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思茅一中 朱华
碧安位于今景谷县(古威远厅)西南部,东面与景谷县益智乡接壤,南面与思茅市翠云区云仙乡隔小黑江相望,相距40多公里;西面与景谷县勐班乡、澜沧县山水相依,绿蓝相伴,北面与景谷县永平镇相接。
景谷碧安乡原名碧岭乡,意为碧岭青山,风景秀丽之地。1950年建政时,将勐班的安乐乡划归碧岭乡,两乡各取一个字,故得名 “碧安”。碧安乡 *** 驻地勐主街,四面青山环绕,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解放前的碧安是一个商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小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区战争时期,是勐主商业最兴旺的时期。当时,勐主镇共有300多户人家,城墙高筑,壁垒森严,各种商行、摊贩星罗棋布,各路马帮络绎不绝;夜间气灯、马灯、煤油灯彻夜通明,非常繁华、热闹。是东出普洱(宁洱)思茅(普洱),北上镇沅、景谷,西到澜沧、缅宁,南下车、佛、南(西双版纳)的交通要道,也是滇南与 *** 、泰国通商的重要商埠之一。资本在十几万至几十万银元的富商大贾不下一、二十户。随着四十年代后商业的发展,街道建设也有特点(突出勐主的主字)商家建先后建立一些新式楼房,初步形成自北向南约一公里的一条为主街,加上西门顺城一条,中间到北门一条,两条南北向的街形成“王”字的三横。正中由中卡到西门东高西低的一条正街,构成了“王”字的一竖。市场越来越繁荣,街道初步形成,但街道坎坷,与繁荣的商业贸易不相适应,结构也不完整协调,后经协商确定再建盖街头大仓房(大仓库),其意是在“王”字头上加一点,构成完整的勐主的“主”字。最终由林直中承担大部分费用,又建立崭新的大仓库兀立勐主街头。勐主街道的建设,逐步改变了勐主的面貌,勐主小城,资源丰富,诸如,水井系列:北门水井,中寨水井,西路咸水井等,石桥系列:西路水阁桥,三友桥,马恩石桥,麻黑双拱桥等。
寺庙系列:寿福寺、太阳庙、老君庙、山神庙、观音庙等以及茶马古道遗址和路上的望天吼和屋檐顶上的镇兽等。
教育事业比较发达,有碧岭小学和碧光中学,附近六顺、澜沧、缅宁许多学子均到这里求学,其繁华富庶在思普区所罕见,被誉为迤南的 “小昆明”。
碧安的昨天有过辉煌的历史,其原是思普区地下党和革命武装斗争的主要根据地之一。这些人在碧安历史上画上浓墨一笔,诸如碧光中学创始人——罗正明;平民教育家——林直中;碧安“国际联络官”——刘亚南,勐主革命斗争引路人——何宏年, 普光部队政委——昌恩泽,勐主支部武装委员——史克明,同时也有享誉中外一系列民主革命故事,归国华侨党支部,景澜六军政委员会, *** 归侨党组第一批回国人员到达勐主,与勐主支部共同领导开辟景澜六一带地区工作,成立普光部队,形成在黑暗中指引和指挥澜沧江两岸各族人民推翻反动统治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指挥部,配合全国解放的伟大使命。碧安当时被称为思普地区的“延安”。
一、老新地图对比
以碧安城为中心,延伸出三条路,方向分别为东南北西,通过这三条路(西南边由于澜沧江汇为一条)带动碧安的经济政治文化积极有序健康向上发展。
政治上,古道吸收民主革命思想,归侨党支部,解决了当时碧安政治方向问题,民族之间的团结与互助,促进了碧安与其他地区的交流融合,从而带动文化的繁荣昌盛,促使碧安的人民的思想解放,有利于与世界的进一步融合。
在经济上,沿古道马帮 一方面引进和改良大量高产农作物,另一方面也通过古道输出大量普洱茶及碧安土特产,带动碧安及茶马古道带经济的发展,解决当时生活上的问题,也促进民族之间的团结与互助,加强碧安与外界的认识与了解。
在文化上,碧安古镇,有着浓厚的红色文化,丰富的商业文化和商帮文化, 这里从古至今是商邦,马邦,聚集到这里的与人们进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以促进当时文化的发展。更有碧光中学培育一代代碧安优秀人才, 古道上的人们通过自己的辛苦劳作,对外交流,形成了一种精神,被人们称作为碧安精神,传承至今影响未来。
总的来说,古道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间的繁荣发展,为当地建设奠定了基础。
勐主城图
碧安乡地图
长堤缓步望春华、杨柳依依经斜。 细缕抽来堪系马、轻烟萃处漫藏鸦。留人偶尔开青眼,映水依稀护碧纱、借问先生何处去,夕阳影里两三家。此景离厅属四百里、在勐主城西门外,有堤长五里有余。两岸多植柳树。其中三注水灌田、每春夏柳色青碧,望之,若云若雾、黄鹏多集于此。
威远八景
长堤柳烟
二、追寻碧安茶马古道,索碧安古图(猛主城图)核心区可看到,有东南西北四门,而出入勐主行成四进四出,下面古今地图谈谈各路重要情况
