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安徽肥西小井庄。本文图除特别标注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1948年建县至今,毗邻省城合肥市区的安徽省肥西县已走过70年风雨。
1978年9月,肥西山南小井庄率先实施“包产到户”,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端,也由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这种首创精神赋予了肥西屹立在安徽省改革开放40年的“桥头堡”位置的胆识和魄力。
全省第一个县级工业园在这里培育,全省首家跨区域合作园区在这里落地,全省第一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在这里建成……一系列首创背后,是其欲从全国经济百强县跻身五十强的决心。
“这些年,外地来肥西的参观者,交流经验的同行,从事县域经济研究的专家,见到我总是刨根问底地追问肥西发展的真谛、真经。”肥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煜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肥西发展谈不上有什么经,更不敢说什么模式,我以为最主要的是,积极主动践行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绿色的发展理念,把省市对肥西的要求执行到位、落到实处。”
李煜认为,环境就是竞争力、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机遇,优化环境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肥西不断创优营商环境,真正把发展理念、支持政策、创新项目、生产要素送到企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探索,农村改革破“禁区”
肥西,顾名思义,因位于合肥之西而得名。这里曾孕育出晚清淮军将领张树声、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等历史名人,有“淮军故里”之称。
1948年建县至今,最为当代历史所铭记的,还是其在中国农村改革中的首创地位。
1978年9月,肥西山南小井庄面对百年不遇的旱灾勇闯“禁区”,大胆改革,率先实行“包产到户”,成为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
近日,在肥西建县70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来到这片改革热土,探寻其快速发展背后的治县之道。
驱车从合肥市区向肥西县驶去,一路疾驶在宽敞的快速路上,街道两旁始终高楼林立,全然不知已进入县城。
肥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煜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尤其是本世纪以来,全县上下继承和发扬小井庄包产到户精神,肥西县域综合实力由全省县域经济中的中等偏下,跻身全国百强行列,是安徽省唯一跻身全国百强、中部十强的县,成为安徽县域经济率先崛起的典型和领头羊。
罗马非一日建成,肥西的崛起之路,也远非是一次农村改革就能铺就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扩张,大多数农民弃田外出,或经商或打工,导致农村耕地撂荒。
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为此,在“包产到户”实施20多年后,2006年,在肥西县木兰村,一个由村两委引导的合作组织“木兰村土地流转经营合作社”诞生了,这是安徽省第一家土地流转合作社。
至此,这座距小井庄十多公里外的村庄,又再次把“分”到每家每户的田地重新整合,由村“两委”牵头,租赁给种粮大户和其他外来企业。
肥西县木兰社区。
如今的木兰村已经完成整村推进、回迁安置工作,村民们搬到木兰社区生活,亮堂的六层楼房整齐地坐落在社区里,乍一看和城市里的居民小区并无差异。
木兰社区文书王自云也把一部分自家田地分给种粮大户,另一部分租给了企业种植苗木,因为她家的田地较为分散,也多亏了合作社,对家家户户分散的田地进行了规整。
“各家各户的田地都是零零散散的,如果自己拿去流转,想挣钱不容易,合作社就把大家一小块一小块的田地集体规整,再租给种粮大户或企业。”王自云告诉澎湃新闻,农户们和村委会签好土地流转委托书后,村委会把规整起来的大片田地拿去和种粮大户、和企业签总合同,再与小农户签分户合同。
这意味着,基层 ***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起到担保作用,特别是针对企业, *** 会去监督他们,不能毁坏原有土地性质,不能借此地来修建厂房等。王自云坦言,农户们现在都愿意把田交给合作社,他们肯定更相信村委会。
澎湃新闻从木兰社区了解到,近年来,木兰社区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集约化、节约化、规模化生产,引导发展特色产业,社区共有四大生态企业入驻。
目前,木兰社区参加土地流转参股农户781人,流转面积达3360亩,占全村土地总面积的64.5%,流转范围实现社区全覆盖。官方数据显示,当地农民年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3520元增加到2016年的18860元,解放劳动力1300多人。
肥西县桃花工业园区。桃花工业园区外宣办供图
决心,工业强县不动摇
和农村改革齐头并进的,还有肥西“工业强县”的决心。
上世纪九十年代,肥西还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综合实力处于全省中游水平。为尽快改变这一面貌,肥西县于1991年启动全省第一个县级工业园“桃花工业园”建设。
时任肥西县委书记杨振坦后来回忆,当时虽然改革开放已经搞了好几年了,但由于受过去长时间计划经济模式思维的束缚,人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探索发展的方法和路子还不多。县委、县 *** 在对县情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为肥西发展一定要充分利用临近合肥的区位优势,把被动迎接辐射改为主动寻找辐射,既要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勤劳致富,更要发展工业,要走一条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工业化的路子。
李煜表示,一张宏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重工业,抓工业,兴工业,走“工业强县”之路,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共识。
2006年,桃花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先后获批国家级合肥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合肥两化融合试验区示范园区,目前已经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培育期,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桃花工业园区经贸局副局长陈森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园区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第一大产业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龙头企业是江淮汽车;第二大产业是家用电器制造,比如TCL;另外还有智能装备与制造、生物医药产业及新材料产业。
