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滨州市以前黑道人物,2018年滨州黑恶势力,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滨州市以前黑道人物,2018年滨州黑恶势力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滨州市以前黑道人物,2018年滨州黑恶势力

印象中,中国大概有两个省份的人最爱夸家乡,一个是山西人,他们都“夸”出花来了,想当年一首“人说山西好风光”唱响大江南北;另一个就是咱山东人,咱也有经典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谁不会哼上几句。

按照这一光荣传统,快过年了,咱也夸夸滨州,就夸滨州史上十大最牛老乡吧。我敢打包票,你知道五个就很牛了。如果全知道的话,高度怀疑你刚才百度了。

提前声明啊,这十大最牛老乡是在2015年9月,由滨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公布,正式称呼是滨州十大历史文化名人。按时间年代排序,他们分别是:孙武、伏生、东方朔、董永、蒋少游、展子虔、范仲淹、杜受田、吴式芬、游百川。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滨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在《滨州通史》编撰过程中涉及的268个历史人物,按照兼顾历史性、文化性和地域性原则,经过专家投票评选,最终推选确定的。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对咱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会有一个全新认识,跟别人自夸的时候也显得你学富三车、半腹经纶。

孙武:兵圣如日,思想千古

孙武,字长卿,战国时期齐国人,是咱惠民老乡。

孙武出生在一个祖辈都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家庭里,耳濡目染,深谙兵法之道。你看看,家教传承是多么重要啊!

孙武少年时代,齐国内乱不止,几大家族为争权夺利纷争不断。于是,孙武迁移到南方的吴国,躬耕隐居在吴国都城西,即今天苏州城西,潜心著述,静待时机。注意到了吗,那时候苏州就是个好地方。在那里,孙武结识了吴王阖闾的重臣伍子胥并成为好朋友,伍子胥就是“一夜白头”的那位。

在伍子胥的极力推荐下,吴王阖闾召见了孙武。第一次见吴王,身为从讲究礼数的齐鲁大地迁来的外来户,孙武也没空手去,一出手献上就是光耀千古的兵法十三篇。不过,阖闾最初没把它太当回事,可一读才发现,这十三篇实在不得了啊!

阖闾遂决定让孙武先拿宫中美人练兵,不料孙武为整肃军纪,竟把吴王最喜欢的两个小老婆给斩杀了。虽然心中隐隐作痛,吴王却由此见识了孙武的为人,知道他是一位既能著书立说,又能统兵作战的军事奇才,不久便封他为将军。

在伍子胥、孙武等人的倾力辅佐下,吴王阖闾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国策,使吴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逐渐加强。公元前506年,吴国实力大增,完成了伐楚准备工作。吴王亲自指挥,伍子胥为一线统帅,孙武为将军,率军攻打楚国。吴楚之战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孙武理论联系实际,率吴国3万精兵击败楚国20万大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公元前484年,孙武再露锋芒,辅佐新君夫差在艾陵之战中重创齐军,俘虏齐军主帅,此役奠定了吴国的霸主地位。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与晋定公等诸侯在黄池会盟,吴国成为新的霸主。有兵圣加持,吴王想不称霸都难!

孙武除了战功显赫外,最主要的是留下了名著《孙子兵法》,因此被后人尊崇为“兵圣”“兵学鼻祖”。

伏生:尚书再造,上古文脉

伏生,又名胜,秦代人,是咱邹平的,注意发音啊(zhou ping de)。

先普及一下伏生“再造”的是啥。《尚书》即“上古之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其内容上起尧舜,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保存了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是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汇编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法典,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渊源。

因为上古以金文、石文记载,每个字都有丰富的内涵,传授非常不易,所以文字晦涩难懂,佶屈聱牙,甚至有些神秘,许多靠口头解释进行传授,甚至学好了《尚书》就可以出将入相。而能够使《尚书》流传于世的,是伏生,他被誉为“尚书再造”,又被称为“圣人”。

秦朝时期,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了70名博古通今的经学家、方术士充当国策顾问,伏生是入选的博士之一。当时,秦始皇下诏焚书,伏生把一部《尚书》偷偷藏在了家里夹壁墙里面。秦亡汉兴,伏生就回到家中,破壁取出了所藏《尚书》,发现竹简大多蠹坏,经过整理得完整的二十八篇,遂在齐鲁一带传授起来。