1 北路(1)北门水井——祭祀主要阵,“井”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有关“井”的成语高达几百条,背井离乡,坐井观天、井底之蛙、落井下石、市井无赖、井井有条,仿佛都在诉说着与“井”的一个个动人故事,在中国人传统文化中,重土安迁,乡土情结非常重。古语曾说:"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邑不改井"。可见水井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水井就这样渐渐成了人们心目中故土家园的象征。当一个人要远离家乡,自然是背对着那口水井而行,渐渐远去,直到最后那口井消失在视野中,所以,"背井离乡"一词就这样应运而生了。短短四个字,涵盖着无奈与对家乡的留恋。就这样,井这个概念就在故土难离的情怀中不知不觉成了家乡的代名词了。井尚未出现之前,用水极为不便,无论是饮用、做饭还是洗衣服,都需要直接使用江河湖泊水。这种水长期 *** 于地面,很容易受到外界污染,长期饮用这种水,而导致拉肚子或其他疾病。因此碧安人民对挖井非常慎重,如挖井需注意:如位置,时间,大小,维护,方位,土质等,可以说“井”是碧安人民智慧的体现,同时也是碧安饮水史上的重大变革。也翻开了碧安历史用水的新篇章,这也是碧安人民战胜大自然的一次伟大胜利。如北门水井,一旁有人们平时祭祀时祈福挂愿的树,这棵树并不是很粗壮,但能寄托碧安人民积极追求幸福健康平安快乐之心,井上架满了现代化气息引水工具,再现古今和谐共处,更是传承与发展之间的逻辑,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水井和周围到事物都在以肉眼可见到速度变迁,但无论如何它还是人们祭祀祈福的去处。永恒的生命之泉,给发财树带来生机,生命财富,井水不涸勐主香火不断,树的勃勃生机,人民安居乐业,他们信仰自然,从而使这个偏僻小道成了神圣祭祀阵地,石梯像慈祥老者看遍时代更替……一颗颗虔诚祭祀之心,一幕幕祭祀仪式。
勐主人民祭祀主要阵地之一,香火一年四季不断,据说有求必应,所以香火最旺
目前目前保留最全面的古民居
(2)中寨水井 井被岁月的风沙尘土湮没,只剩下一片蒿草在微风下摇曳,顽强的生命力与时代斗争着。古井以它的温润和朴素见证历史。填满无数的勐主勤劳质朴的故事和曾经辉煌。
虽年久失修,但生命之泉依然尽自己之力让其周围富有旺盛生命力,旱季依然发挥作用
(3)上寨 裂开的石板 ,野草倔强地从中间钻出 ,体现碧安人民不屈不挠刚毅坚强的精神。古井以它的温润和朴素见证了历史悠久。一幕幕情景再现,看勐主人民正用葫芦瓢舀水,体貌粗糙,亦绽放原始朴素的方便光芒。舀着纯净的、透明的古井水,宁静与放心须臾之间侵润全身。勤快而朴实的勐主人民与古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早亲昵晨曦,享受着晚霞,早晨,时常可听到铁桶扭动时“吱吱吱……”的声音,以及铁桶落地时熟悉的“咣”的响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渐渐远离古井,但依然向古井不停的索取,它依然默默奉献着,虽没有了昔日门庭若市的繁华,但它却是勐主人民深刻记忆!
上寨水井默默无私的奉献着自己
上寨连接婚姻,财富,情亲,暖心桥
(4)四庙堂
四庙堂的半身是拱形的门,宛如邪秽向圣洁的渡口,每块砖都刻有独特的图案,使庙带上神秘的色情,庙顶的瓦成条状倾斜排列,庙前方有无数台阶,每个台阶似乎都带着百姓对殿堂和圣洁的尊敬,图案渐渐淡化,历经风霜,承载着人民的信仰,登阶,仿佛看到络绎不绝的朝拜者来到这里,她们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平扑台阶,致使石板许多地方凹陷下去,穿过庙堂,感受到碧安人民的虔诚,庄严的庙堂洗涤人们的内心,化除杂念,“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眬”,夜色降临,在朦胧夜雾的笼罩下,四庙堂分外沉寂肃穆, 抬头仰望那拱形的形状,上面附有中西文化相结合的壁画,两边高大的柱体上也附有画,形状如此逼真,让人如临其境,这就是四庙堂,四庙堂与生具有传统的信仰,如求子求财求平安求姻缘,人们前来祈求他们总怀着神圣的信仰,心中埋藏着自己的愿望,对神明倾说,神明也似乎听到他们的愿望都在慢慢的为他们实现。葛然回首四庙堂依旧如此光亮。
四庙堂,邪恶,不耻走进去之后在回归全是净化纯洁之心
(5)陈家大院
开明人士陈华早的住址, 建于1947年,由一座主楼及东、西两面三座厢房构成,是典型的家居转角合院建筑风格。陈家大院是早期勐主地下党组织的秘密活动地点为地下党组织提供会议场所,帮助储备革命活动的物资,是碧安乡开展革命活动的重点地点。 一座由中西合壁的,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院落沉淀着岁月的痕迹,寄托着乡土情怀,承载着文化印记,也有着极具地域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的传统院落建筑。近百年来,无不经受着风雨的侵蚀,即便如此 ,它也被保护得较为完整。从它的建筑风格来看,中西文化相结合,完美地体现出了中西文化各具特色,相互融合的特点,诠释了中西文化交流对双方的影响有着积极作用,促进了文化交流,也间接地促进了经济贸易的交流,促进社会发展。
勐主民主革命思想的摇篮
历史的记录
(6)望天吼(坟前,驿站)传说明孝宗因弄不清九子的名字,就令中管去问内阁。当时的内阁大学士李东阳,接到皇帝的“御书小帖”,下问“龙生九子名目”,仿佛记得少年时曾在“杂书中”见过,但仓促之间又答不上来,就问编修罗玘,罗玘说曾听老师说过,只记得其中五六个名目;于是又问吏部刘绩。刘绩说家中有一本旧册子,“册面上备录此语”,取来一看上面果然记有“九子”之名,但却未记出自何书,无从查考。皇帝的垂询不能拖延太久,李东阳无奈,只得凑合“据以复命”回答说:①赑屃(bi,xi):形似龟,好负重。一冲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在龙子的各类说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②螭吻(chi,wen):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③蒲牢(pu,lao):有摇滚气质,爱好音乐,也爱吼叫。古代乐器编钟顶上就用它来装饰,寺庙大钟上的钟钮上也可见到他的身影,敲钟的怪兽。