一系列优厚的政策让园区、乃至整个肥西吸引了诸多企业的目光。官方数据显示,除桃花工业园外,肥西县的柏堰工业园、新港工业园等发展势头强劲,涌现出大批企业和具有市场冲击力的产品。2017年,肥西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53.5亿元,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74%。
陈森透露,肥西县 *** 对园区的支持力度每年达到6000万到8000万元,这些资金都是给到企业的,以固定资产投资奖励等方式,用以企业发展。因为传统制造业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这个政策正是通过奖补鼓励企业去研发创新。
服务,乐当“店小二”
值得关注的是,在审批方面,桃花工业园区还专门成立了行政服务分中心,负责全程项目代办。
“以前企业需要到各个部门进行项目实施之前的手续办理,现在只要企业授权,园区就来帮你办。”陈森表示,企业可能对一些具体申办流程不清楚,园区代办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前期手续审批上的烦恼。
这种服务意识已经成为肥西县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李煜告诉澎湃新闻,环境就是竞争力、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机遇,优化环境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在服务发展上我们每一名干部都要当好店小二、服务员。”李煜说,全县广大干部自觉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当好服务发展“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以创新务实的精神打造肥西营商品牌。
比如,在企业顺风顺水时,从政策支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要素保供等方面做好保障,当好“店小二”;在企业遇到困难时,以全天候、无条件、不打折的靠前服务、主动服务、精准服务、优质服务提供帮助,当好服务员。政企结成“命运共同体”,让企业坚定信心、全力发展。
王仁和米线厂房内。
从粮油小本生意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安徽王仁和米线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仁和米线”),称得上是肥西县本土的明星企业,米线加工的产量从最初的一天百斤,发展到现在一天20万斤。
王仁和米线副总经理余柱就对肥西的营商环境感触颇深,他告诉澎湃新闻,肥西县 *** 的服务意识超前,特别是一些职能部门,不仅没有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还会主动上门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后立马对接解决。
他举例说,“比如我们企业需要蒸汽,但随着环保形势越来越严峻,禁止燃煤后改用天然气,距离我们公司10公里处有个热电厂,但不属于肥西县管辖。我们跟县里报告后,由副县长出面,找到对方的 *** 部门和我们对接,希望他们把气送过来卖给我们。”
事实上,王仁和米线最开始是从合肥市庐阳区起家,但由于庐阳区离市区较近,工业发展空间不大。此后,该企业也甄选了很多地方,考察了很多区域,其他县也对此进行了多次对接,但最后王仁和米线还是回到了肥西。
“我们是肥西人,肥西的整个环境这样好,我们当然决定回家。”余柱说。
回家,返乡之路更宽阔
“回家”也是中国数以亿计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期盼。
29岁的陈美是肥西县官亭镇人,2014年以前,她和丈夫一起在浙江湖州打工做衣服,现如今,夫妻俩已经回到肥西,在王仁和米线从事米线加工工作。他们带着两个孩子住在员工宿舍里,从米线厂距离老家仅有20分钟车程。
谈起在外打工的日子,陈美告诉澎湃新闻,每每一到过节过年就特别想家,一到年关就想提前回家,但老板不放人,为了拿到工资,只能等,导致每次过年回到家都很迟了。
“以前在外地想孩子只能打电话,天天晚上做梦都想孩子。以前做衣服很辛苦,早上八点起床,老板要货的话,都加班到夜里十一二点,现在每天下午五点就下班了,回到家就能见到孩子。”陈美说,前段时间丈夫买了辆车,这在过去她根本想都没想过还能拥有一辆属于他们家的车。
余柱对澎湃新闻透露,王仁和整个集团有将近1000人,米线加工厂里大概有200个岗位,很多都是像陈美这样返乡就业的当地人。
陈美的老家官亭镇如今也是肥西绿色发展的典型,她回家的路不仅变短了,也变美了。
据官亭镇外宣办主任周先海介绍,近年,官亭镇依托原官亭生态园(现更名为“官亭林海”)的精品苗木资源,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官亭林海还是安徽省首个国家生态公园(试点)。
亭林海航拍图。官亭镇外宣办供图
澎湃新闻近日来到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的官亭林海,登上数层阁楼极目远眺,成片林木向四周绵延。在官亭国家生态公园内,游客接待中心已经立起,相关的旅游配套设施或已建成,或在抓紧升级。
周先海告诉澎湃新闻,过去江淮分水岭的环境治理一直是安徽省绿色发展的痛点,当时土地开垦过度,化肥也对环境造成影响,如今通过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变化非常明显。
如今的官亭国家生态公园面积有6万多亩,拥有各类精品苗木近百种,栖息国家各类保护动物40多种。
“以前旅游业根本不在官亭镇的发展规划中,没有这个概念,现在全国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生态修复工作,重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官亭镇也开始向生态旅游更高阶段转型。”周先海透露,下一步要丰富景区业态,相关商业项目,例如餐饮、民宿等也要逐步做起来。
李煜表示,随着安徽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合肥市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等重大战略的纵深推进,肥西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将更加充分地享有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要素集聚和政策支持效应。
“特别是随着合肥都市圈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迅速崛起,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地位越来越凸显,其资源聚集和整合能力迅速放大,这些要素、资源及其效益很重要的部分将被肥西吸纳,为肥西与先发地区在转型升级、平台打造、城市建设、重大基础建设等领域的全方位对接创造了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机遇。”李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