掌门人。
拜别师傅之后,魏洪申继续浪迹江湖,卖武为生,同时继续研习“两仪拳”。
作为两仪拳的传人,魏洪申积极发扬两仪拳“仁”的精神内核,沈丘县内也留下了不少魏洪申出手相助,、化险为夷的佳话,同时他也广收徒弟,为两仪拳招揽到更多的研习者。
翌年,魏洪申前往沈丘县刘桥村探访朋友,招揽子弟。期间发现一名个头不高,身材瘦削的年轻人,举手投足间颇有练武奇才的模样,魏洪申便上前将其收为徒弟,登堂入室教授两仪拳。
这位年轻人,便是后来两仪拳的第十二任掌门人段升堂。
段升堂随后则将秘技传授于侄子段勤功,是为第十三任掌门人。
段勤功在沈丘县申段庄悉心钻研两仪拳,勤练不辍的同时,还将中国古代脉络经书、养生秘法融入其中,极大地提升了两仪拳的研习价值。
时光飞逝,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特殊的环境下,两仪拳难觅弟子,再加以段勤功二子双双夭折,两仪拳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心急如焚的段勤功不忍传世绝学就此消逝,便将心存学拳之心的张震领纳为女婿,悉心教授,将毕生所学和盘托出。
1972年,张震领正式接过火炬,成为两仪拳第十四任掌门人。
习得两仪拳技艺后,张震领多次参加县市级武术比赛,几乎每次都能拔得头筹,两仪拳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他曾将两仪拳技法编撰成书,是为《两仪点穴》,此书被收录入中华宝库中。
关注河南电视台的观众们,一定会听说过《武林风》这档栏目。2004年,一众两仪拳弟子现场表演点穴功夫,一时引起轰动,人们纷纷讨论那与武林高手颇为相似的点穴技法。
原本囿于僻静村落之中的传世绝学,伴随着媒体的宣传与大众的舆论,正式呈现在世人眼前。
回望它一路薪火相传的历程,充满机缘与巧合。但其中更多的是研习者的刻苦与对这门技艺的尊重。才让两仪拳生生不息,延续至今并发扬光大。
两仪拳法学问多了解完两仪拳的历史,我们接下来需要关注的,便是两仪拳的本身。
为何它能够被当做祖传绝学,被继承者们奉为圭臬,从不轻易外传?这套拳法,又蕴含着怎样的魔力,能够让渴望学习它的人趋之若鹜?
首先,我们需要深谙的一点是,两仪拳并非武侠故事中的“点穴”手。尽管两者都是针对穴位的学问,但却并不能混为一谈。前者是具有夸张色彩的“武林绝学”,而后者则是集防身与养生于一身的中国传统武术拳法。
两仪拳属于太极拳的派生拳法,由于刚柔并济、快慢兼备,阴阳皆见长的特点,故被称作“两仪拳”。
“两仪”源于《周易》,寓意天地形势与宇宙变化。它生于太极,孕育四象,代表着阴与阳的交迭,象征着天地间万物的均衡平和。
而将这种阴阳相冲的技艺,与中国古代医学对于人体穴位的研究结合起来,便逐渐形成了这样一门以武术技击、点穴、解穴、气功养生、中医诊疗等为一体的独特拳法。
人体上的穴位共有七百二十个,在人体并不算宽阔的区域上看去多如繁星,每一个穴位都与人体密切相关,有些甚至能左右人的性命,如太阳穴。这些穴位在人体上编织出一张罗网,关系着人体的每一处变化。
“点穴”是两仪拳的独门要领,主要思路便是依靠阻塞对方穴位,致其经络失常,气血不能正常流通,从而全身出现软、麻乃至晕厥、瘫痪的现象。
在这诸多穴位中,有36个穴位,被称作“死穴”,分作“软麻”、“昏厥”、“轻”、“重”四种。倘若这些穴位遭受非正常力道的冲击,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者甚至会直接断送性命。
而两仪拳,则正是将对这些“死穴”的理解化作最锐利的武器。
生死搏斗中,在对方露出破绽之时突袭“死穴”,即使无法一招制敌,也往往能够使对方陷入晕厥,乏力,从而丧失战斗能力。
自幼研习两仪拳的刘荣庆,也正是借此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武状元。
与“点穴”相对应,两仪拳自然也有着“解穴”的技艺。两仪象征平和,了无纷争的均衡之态,因此主要强调制人而不伤人性命。倘若通过点穴制服对方,随后便可通过解穴将其恢复。
一定一解,举手投足,不需费神费力,却能完成制人而不伤人的动作过程,得理饶人,两仪拳足以称得上是凶险武林中的君子者也。
在具备防身功效的同时,两仪拳亦拥有不俗的锻炼功效。在两仪拳历代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先人们融合阴阳五行学说、穴位经脉学说,集历代养生之精华。不讲究大开大合的躯体锻炼,而是强调“内力”的培养与心神的安定。
长期研习两仪拳的人,大多身体柔软,骨骼硬朗,虽不浮于表面,却早已内化于心。阴阳相冲,刚柔并济,平和身心。充分锻炼心肺功能,缓解肌肉疲劳,通畅气血流通。在两仪拳锻炼过程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对人的心情大有裨益,甚至能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作为中华传统武术,两仪拳更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促进社会和谐风气。