善鸣,怕鲸鱼。④狴犴(bi,an):掌管刑狱。常被装饰在死囚牢的门楣上,因其形状似虎,所以民间又有虎头牢的说法,是古代法官的象征。⑤狻猊(suan,ni):身有佛性,喜好香火,于香炉盖上可见。而且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座骑,在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中均可见到。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猊为龙的五子,所以庙名为五爷庙,在当地影响颇大。一冲曾游过此庙,香火极为旺盛。⑥饕餮(tao,tie):美食主义者,性贪吃。夏商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上经常可见饕餮纹,为有首无身的狰狞怪兽。⑦睚眦(ya,zi):性情凶残易怒,喜欢争杀。民间成语"睚眦必报"所讲即为此物。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环上上面可以见其雕像,以加强杀气,凶兽。⑧淑图(shu,tu):形似螺蚌,性情温顺,有点自闭症。所以将他安排在门上衔着门环,免得宵小光顾,好闭口。⑨貔貅(pi,xiu):在南方及东南亚一带都称其为龙的第九子,大嘴无肛,只进不出,深为赌徒所喜。澳门 *** 便摆了一只玉貔貅,予意嘴大吃四方,只挣不赔(《一麓堂后稿》卷十二) 望天吼即龙之第三子,本名蒲牢。在古代中国民间,望天吼一般作为镇墓兽出现, 皇亲贵族的墓里一般都有望天吼的造型来镇墓、辟邪。望天吼在百姓心目中,就是一种吉祥、美观、威武、雄壮、 不可欺凌的形象。置于顶端的承露盘上蹲立着神兽就是“望天吼”。其面向北方, 正对着南,称为“望君出”,面向南方,称为“望君归”,被老百姓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期盼着游子回归,保佑人民安宁,守护勐主人民健康,幸福,快乐
地标建筑,望天吼
2. 西路
(1)水阁桥
世间事态变化万千,历经沧桑,古桥依旧屹立不倒,它们造型独特,形状千姿百态,把河的两岸连接在一起。饱经风雨的侵蚀,古桥下流水 *** *** ,望古桥木制的房子,溪水象调皮的孩子不时 *** 着桥基。遥想在这里谈笑、 乘凉,拉家常,木桥就像把遮天大伞,僻护着桥上的人们。社会生活不断变化,历经也在变化,看似变了实则没变,饱经沧桑,古老的桥身增添更加坚固的护栏,木柱变石柱,被岁月打磨光滑圆润,而那两孔流渠就像洞察世间百态的双眼依然保留着,或许是对历史见证,两旁攀着许多苍绿的嫩植,犹如未长大的孩子说着保护妈妈之类的话语,不让洪水敌人入侵,水草也不甘示弱虽它嫩绿多娇,但也加入保护妈妈的行列,使这座桥妈妈显得更加古雅、脱俗。它依旧迎来送往,像一位战士一样坚守自己的岗位。
水阁桥(古)
修缮后的水阁桥风光
(2)三友桥
载满着历史的古桥座落在青葱的树间,它是中西合璧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乡村变迁的见证。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频繁,桥便是其建筑交流的产物。屋角微微翘起,给人以翼角如飞的感觉,既可阳光充分照入,又可使流水借抛物线流向远处。通俗嵌入宗教文化,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又体现着历史劳动人民的智慧。 现如今,桥下小溪默默奔向远方,而土木结构已然被钢筋水泥代替,周围摆放着干净整洁的垃圾桶。它静静的在那里注视着,见证勐主人民和乡村的变迁,祈祷乡村美好永恒。
三友桥(古)
修缮后的三友桥,因由林直中,陈耀武,陶士彦三人出资建盖,故称“三友桥”
因由林直中,陈耀武,陶士彦三人合建,故称“三友桥”
(3)窝罗箐
美的不光是桥本身,就连桥下也是一幅幅迷人的画卷。河的桥底下,颇具匠心的大自然邀请水草与小树做伴,她,从不孤独,春天的嫩草刚给河床铺了张柔滑的绿地毯,夏天的花儿就迫不及待将它装点成五彩。秋天,河床里的芦花汀草茫茫一片,给你以走进花世间的错觉,连心也为之开阔。而两岸,循堤岸建起了秀丽多姿,风采迷人山水田园或红或绿的灌木被修建成美丽的造型;小路延伸出,像苗条少女一般迎马帮和客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很多东西都异如从前。
窝箩箐风光
窝箩箐桥面
(4)水井(咸水的传说)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对水一直抱有敬爱,敬仰之情。所以把水比作“天神之泪”、比作“生命之泉”。多少文明发源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井”是水的重要容器之一,有水必要有井才能发挥水的重要作用。可见井是多么重要 解放战争时期,碧安是景澜六解放战争重要之地,它如今成为了“红井”,不仅供勐主人民,还肩负着过往客商的饮用。井中的水含有淡淡的咸味,传说当时将士战斗鲜血汇聚流入井中,井水慢慢变咸,更体现战士们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精神。饮用此井水,能得幸福长寿,但必须沐浴更衣斋戒三日方可取水,以敬将士斗争的伟大贡献。
相传因解放碧安,在此附近展开激烈战斗,牺牲烈士血流如注,汇聚于此,至此井水还含有淡淡的咸味
(5)碧安茶马古道延伸——勐班(石镶路)