汉文帝时,想找能讲授《尚书》的学者,结果朝内外竟无人能传授此书。后来听说伏生能传讲《尚书》,只因这时伏生已90多岁,根本无法长途远行,汉文帝下诏让太常掌故晁错亲自到邹平伏生家中学习。

伏生年事已高,口齿不清,言语喃喃,别人根本听不明白,伏生便让女儿羲娥在一旁代为解说。羲娥讲的是邹平方言,而晁错是河南颍川人,所以仍有十分之二三听不懂,故学习起来十分费力。经过数月努力,晁错终于将《尚书》学完并记录下来,这就是传之后世的今文《尚书》。

伏生是秦后第一个传授《尚书》的人,在《尚书》传播史上占据始祖地位。西汉一代的《尚书》学者全都出自他的门下或者是他的再传甚至再再传弟子。其弟子将他的讲义记录下来,成为《尚书大传》一书。伏生也被称为先儒圣贤,得以配享孔庙,获得历代文人墨客的顶礼膜拜。

东方朔:诙谐贤良,汉赋东方

东方朔,字曼倩,西汉平原厌次人,又一个惠民老乡。

公元前140年,年仅22岁的东方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受汉武帝赏识,得以待诏公车,后拜为常侍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因上书《谏起上林苑疏》被擢拔为太中大夫,后加官给事中。

东方朔性格开朗,爱说笑话爱逗唱,被班固称为“滑稽之雄”。东方朔和汉武帝金銮殿上的斗嘴游戏已现相声雏形,两人一唱一和,一逗一捧,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反倒成了捧哏。可以说,东方朔是一个段位极高的段子手。

说个“偷喝‘仙酒’,刀下笑谈”的段子。

有一次,一个方士献给汉武帝一坛“仙酒”,并说饮了它可以“万岁!万岁!万万岁!”汉武帝当时正忙着,就把它珍藏起来,准备好好享用。谁知东方朔闻听此事,竟把这坛酒偷偷喝掉了,汉武帝知道后龙颜大怒,喝令立斩东方朔。

东方朔被捆后却大笑不已。汉武帝惊问道:“你死到临头了,还笑什么?”

东方朔说:“方士说那酒是‘不死之酒’,如果这酒真能让人长生不死,那么,你就无法将我杀死。如果一刀下去,我还是死了,这酒还称得上是‘不死之酒’吗?人哪有不死的?如果皇上为了这假仙酒而将我杀死,不是要令天下耻笑吗?”汉武帝觉得杀了机智的东方朔很可惜,而且也怕天下人耻笑他,于是就把东方朔放了。

类似上面这种斗嘴斗智的游戏,虽然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相声,但可以称得上是即兴发挥而又随机应变的相声表演的雏形。在大殿之上,东方朔是主角,负责逗哏,汉武帝为配角,友情客串捧哏,朝臣侍从是围观的吃瓜群众。如此看来,后人奉东方朔为祖师爷,不无道理。因东方朔号“曼倩”,所以有人把相声称为“曼倩艺术”。

东方朔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以睿智的话语劝谏皇帝。《史记》中将东方朔列入滑稽列传,颂扬东方朔“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

大家不要认为东方朔一生只钟情于相声事业,其实他一生著述甚丰,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名篇,只是我们不懂他热闹背后的寂寞。

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地

董永,东汉千乘人,咱博兴老乡。

中华文明的精华之一就是忠孝一体。孝即是忠,忠即是孝,忠于君父就是忠于国家,就是大孝。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民间广泛流传的二十四孝就是学习的榜样。时代在变化,一些愚孝行为虽不可取,但孝顺父母不会过时。

知道吗?二十四孝中有两个人,与滨州关系密切。一位是晋朝的王祥,他卧冰求鲤,官至太尉。年轻时,王祥曾经在今天的高新区王祥店村居住。另一位就是在民间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天仙配》的原型人物董永。

综合各种史料发现,真实的孝子董永是博兴县城南的董家庄人,出生在东汉末年。在此插播一条相亲广告,孝顺父母的单身男青年,有空没空可到董家庄一带转悠转悠,说不定能等到那个谁, *** 。