两仪拳自古属于内家技艺,从不轻易外传。更要求习武者具备高尚武德,在习得拳法后不去随意伤人,不去危害社会安定。
其精神内核有三点:
第一,具有儒家“仁”文化的鲜明色彩,强调以和为贵,化干戈为玉帛。
第二,具有明显的道家思想色彩,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依据,突出人身心的协调,与自然的和睦相处。
第三,便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怀慈悲之心,不伤及性命。
抛开混元劲、内力、汇阴阳二气,集天地日月精华等故弄玄虚的内容不谈,两仪拳所具备的锻炼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它充分代表了中国古代对于人体经络的卓越研究与对于中华传统美德文化内涵的合理诠释。
未来可期,还是销声匿迹?作为一个目前仍知者尚少,习者罕有的拳法,活在“太极拳”阴影下的两仪拳如何迈向未来的发展之路?倘若面临后继无人的境遇,它又是否能像当初一样绝处逢生,薪火相传呢?
近年来,以段保华、张震领为代表的两仪拳的传人及掌门级人物,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两仪拳,吸引更多人关注,乃至学习。他们开创“两仪”武术学院,接纳来自国内与国外的学习者,两仪拳的荣光甚至延续到了大洋彼岸。
利用新闻媒体提高曝光度,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张震领多次接受媒体采访,甚至让记者亲身体验被点穴的感觉。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推动在沈丘县成立两仪 *** 流研究会,建立两仪拳人才培养基地。
为了提升百姓对两仪拳的认可度,当地 *** 建立两仪拳文化养生园与医学研究所,通过发扬两仪拳的医疗养生价值,来让其走入大众的视野之中。
为了保护具有断传风险的两仪拳,2009年,两仪拳被河南省 *** 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沈丘当地乃至河南省的一张靓丽名片。
一名熟识两仪拳法,具备高尚武德,心怀济世之心,同时又忠于技艺的两仪拳研习者该是何等模样?我们或许可以在上文所提到的张震领先生处得到答案。
生于1938年的张震领,目前已过耄耋之年,身为两仪拳大师的他本该颐养天年,但却依然在积极地推动家乡的两仪拳技艺。
他自幼丧父丧母,漂泊流浪时入段勤功门下学习两仪拳。由于吃苦耐劳,性格忠厚,便得到师傅赏识,入赘其家,潜心研习两仪拳。
学成之后,他在当地利用点穴技法与中医相结合的方式治病救人。张震领为人随和忠厚,淡泊名利,多次救助穷苦百姓,在当地德高望重,受人尊敬。
国家重视保护民间传统技艺,上级部门多次接触张震领,提出要他保留下这一文化瑰宝。张震领毅然扛起传承文化的重任,慎重思量后,决定将家传的两仪拳传授给外界武术爱好者,只有这样,才能为两仪拳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伴随张震领年事渐高,其长孙张坤担任起传承两仪拳的职责。
张坤自幼随张震领学习两仪拳术,深谙其中要领。2015年,张坤在两仪弟子们的帮助下成立河南两仪武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旨在进一步推广并发扬两仪拳。
那么,当下的两仪拳该如何顺应时代,改造自身,适应百姓与社会需要?
多方建议大致可分为一下两点:
其一,便是简化两仪拳的招式,突出其中养生锻炼的价值,易于百姓学习接受,从而进一步扩大两仪拳的影响力。
其二,可以推动两仪拳成为主流防身手段。在专业人员的训练指导下,能够降低两仪拳学习难度与学习周期。在完善体系的推动下,甚至可以考虑为公安、武警、押运等部门输送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只有摆脱所谓化劲、混元劲、集天地之精华等等流俗虚妄之说的沾染,保留两仪拳技艺中科学严谨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两仪拳的发展道路行稳致远,才能让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熠熠闪光,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