茶马古道是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难度最大的高原文明古道和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镌刻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诉说着千秋史话,闪烁着华夏荣光,更幻化成炎黄子孙崇高的民族精神!勐班——碧安(碧安——勐班)茶马古道“石镶路”,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勐班乡与碧安乡之间,长度3km。距离景谷县城106km,距离勐班乡5km,距离碧安乡3km。1949年以前,是连接勐班——碧安(碧安——勐班)的重要商务茶马古道,也是碧安通往国内外的重要商务茶马古道。解放前,勐主街的商业、手工业最兴旺发达。当时,勐主街共有三百多户人家,各种商行、摊贩沿街密布,各路马帮往来经商、络绎不绝,非常繁华热闹。因为地处交通要道,成为了云南省南部地区与 *** 、泰国通商的重要通道,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重走勐班——碧安(碧安——勐班)茶马古道“石镶路,一是关注偏远村落渐渐流失的非遗文化,与走南闯北的马锅头围炉煮酒,在芳草连天的松涛里打马而过。二是回味古道上的游子与文人骚客的对话。“马铃蹄声静已远/松涛摇醒游子吟/石板传诵红色梦/昨日故里俏佳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宋朝:陆游)”三是感受大自然与人类杰作的天人之合,享受大自然的美丽与清新,释放工作与生活的劳累,敬畏劳动者改变自然的精神。
石镶路(碧安茶马古道的延伸)
(7)永平——景谷/渡口——澜沧
“一条大河波浪宽”,若无桥梁连接,景澜六三岸交通将从此隔绝。碧安光明村白云渡口就这样出现了,它连接澜沧江小黑江,(现在因糯扎渡水电站的修建而淹没)置渡船若干、渡工几名,以济往来。早前,渡口很窄,摆渡的工具仅是简单制作的小木船或竹筏,汛期时的渡口河流很湍急,每年皆有小木船被河水冲翻而造成溺水死亡的现象。随着勐主经济政治和文化卫生教育的发展,渡口一下子繁忙起来,小木船与竹筏适应不了客流与物流的需要,听老人说,多年之前就传说要在白云渡口修建一座大桥, 打通景澜六。这个传说延续了几十年终究没有实现,故白云渡口成为两岸集市货物的通道和当地人民走亲访友的联系重要纽带,渡口便成为货物集散地了。每天从这里通过的不仅仅是挑着几十斤货物和闲散访友的人们,同时也有众多东南亚朋友及版纳澜沧思茅一带的朋友同胞,他们把茶叶及其它货物运到渡口,再通过马帮等辗转于各地。渡口成为两岸经济迅速发展的见证者!!
3 南门东门
罗正明客栈
勐主是碧岭乡的集镇,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是北上昆明,南到东南亚,西到临沧,东出思茅的要塞,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坐落在莽莽苍苍无量山余脉勐主小镇,依山为建,群山环绕,气候宜人,澜沧江、小黑江将它的东西南三面围成“U”字型。凭借着自然天堑和屏障,解放前的勐主远离于 *** 统治势力中心,安宁详和的乡民自治环境,为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经商致富的好手不断涌现,无论是在滇西南边境、昆明还是泰国、 *** 都有勐主商人的行踪,这里成为了南北物流中转站。为保护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勐主成立了以罗正明为首的商会,建立罗正明客栈,马帮和各路商人,游客必来客栈住宿,打着三角形的会旗,罗司令的威名就会让各方土匪闻风丧胆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在你眼中看似不起眼的一道大门,实则却见证了历史众多的风云变化。留下了几代人的足迹。古有马帮在此歇息,五湖四海欢聚一堂,细数途中的无限风光。近有无数爱国革命志士坚守在此,支撑起中国革命坚强后盾。
情报从这送出,保障革命的正确决策,现有无数游客在此游赏,红色精神流淌在人们心中,昨日的历史浮现在我们的眼脸。西式建筑与中式建筑风格的完美碰撞,是优秀文化成果的相互融合。
商人,游客,学者,马帮,土匪等居住于此后,行途将一帆风顺
罗正明家客栈碑文解释
罗正明同志遗物
罗正明同志遗物
(2)碧光中学
勐主,在民国时期是澜沧、六顺、思茅等县通往景谷的要塞,又是内地外出 *** 的必经之地,商业较为发达,商贾云集,殷实人家颇多,开明的绅民们认识到:地方经济之繁荣,缺的是有文化的人。为此,以罗正明为首的一些地方绅士商定,筹款每年保送一批品学兼优的高小毕业生到昆明深造(每人以600块大洋作为学习费用,1943年首批选送了刘国桢、张太康、杨春和等9人赴昆明学习)。事后,当地绅士林如标等人建议:采用保送升学的办法困难颜多,不如向外聘请教师就地创办中学方为长久之计,此建议得到绅民的赞同。1944年5月,经绅民筹商,决定开办中学。推举罗正明为校长,并成立校董事会,陶士彦任董事长,林如标任常务董事,成员由陶士荣、舒代富、刘亚南等19人组成,着手动员捐款,拟定学校组织章程,确定校址、校舍、校名、分工等问题,决定建盖两楼一底一幢正房、一楼一底两赣厢房。1945年2月,校舍落成。因罗正明在勐主及江迤一带名声影响大,故以碧岭乡的“碧”字和罗正明字“光亮”的“光”字合起来定名为“私立碧光中学”。聘请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生高杰夫为教务主任,委托常驻昆明的陶铸玛先生在昆明登报,重金聘请教师和制作校徽。第一批教师为胡文静、夏纯芝、姚家碧、刘景松、徐子龙、陈建华、陈春田(马来西亚华侨,校歌作曲者)、欧阳熙、李开运、高杰夫。同年9月份开始招新生一班32人,同时办一班高小毕业生实习班34人。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碧光中学是勐主党组织领导景澜六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党组织的许多同志即以“碧光中学教师”身份前往勐主开展革命工作的。在黑暗中指引和指挥澜沧江两岸各族人民推翻反动统治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指挥部。圆满地完成了迎接主力部队的到来录随合全国解放的佛大使命当厨励主被称为思普地区的“延安,碧光中学被誉为“民主堡垒”和培养革命人才的“红色摇篮”。