再说董永。他家境比较贫困,早年丧母,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又年高多病,为了照顾父亲,每次下地他都用车子载着父亲,一边劳作,一边照顾父亲。父亲去世后,因为无钱下葬,董永自卖自己,这就是著名的“卖身葬父”。董永的孝行,感动了许多人,有一位妇人听说后,主动要求嫁与董永为妻。

为了纪念孝子董永,教育后代,在封建时代,人们用的主要方式就是保护墓地和修祠建庙。在全国范围内,有四处董永墓,一在博兴,一在长山,一在鱼台,一在孝感。地方志书中记载董永最详细的是长山县。长山县的董永墓在县城南三十里处,具有传奇色彩。在墓的周围十余里内,深秋无霜。《山东通志》为此感叹说:“永墓凡四见矣。然不霜之事,他处未闻也。”有孝子之地,当为福地。

蒋少游:建筑大师,建作绝伦

蒋少游,北魏乐安博昌人,又是个博兴老乡。

蒋少游“性机巧,颇能画刻,有文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青。蒋少游家族本来是青州名门望族,可惜国败家也败,这时就是王子公孙,照样沦落为别人的战利品,蒋少游成了“平齐户”,这位“落难凤凰”被配发云中服兵役。

后来,在朝中高官的引荐下,蒋少游得到北魏文明皇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的重视,负责宫廷基础设施建设和刻制石碑、佛像等。著名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都有蒋少游洒下的汗水。

不仅刻佛像,蒋少游还是一位杰出的服装设计师。北魏孝文帝竭力推行汉化政策,决定改胡服为中原汉族衣冠服饰,并自己带头穿戴起汉族人的服装,为规范各级官员以及社会各等人物的服饰,决定由蒋少游主持这件事情。蒋少游放下锤头拿起画笔,积数年之功,完成了各级官员、各类社会人员服装的设计工作。当时,蒋少游推出的是依据古代儒生褒衣博带样式设计的系列服装,大兴于世。

不会刻制佛像的服装师,不是一位好建筑师。孝文帝准备在平城建设太庙、太极殿,就特别派遣蒋少游赴洛阳考察汉族的宫殿建筑艺术。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孝文帝派遣李道固与蒋少游出使南朝齐国。作为副使,蒋少游的秘密任务就是偷偷观摩建康城的城市建设以及宫殿设计,“摹写宫掖”,模仿汉族建筑艺术建设北魏的都城平城。剧透一下,他的演技不行,秘密任务穿帮了,不过齐武帝认为两国之间交往,不宜扣留使者。蒋少游得以遍游南齐皇宫,默察强记,勾勒成许多草图带回北魏,然后按照汉族的风格和礼制建设北魏都城平城。

孝文帝采取汉化政策的重要步骤就是迁都洛阳。他实地考察已经荒废了的晋朝故城,决心重建洛阳作为新都,主持建设的官员虽然不是蒋少游,但是具体的设计和技术规范全部由蒋少游负责。《南齐书》评价说:“虏宫室制度,皆从其出。”北魏洛阳城的建设,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鲜卑贵族接受汉族的艺术思想并进行了发展,对于民族大融合有巨大贡献。

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501年),蒋少游去世。他一生忠于艺术,在建筑艺术、工艺美术、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有造诣。

展子虔:画圣游春,文华之昭

展子虔,隋朝渤海郡厌次县展家村,即今天惠民县何坊街道展家村人。

展子虔历经北齐、北周,到隋代为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他是隋代一位有非凡艺术才华的画家,他以《游春图》为代表的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

展子虔一生足迹几乎遍及大江南北,他多才多艺,对各种画类几乎无所不能。他曾在洛阳、长安等地的寺院画过许多壁画。

展子虔的绘画题材广泛,手法多变。他不仅善画人物、车马、山水、台阁,而且大都臻于精妙。在着色技巧上,他用青绿设色。他的画法为唐代绘画名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宗法。

对于展子虔的作品,历代均有所品评。唐人张彦远评论他。“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并列为四大家。

隋朝以前的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铺衬。至隋朝,展子虔创造了青绿山水画,被后人誉为“上继六朝传统,下开唐代画风”的画家。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他的作品《游春图》山水画卷,是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意境高远、构图精妙、技法独运,是中国山水画成熟的表现。

