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怀古”是诗、词中一种思想较为深刻的题材,往往是诗人、词人处于某种背景下,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素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寄托哀思、感叹兴衰、怀古惜今之情。以下十首怀古诗词读来荡气回肠,有空可以看一看……
《卖花声·怀古》(元·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是元代重要散曲家、剧作家,这首怀古曲是由两首小令曲组成的,共用了六个典故,第一首的三个典故都是穷奢极欲而不免败亡的典型,第二首的三个典故是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最后的“叹”字含义丰富,无论是抨击社会现实,还是审视历史,都称得上是佳作。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凤凰台,在金陵的凤凰山上,据说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在古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有一种相对更准确的说法是这首诗是李白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诗的最后两句寄寓深远,“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是刘禹锡写的咏怀古迹的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当时诗人由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有感而作的。乌衣巷原是六朝时期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也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是杜甫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后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诸葛武侯祠时所作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
《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一日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这里壮丽的风景使他感触良多,因此写下这首词,在追忆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且有儒将风度,气概豪迈,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形象是作者罗贯中严重扭曲历史造成的,目的是为了美化诸葛亮。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作,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最后两句是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诗人写战争的胜负时,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乔、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桂枝香·金陵怀古》(北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 遗曲。这是词人作江宁知府时所作的咏史吊古之作,上阕写金陵之景,登高所见之美,令词人陶醉,同时也引起他深深的思考。下阕写怀古之情,表现了词人作为政治家深邃的思想和雄伟的气概,不仅批判了六朝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也批判了吊古者的空叹兴亡。在北宋这积贫积弱的现实面前,要汲取历史教训,从政治上进行改革,免致奢华靡费导致国力衰竭,重蹈六朝覆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重新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第二年又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每当他登临北固山上北固亭时,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触景生情,便不胜感慨。他还写有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是怀古佳作。
《咏史二首·其二》(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李商隐的诗作,有近七分之一的为咏史诗,他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这首诗中,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诗人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他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元代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天历二年,因关中旱灾,张养浩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这首小令便写于此时,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