景澜六人才教育的摇篮,碧光中学
勐主革命思想之源
(3)清水河 纵然风吹雨打,你依旧屹立在那,架起人们心灵的桥梁;纵然历经风霜,你依旧屹立在那,架起人们美好的生活;你是桥,却又不是桥,更像是古时外出征战的勇士,帮助桥两边的文化交流;你是桥,却又不是桥,更像是碧安人民精神的体现,传承着一代又一代碧安儿女不屈的精神。你与桥边杂草相伴,与泥泞小路相连,与各行各业的人们打交道,展现着您的作用与精神。历经历史沉淀的你,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见证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迁。不管过了多久,“你"依旧屹立着,依旧奉献着,依旧坚守着!
悠悠转转来到这清水河石桥旁静候,聆听岁月斑驳留下的声音,仿佛听到钉锤重击在顽石上传出的雷霆的声音,似听到人们气喘吁吁呼出的轰隆的声音,亦或是汗水打击在地的清脆的声音,思绪回转,那一块块方方正正的桥基石,他们纯手工打造,坚硬无比,象征着一个个堂堂正正的碧安人不屈不挠顽强拼搏,清水河桥依旧静静地伫立在这,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帮助多少苦难中的人们度过了危难的时刻啊,这就是碧安的坚韧,这就是清水河石桥。
清水河石桥
麻黑双拱石桥
(4)云中 远远望去,似强劲的肌肉拉拢衔接过去和今天,给云中子弟染上了瑰丽的色彩。云中的桥由青石砌成,桥边绿草如茵,阳光洒在桥面,身上像是披上一层银絮,犹如通往仙境一般,又好似历经沧桑的驼背老人,见证云中的历史,人们快乐的生活,妆点着家乡,亮丽着每户,伴随人们成长和煎煮希望,送走了贫困,迎来了富裕,或许又送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云中人
云中石桥
(5)磨刀河
山水田野,村落庄影,一派与世无争的繁荣景象,环顾四野,云雾从山脚下奔向太阳,如仙居一般。这里的水清路绿土黑,滋养着世居村民,也给途经的马帮提供了丰富的解渴填肚资源。虽海拔低,但并不影响纯天然空气给人带来沁人心脾的清爽,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养生的好地方。
回望历史,磨刀河曾是被骡马踏出深槽的古道,这里幽静美好,马铃儿响彻深谷,令人惊叹,感受历史遗留的幽静美妙和奇迹。因为马帮途经于此,为更好地前行,他们披荆斩棘,难免刀盾人疺,就此河里用石头磨刀,也借机休息片刻,故磨刀河这名由此闻名于今。现在,磨刀河的路平坦宽阔,随着曲径通幽的小径一路寻去,我们可以听到蜜蜂的嗡嗡哼唱声,这是因为这里有养蜂基地和一群勤劳的村民。他们利用这里独特的地理优势,艰苦奋斗,创造了他们美好的生活。这里四季如春,山清水秀,水流潺潺让人们既感叹大自然的馈赠,又为历史的奇迹惊叹。
从古至今,虽是一条“羊肠小道”,却是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是马帮重要通商之道,也不知为多少到马帮服务,更知交流多少经济文化,总之促进了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茶马古道是个博大精深的话题,它远看它已经与田间的泥土融为一体了,近看它的砖蕴含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它是一碧安创业精神,是一种碧安人民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险的勇敢精神。
马帮行于途中 马帮行途中披荆斩棘,与兽匪贼作斗,最方便武器便是刀,
常用则钝,而这里沙石更宜磨刀,故此地名称磨刀河
磨刀河路段,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磨刀河路段)
(6)歇场
马帮长途跋涉,历经万水千山,沿途有些地方的水有毒,有些地方的草有毒,有些地方甚至连土都有毒。于是,只有靠人的聪明机警和骡马的经验,才能避开那处处隐藏的危险。如果是新骡马,仅毒草就足以要了它们的命。条件很艰苦,但对马帮人来说,人有住,马有食,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更多的时候,马帮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之处,马帮人只好将马赶围成一圈,马帮就在旁露营,如此经年累月,形成马帮重要西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生起一团彻夜不息的,我想它的存在,它承载过的商贸运营,也一定为当年那些栉风沐雨、艰难行走在崎岖山道的跋涉者,铭刻上一道深厚的历史符号。
(7)渡口,接送马帮茨竹林——云仙
四、古道繁荣
1. 政治
归国华侨党支部