《游春图》共有25方印章,宋徽宗、嘉庆、宣统印各1方,乾隆7方。该画有两个皇帝题款,四个皇帝钤印,诗书画印融于一体,珠联璧合,乃无价之宝。

《游春图》能流传下来,还得益于张伯驹。张伯驹是我国著名的书画收藏、鉴赏家和诗词学家,被誉为“收藏大王”,是民国四大公子之一。民国初年,《游春图》落入日本人之手,张伯驹变卖家产,又忍痛把夫人的首饰卖了,用24根金条赎回该画。1952年,张伯驹将《游春图》和晋陆机《平复帖》等一批国宝级书画文物无偿地献给了国家。

范仲淹:先忧后乐,名相风采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宋朝长山人,邹平老乡。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经得起检验,受到后世一直敬仰的人并不多见。宋朝宰相范仲淹,不仅名贯当时,开创了人臣“文正”典范,而且道德、文学、武功冠盖天下,是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绝唱。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之所以成为千古名人,这与他在山东邹平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年少时,父亲范墉去世,母亲谢氏改嫁在当地为官的长山县人朱文翰。后范仲淹随继父回长山,即今邹平县长山镇河南村。

少年时期,范仲淹就有远大志向。《宋史》记载他的学习刻苦程度时说:“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成语“划粥断齑”就源自范仲淹苦读的典故。此外,成语“窖金济僧”说的也是范仲淹。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进士及第。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盐税监官。在这里,他发现当地海堤年久失修,遇上大海潮汐,甚至水淹泰州城下,成千上万灾民流离失所。他建议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沿海重修一道坚固的捍海大堤。经过三年的艰苦施工大堤终于建成。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把这条捍海大堤称为“范公堤”。

他发现国家中枢机关存在许多的弊端,以“宁鸣而生,不默而死”的气节,开创了北宋政治清明的先河。《宋史》评价说:“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因为犯颜直谏,范仲淹三次被贬。

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自称皇帝,建立西夏国,并侵袭北宋西北重镇延州。一时间,西北边陲狼烟四起,烽火连天。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镇守西北的副帅。他改革了宋朝将领不识军士,士兵不熟悉将领的军事体制,亲自挑选士兵、选拔将官,严格进行军事训练。听从下级军官的意见,采取积极防御策略,在边境沿线筑城并修建堡寨,镇抚边陲声望日隆。

在宋仁宗的支持下,以范仲淹为主,韩琦、欧阳修、富弼等朝廷重臣协助,以增加国库收入,恢复国家稳定,实现持久繁荣为目的实施变革。范仲淹向仁宗皇帝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宋仁宗皇帝以诏书形式通令全国予以执行,这就是著名“庆历新政”,庆历革新运动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杜受田:清代帝师,廉吏齐家

杜受田,字锡之,号芝农,清朝滨州人,滨城老乡。

以今天的眼光看,杜受田绝对是一个学霸, *** 考第一。杜受田嘉庆八年(1803年),杜受田以滨州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来年秀才科试,他又获得第一名。嘉庆十五年(1810年)考中山东乡试第44名举人。道光三年(1823年),杜受田参加会试,位列第一名,成为会元,殿试二甲第一,成为传胪,选庶吉士,入翰林院任编修,再升任国史馆协修、纂修、总纂、提调。

在道光皇帝为皇子选择师傅时,满朝重臣一致举荐杜受田,特别是翰林院的两位掌院公推杜受田。由此,杜受田任日讲起居注官,正式入值上书房。道光对杜受田非常满意,特命他专心培育皇子。

1841年,调任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直到去世,成为清王朝的财政大管家。1844年初,升任左都御史,负责监察并继续兼管三库,年底又升任工部尚书。1849年,再任上书房总师傅,道光皇帝把培养皇子的重任全部交给了他。

咸丰初年,大清王朝处于内外交困时期。他协助亲学生咸丰重振帝国雄风,第一是革除了在 *** 战争中丧权辱国且拉帮结派的权臣穆彰阿等人,重用六阿哥等能臣;第二是广开言路,采纳曾国藩等人的建议,激活社会舆论;第三是重用汉臣和遭到打击的老臣、名臣,如启用和为民族英雄林则徐 *** ,重用曾国藩、向荣、周天爵等。一时,咸丰初年的社会风气为之大变。

