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1975年,毛主席特赦了13位不该放的犯人,事后才知毛主席高瞻远瞩,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1975年,毛主席特赦了13位不该放的犯人,事后才知毛主席高瞻远瞩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1975年,毛主席特赦了13位不该放的犯人,事后才知毛主席高瞻远瞩

1974年,拖着病痛的身体,周总理依然到湖南,与 *** 主席讨论一些事关重大的国家政策。12月28日中午,得到主席的指示后,总理便急忙返回北京,抓紧落实。

一落脚,总理就召见了时任 *** 中央调查部部长、 *** 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罗青长,让他带领 *** 中央调查部,配合统战部、公安部工作,成立一个专门小组,整理在押战犯名单,准备对他们进行特赦。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公安部提交了《关于第七批特赦问题的报告》(下称《报告》),共罗列出293名在押人员。

这293名犯人中,有13人罪大恶极且态度不端,并不符合特赦条件,但毛主席看了后,只是说了一句“都放了算了”。

对于主席这样的决定,总理表示赞同,并予以支持。毕竟,关于特赦战犯的工作,总理从头到尾都主持参与了,他深知主席的用意。

虽然主席与总理已经决定特赦第七批(实为最后一次)战犯,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迷惑不解,特别是释放那13个不符合条件的罪人,于法于情,本都不能轻易特赦。

那么,主席为什么同意释放这13人,总理又为什么会支持?后来,罗青长道出了真相,这才让人们真正见识到主席和总理的伟大。主席大方释放犯人,此为高明之举。

图|罗青长

依照《日内瓦公约》约定,各交战国必须要优待战俘,且有遣送战俘回本国的义务。在这一方面,我党和我军执行得非常好,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支军队可比。

美国 *** 家、战争史作家约瑟夫·古尔登在其《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中就感叹:“在(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中,中国人对俘虏,尤其是对伤员,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同情心……”

正因志愿军对战俘太好,以至于战争结束后,有许多战俘都不愿意回到美国,成了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外侨公民。

我军优待俘虏,让其他国家佩服不已,但也有保持警惕的,其中就包括美国,为什么这么说?

1950年11月25日黄昏,志愿军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拉开了第2次战役的序幕。

其中,志愿军第三十八军的攻势异常迅猛,接连击溃了韩军与土耳其旅,占领龙源里,直插三所里,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到最后,志愿军取得了收复平壤、歼敌总计3.6万(包括2.4万美军)的胜利成果。

鲜有人知的是,这一次战役的胜利,与我军优待俘虏,并大批量释放俘虏有关,彭德怀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第2次战役爆发前,彭德怀力排众议,释放了100多名美军战俘,让美军高层错误判断为:这是志愿军因力量弱小而发出的求和信号。

图|彭德怀

基于这一结论,美军开始志得意满,傲慢轻敌,以至于付出了损失2.4万人的沉重代价。

自从发生了这一件事后,对于我国释放战俘的举动,美方都保持警惕,认为又有某一个重大的“阴谋”。

其实,美国的这一揣测是有一定道理的。罗青长回忆:四届人大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召开前,总理已经病得很重,连走路都相当困难,但他还想再为国家多做一些事情,冒险到长沙,与毛主席商量解决宝岛问题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清理仍在押的一批 *** 战犯”,包括美蒋的武装特务分子。

就这一点来看,美国的揣测没有错,毛主席和周总理释放第七批战俘,除了让他们有机会再次为社会做贡献外,还为了提高我党的影响力,以及表达诚恳之心,积极解决宝岛问题。

为了完成全国统一,毛主席、周总理等早就做了准备,包括释放战俘在内的众多举措,都是为这一华夏儿女共同关注的大业服务。

那么,战俘什么时候都可以释放,为什么偏偏选择在1975年?此前的6次释放战犯,对应的时间点又有哪些特殊用意?

老蒋虽然溃败到宝岛,但骨子里的民族大义还是有的,他从来就支持一个中国原则。1943年,老蒋在开罗会议上为日寇失败后、宝岛回归的问题而努力。

此后,美、英等炮制“联合国托管”、“台湾地位未定”、“两个中国”等一系列谬论,老蒋进行冷处理和反对。

图|蒋介石

收到老蒋的信号,毛主席尽管与他“隔海相望”,但配合相当默契。据《内蒙古党史》的描述,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国共双方曾为统一而努力,找过构建沟通的“中间人”。

后来,这个人还真被找到了,就是著名的新加坡《南洋商报》特派记者曹聚仁,他成了往返于两党的“中间人”和“信息传递者”。

曹聚仁除了比较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国人心理外,还是一个具备一定政治活动能力的人,曾与国共两党的上层人物有密切接触,均被奉为上宾。更重要的是,他态度中立,一直是“不在此山中”的观察者,因此才受到欢迎和重用。

在曹聚仁的作用下,国共两党有了一些联系,并将关系缓和下来。此后,我党积极发出友好信号,释放相关的重要战俘,以表诚恳之意。

1959年是释放战俘的第一年,此后的1960年、1961年、1963年、1964年、1966年以及9年后的1975年,都成批释放过战俘,共计七次。到1975年的特赦后,新中国已完全没有战俘了。