1948年,泰国銮披汶 *** 在曼谷制造了“6.15”事件,逮捕、驱逐 *** 在泰国曼谷华侨学技、社团工作的 *** 党员和革命知识分子。在曼谷一带寻找 *** 员的刘亚南经多方努力,并得上级决定,由刘亚南带领回国,为工作,在回国前成立“归侨党组”,共分四批先后回边区,1948年11月,第一批成员卓孟晋、许志平、李汉青等11人到达勐主、回国党组动景澜六地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决定和勐主支部一起在景澜六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地, *** 勐主支部和归国党组深入发动和组织群众,组织“青年团结社”、创办《五日消息》 油印小报,大量宣传报道党中央、 *** 的重大决策、指示, 通过政治联系,密切合作,加强了党在景澜六边区的领导力量,为开展反蒋武装斗争做了大量工作。
*** 归侨党组
书记:杨白冰(未入滇)
邱秉经(1949年2月到澜沧
委员:卓孟晋(在勐主负责工作)
王 瑚(1949年2月到澜沧)
许志平(在勐主负责干部培训工作)
归国华侨支部党旗
(2)碧安解放
碧安的解放离不开这些敢于斗争,不畏牺牲之民族精英,介绍了解走在前锋精英何宏年,男,汉族,1918年11月8日生于云南省石屏县一个开明知识分子家庭。 1947年4月被派到思普区景谷县益香、勐主开展统战工作,开辟工作据点。1948年6月后,先后任 *** 思普特支碧光中学分支部书记、勐主党支部组织委员、景(谷)澜(沧)六(顺)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9年2月8日任自卫军普光部队政委,2月9日在解放思茅城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30岁。 1947年4月,何宏年又被派到思普区工作。他在思普特支的领导下,以《云南日报》记者的身份,以回思普探亲为名,与赵国华等到景谷益香、勐住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统战工作,开辟工作据点 [1] 。1948年6月,思普特支派何宏年、昌恩泽等同志到景谷、勐住通过争取开明人士罗正明,建立工作据点,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组织准备工作。何宏年以勐班区 *** 助理员的公开身份作掩护训练民兵,并在碧光中学成立勐住支部,何宏年任书记。勐住支部后改为景谷支部、肖源任支部书记,何宏年任组织委员。同时建立了统一组织“景(谷)澜(沦)六(顺)军政委员会”,主任委员罗正明,副主任委员何宏年等。勐住支部和其他党组织紧密合作,利用 *** *** 成立县、区乡“勘乱联防自卫队”的合法形式,派地下党员和民青成员进入各中队按人民军的组织原则进行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共组建五个常备中队和三个干部培训班,为开展武装斗争作了缜密的组织准备。12月,何宏年根据党组织决定,参加召开了第二次景、澜、六军政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立即发动武装斗争,战斗先从澜沦打响,积极作了武装解放思茅的准备工作。
1949年2月10日,何宏年与刘亚南等组成指挥部,率领三个常备中队共290余人从景谷、勐住出发,到六顺黄竹林集中,何宏年代表景、澜、六军政委员会宣布:云南人民自卫军普光部队正式成立,由刘亚南任指挥员,何宏年任政委并负责临时党支部工作。何宏年给部队作了战前动员,指战员群情激昂,信心百倍,决心为解放思茅而战!2月11日凌晨4时,部队进入思茅坝子马恩石桥,何宏年召开了临时党小组会和中队以上的干部会议,传达了党组织关于进攻思茅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撤退的方向以及给各中队分配进攻任务后,便于晨5时和刘亚南指挥三个中队分三路向思茅城内敌三个据点发起攻击,连续攻入两处敌据点,只有县 *** 的守敌负隅顽抗。何宏年在思茅南门城楼上指挥部队作战,得到情报:敌县长孙接武头天晚上带着他的弟弟孙振武、保镖李大伦在豪绅丁启凤家打麻将没有回县 *** 。何宏年为了活捉孙接武,便身先士卒,不顾个人安危,亲自率领战士到丁启凤家搜查,没有抓到孙接武。何宏年发现丁启凤家小门外菜地泥塘边有皮鞋脚印。他又跟踪追击,进了王家院子。院内发现王贵家耳房床下有一双皮鞋,何宏年带头冲时房门,这时藏在屋里的孙振武向何宏年开了枪,何宏年身中三枪,不幸英勇牺牲,时年31岁,为解放思茅贡献了他年轻的生命。 同志们看到何宏年倒在血泊中,满腔怒火,开枪击毙孙振武、李大伦二匪,活捉了县长孙接武。并令其向敌县 *** 据点喊话,敌保卫中队向我交枪投降,思茅遂告解放。 对于何宏年的牺牲,战友们无不悲痛、惋惜。罗正明说:“宏年眼光远大,我很敬佩,可惜牺牲太早,我失去了指路明师。” 何宏年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对同志爽直诚恳,密切联系群众,虚心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他生活俭朴,为了党的工作,把家庭困难置之度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脚踏实地,忘我工作,刻苦钻研党的方针、政策,并运用到斗争实践中去,时刻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谈话明确扼要,对问题分析中肯,爱憎分明,斗志旺盛,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全心全意奋斗了终身。