1852年,因为黄河决口长期未堵复,江北、山东一带受灾严重,杜受田奉命与福州将军怡良实施赈务。杜受田冒着酷暑进行赈灾,病逝在任上。杜受田去世的消息传到京城,咸丰皇帝十分震惊,当即痛哭失声,不仅令停朝一日,而且命将棺木运抵北京,亲临祭奠,抚棺痛哭,赠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清朝,官员在外地去世,皇帝特命运回京城治丧,再折运回故乡的,杜受田是第一人。

从宋朝开始,“文正”谥号成为臣子的最高谥号。宋朝最著名的是范仲淹和司马光。整个清朝,获得“文正”谥号的共有8个人,分别是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生为太傅,死谥文正”是明清两朝人臣追求的最高目标。这个目标,杜受田达到了,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也是滨州杜氏家族的荣耀,更是滨州的荣耀。

吴式芬:金石玺文,封泥肇研

吴式芬,字子苾,号诵孙,清朝海丰人,无棣老乡。

吴式芬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道光十五年参加会试,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

吴式芬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和考古学家,生平专攻训诂之学。每到一处,他总要同爱好古文化的人交游,对各地的金石碑碣、汉砖、唐镜,可得实物的,不惜重金购买,不能得实物的也要亲自临摹或制成拓片。

在收集古文物的同时,他潜心研究,写成《捃古录》二十卷,著录从商周至元代金石文18128种。《捃古录》《捃古录金文》两部金石学名著,对金石文著录之多和诠释之精均超过前人,为清末以来的金石学家所推崇和引证。除此之外,吴式芬还著有《金石汇目分编》《印谱》《江西金石存佚总目》《双虞壶斋八种日记》《陶嘉书屋诗赋》等10余部著作。

吴式芬是封泥的最早发现者和研究者。他凭借对古代历史和古文字的深邃造诣,断定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印范”的铃有印章的土块就是秦汉魏晋时期的所谓封泥,并对其进行收藏和考释研究。吴式芬与潍县陈介祺合著《封泥考略》10卷,收录秦汉官私封泥849枚,并逐枚考释,对研究秦汉官制、地理以及秦汉篆刻艺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游百川:激浊扬清,乱世贤吏

游百川,字汇东,号梅溪,清朝滨州人,今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沙河街道中游村人。

咸丰元年(1851年),游百川考中举人,同治元年(1862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在翰林院,游百川坚持认真学习,成绩优异,逐渐晋升为编修。

同治十二年(1873年),慈禧皇太后结束垂帘,同治皇帝亲政,为孝敬母亲,使其颐养天年,同治决定重修圆明园,一时舆论沸腾。御史沈淮首先上疏谏阻,被同治皇帝严厉训斥,游百川紧随沈淮上疏,其言语更加 *** ,举朝为之震惊。

其后,游百川不断地被调整职务,由七品京官到封疆大吏,再入京担任朝廷要职,成为正二品的国家要员,创造了同治、光绪两朝晋升速度最快的纪录。

自从1855年黄河从河南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道之后,山东就成了黄河下游,由于河道淤积,十几年间,河水逐渐溢出河床,山东沿河各州县屡被水淹,民生凋敝。游百川担任御史时,极力申请朝廷开挖河道、修筑堤坝、分水泄洪,并给予山东地方减免税赋、发给救济等优惠政策。

河督文彬、山东巡抚丁宝桢等申请仍恢复从淮阴、徐州故道入海,同治皇帝举棋不定,命廷臣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朝廷认为游百川家近黄河,熟悉河务,命他与山东巡抚陈士杰督办治河工程与赈务。

游百川得到任务后,立即出京,他骑马从济南一直亲自巡视到河口,详细勘察两岸情况。他首先奏请朝廷紧急拨款拨粮对灾民进行救济,然后奏请修筑两岸堤坝,在险工地段修筑复坝。为防止特别大洪水造成垮坝后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他又加修了遥堤。

修遥堤是游百川的创举,在距离大坝几里外修遥堤,与大坝平行,遥遥相对,给了百姓心理上极大安慰,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又奏请疏浚小清河,分黄河水入海,均得以实行。

更多滨州市以前黑道人物,2018年滨州黑恶势力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