二战期间,飞虎队飞机残骸
(3)景澜六军政委员会
勐主是景澜六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称为思普地区的“延安”,为边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
*** 勐主支部的建立
1947年4月, *** 党员何宏车等受 *** 思普特支派遣到景谷建立党组织,尹桩景澜六革命边区根据地和组织武装斗鱼948年4月,何宏年到动主做罗正明的统战工作,后罗正明。傅晓楼正式投身革命。同年6月底, *** 元江小柏木军政干部训练班支部派肖源、昌恩泽到劫主协助何宏年开辟革命工作,成立 *** 思普特支碧光中学分支,即勐主支部前身, *** 思普特支碧光中学分支书记,书记:何宏年,支委:肖源 昌恩泽 1948年8月,因墨江支部暴露,张孟希在磨黑 *** ,墨江、磨黑两地的党员和民青成员先后分批转移到勐主工作。至8月底,勐主共集中了党员23名,民青成员40余名;9月、元江特支批准成立了 *** 勐主支部
*** 勐主支部
书 记:肖 源
组织委员:何宏年
联络委员:昌恩泽
宣传委员:万仲德
武装委员:史克明
景澜六军政委员会和青光部队的成立
为圆满地完成了迎接主力部队的到来和配合全国解放的伟大使命。 1948年7月,思普特支碧光中学分支按照滇南工委的指示,决定利用罗正明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勐主成立景谷、澜沧、六顺军政委员会,建立了统领景澜六地区革命武装力量的机构。罗正明任主任委员,傅晓楼、何宏年、刘亚南及回国党组负责人卓孟晋任副主任委员,成员有肖源、昌恩泽、许志平、林直中等人。1949年2月,根据革命斗争需要,勐主党组织和景澜六军政委员会宣布成立普光部队,刘亚南任指挥员,何宏年任政治委员、昌恩泽任副政治委员,李汉青任政治部主任。部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何宏年任书记,昌恩泽、李汉青为委员。普光部队成立后,部队正式进入了解放思茅乃至车佛南的革命斗争,为解放思茅、普洱、景谷等地作出重要贡献。后来普光部队编入二纵队建制,
2. 文化
(1)镇兽
碧安大西门(星华门)1.建筑年代。清代2.大西门又为“星华门”。“星华”意为星光。出自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林虚星华映,水澈霞光净。”碧安大西门当时取之为“星华门”,主要是该门位于西面,从五行上分析,“西方庚辛金”,西方属金,中国古代天文学将“金星”列为西方之主星,金星又称“太白金星”“启明”,作晨星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作昏星,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西门取名“星华门”,意为承接西方金星之皎洁光华,星汉灿烂,人物辉光。寓意碧安地域人才辈出,群星璀璨。3.大西门屋脊中何物之考。大西门屋脊正中有一物,为陶制品,基本信息清楚,有边沿部分破损。一说为独角兽。解释为制品物体与独角兽相仿,但查阅历史资料图片,从当时建筑设计者文化素质来看,不会不掌握独角兽民间惯用形式,另外,独角兽也可出现在屋脊上,应该放在飞檐上,而不是屋脊上。所以这个制品不是独角兽。二说飞檐。准确来说是飞檐的变形体,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从一般飞檐置放位置来,应该为对称置放,不只一个,应为双数,从制品保留痕迹可看出,只有一个放置于中间。所以说飞檐也不准确。三说镇兽。“镇”在此为安定之意。镇兽有多种,水、土、墓、宅等均可放置镇兽。碧安一地,从清代到民国瘟疫盛行,在历史资料中记载较大的鼠疫流行就有三次,分别为1902年、1914年、1917年,其中1917年的勐主死亡500人。现在健在的碧安老人讲,当时西门屋脊之制品为“都天角”,是为勐主一种疾病“羊滋病”,当时碧安人谈及色变,恐怖之极,为些,当时为为祛除此病,不让其发生而置此物。另外,从中国传统建筑来看也合乎逻辑,其制品的图片与现存的镇兽形体、大小、放置位置等一致,均为通用的意念上的抽象神兽,从这个角度来说,碧安当时建筑风格与中原文化紧密结合,碧安房屋建筑人才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这也可从碧安保留下来的民国时期建筑中得出。因此,可以说碧安大西门屋脊制品为镇兽。古往今来,镇兽历经了无数个日夜,见证了镇上的沧海桑田,也见证了建筑由中式到西式的变迁,历经风雨的洗涤,形状明显,纹理清晰,可见质地较好,在当时的陶瓷艺术较成熟,是一种凝固的艺术,展现了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对历史学上有重大意义,历经沧桑,依旧保有完好于青瓦房上。此青瓦房位于河桥几百米处,比镇兽形如烟囱,兴许象征通食人间烟火,又形如独角兽或象鼻,别致的形态是镇上特有的象征,可视镇河之物。镇兽有鱼鳞,整体更加形如锦鲤鳍开口张,眼鼓目圆,鱼身向天翘起,尾开口,口张恰似为当地百姓及小入河,保镇上风调雨顺,向上迎天,向下为民,无论形容何物都私象征保镇上风调雨顺,镇泰民安,好运连连。
为勐主人民消灾延寿解难,置放于屋檐顶的镇兽
寿福寺:沿着当地的永碧公路,你便可以寻到它古老的踪迹。从字面上看,我们并不难理解这座古寺给百姓们带来的作用。“寿”字便是长寿的含义。当地百姓乃至如今四面八方的游客,可以来到这座古庙中,祈福自己长寿安康,为家人祈祷长命百岁,健康生活。"福”字则是多福多财,健康之意。让人看到福字,就会不由自主地祈祷自己及家人健康幸福。寿福寺,寿福寺当让人幸福长寿啊!
(3)太阳庙 碧安勐主有着浓厚的文化色彩,从字面来理解,这肯定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太阳”给人带来了世界万物的生长,让百姓在光明之中生活劳作。“太阳庙"的建立就是人们对太阳的感谢,对太阳神的崇拜,对太阳神,对光明,对温暖的感恩而建立的。
(4)老君庙:是当地古老文化建筑之一。历史长河之中 它依然屹立于当地 仿佛诉说着当地的民俗风情 ,又似乎承载着当地人对老君仙的祈求帮助 也承载着百姓对他的信任 他给人一种健康上进的文化精神 浓厚多彩的文化 让老君庙这犹如一个慈祥老人一样 永远存在人们心中 。
(5)山神庙:是给人带来平安保一方水土幸福的一种古老建筑的神庙。庙里富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仔细地观看 仔细地观看这山神庙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山神无处不在,随处保护着这一片美丽,富饶的净土。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人们对山神的敬畏之情 。这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自然灾害现象对大自然种种奇观无法解释而建立山神庙来寻找自己内心的一种答案,让自己内心得到一种安慰和寄托 。总之 这古老的伤神庙所承载的历史文化 我们必须保护好 挖掘好它的内在精神 。
(6)观音庙:观音庙含有送子祈福之意。 观音送子在人们心中是永久的信仰 ,封建社会时期,观音庙一直是热闹之地,与社会有着密切关系,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是观音庙热闹的原因之一,社会需要大量男丁劳作耕地致使百姓对观音庙有着寄托的感情。
碧安随笔
井/桥/庙/留下的碧安随笔
枪林弹雨,鲜血流汇聚,血流如注,沿势注入井中,历尽沧桑,献血沉淀,
岁月风雨的侵蚀,磨损,像垂幕老人,周围仅剩青苔妹子不嫌,与之为伴
过去不知他辉煌,在回想那描绘一幕幕动人画卷,马帮喧嚣,孩子光着 *** 在其眼中成长,载着全家幸福和温暖的帆船
无言,无私,静静的履行着职责,释放最后一滴
南天门外,川流不息,托付各路神仙卧虹,也有调皮捣蛋的时候,难得有个休息之机,悄悄降临勐主青山绿水之间,让小草做伴,让风雨为其歌舞,静静地欣赏碧波和月宫嫦娥之影,
石板中央矗立着坚不可摧的战士,无数敌人包围着他,虽然血液在战斗中流尽,可谁曾想到这些英烈的丰功伟绩,他们让勐主人民在饥渴难耐渡过无数劫难,让麦田瘦骨嶙峋到茁壮成长……是生命之源,如今虽有无数敌人但依然战斗
古新相处,人文与田园,野性与精致形成迷人画卷,居山姚望,水阁风光与建筑古风相益得彰,激起层层涟漪,水阁想把溪水永久相抱,怎赖小溪牵挂勐主人民,穿寨而过,奉献自己。
不知是风还是农民的鞋把泥沙带上了桥,好似披上件外套,身后作物舒展身姿,地面烤的滚烫,卷起一股热浪,颠婆燥热,粘在脸颊伴汗一并流下,或许这就是生活
陈旧的阶梯一步一步通往那扇紧闭的大门,墙壁上镶嵌的青苔,可知已经历了时代的洗涤,曾回想大门里是多么的热闹,究竟发生了什么才导致这般荒芜景象。古时的皇权压迫,近代的战争冲刷,却仍“站”立在那儿,从古至今,它见证了多少风花岁月,世事变迁。有过惋惜
世间事态变化万千,历经沧桑,古桥依旧屹立不倒,它们都是用石头砌成的,造型独特,形状千姿百态,把河的两岸连接在一起。
悠悠转转来到这清水河石桥旁静候,让我们聆听岁月斑驳留下的声音,我仿佛听到钉锤重击在顽石上传出的雷霆的声音,我仿佛听到人们气喘吁吁呼出的轰隆的声音,我仿佛听到汗水打击在地的清脆的声音,思绪回转瞧 那一块块方方正正的桥基石,是历史的远方,古人们为了生计而做出的伟献,他们纯手工打造,坚硬无比,象征着一个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不屈不挠顽强拼搏,清水河桥依旧静静地伫立在这,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帮助多少苦难中的人们度过了危难的时刻啊,这就是中国人的坚韧,这就是清水河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