综合这些来看,特赦战俘,除了给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外,还有深层次的用意,那就是为祖国统一服务。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共就试图通过中间人进行联系,从而商议全国统一问题。

1955年2月5日,与瑞典驻华大使雨果·维斯特朗会面时,周总理让他向联合国秘书长转述新中国 *** 的态度,坚决反对新西兰提出的试图分裂中国的提案。

图|周恩来

1956年1月30日召开的全国政协二届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周总理提出了争取和平解放宝岛的号召。

当日,会议就起草了相关文件,政协还提出“可放十几个战犯看看”的建议,为后来主席向 *** 提出特赦做了准备。

*** 中央非常重视周总理与全国政协的会议结果,中央政治局就此进行了专题讨论,对各方面的情况进行非常细致的分析与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年,战犯们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劳动改造和思想学习,多数的恶劣情况已改观。如果在此刻释放第1批战犯,肯定会让反动分子处于孤立、动摇和被动的状态。

除此以外,这还是对老蒋的一个友好信号,可以促进周总理提出的“和平统一”设想。

1956年,毛主席在4月25日召开的 *** 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做出了非常重要的分析,特别是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阐述了“党的政策总的精神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重要性,提出释放战俘很有意义。

毛主席认为“时机尚不成熟”,在释放犯人的时间上暂且不讨论,应该什么时候放出?应当等到“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过得好了,我们再来放”,这期间至少“还要过几年”。

图| ***

如此看来,1959年特赦第1批战犯,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在其中的用意,就非常显而易见了。

不过,并非所有的战犯都可以随便特赦,是需要满足一些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有这三样:一,确实已改恶从善;二,矫正反动思想;三,经过一定期间的改造。

在这三条原则里面,“确实已改恶从善”是最基础的,七次被特赦的人都得满足。

对罪人和战俘进行特赦,最早以 *** 中央名义向 *** 和人大提出意见的是毛主席。当然,在此之前,已经有部门提出相关意见,主席是综合考虑后才做的决定。

1959年,毛主席在9月1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希望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对一批确实“改恶从善”的战争犯、反革命罪犯以及普通刑事罪犯进行特赦。

9月17日,全国人大二届九次会议进行了讨论,对毛主席的意见全票通过,发表了《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罪犯的决定》。

同一天,作为国家主席的 *** 发表特赦令,新中国的第一次特赦就此拉开序幕。

就这一命令而言,许多人最为关注的还是功德林一号的在押战犯们,他们大多在历史上和社会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经过多重筛选与审核,共有12082名反革命罪犯和刑事罪犯、33名战犯被释放。国庆的第2天,功德林一号被释放的战犯们就激动地给毛主席写信,表示拥护新中国 *** 以及感谢 *** 的特赦。

此次特赦的33名战犯中,共有30位 *** 战犯,其中又有10位来自功德林一号,包括著名的王耀武、杜聿明、宋希濂、曾扩情、周振强、卢浚泉等,他们要么对抗战有功,要么在解放战争中犯错,总之影响力很大。

图|杜聿明

很显然,毛主席与新中国 *** 的大义之举,让老蒋也感受到了诚意。1960年10月,肯尼迪与尼克松竞争美国总统宝座。激烈的辩论中,两人都在宝岛问题上互提观点和互相攻击。

老蒋密切关注着美国人的这一场“辩论”。10月11日,接受美国记者考普莱访问时,他不点名地批评了肯尼迪;13日,他直接表明态度,表示美国怎么做都是他们自己的事,“而防卫中华民国的政策,乃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反对美国人关于宝岛的各种谬论。

14日,老蒋终于忍无可忍,对肯尼迪进行点名批评,骂他“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美国政治领袖……而将另一个国家的领土随便处置了,实在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老蒋如此态度鲜明地维护祖国的完整性,反对一切国外卑劣的阴谋,得到了毛主席等的肯定。1960年,50名“确实改恶从善”的战争犯被特赦。

此后的几年里,有的是战犯做到了“确实改恶从善”,有的则因其他原因得到特赦,如参与一定的劳动改造、态度矫正、认识过错和拥护新中国等,都是被特赦的人员,爱新觉罗·溥仪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为什么在1966年后,直到1975年才有人被特赦呢?释放他们的意义又何在?

许多人认为,这是由于局势的影响,让毛主席等人忙不过来,因此才耽搁了许久。虽然这样的说法没有多少依据,不过也让人可信。

在1975年的特赦中,除了主席所表达的“都放了算了,强迫人家改造也不好”的关切用意外,也包含了毛主席、周总理对于统一大业的努力,这就是进行最后特赦的意义。

图|周恩来

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没有忘记他们释放战俘的初衷,哪怕是周总理在当年3月26日被迫入院进行第3次大手术,他还不忘关心这些工作。

1974年12月,毛主席首先对相关部门作出批示:“他们放下武器已关押二十多年了,还关着干什么?”为最后一批战犯全被特赦做足了准备,包括那13位未满足条件的犯人。

据相关记录显示,这13个犯人分别是徐天任、杜超群、沈勤康、黎宗铭、樊迅、周养浩、谢代生、张百龄、郭吉谦、翁羽、李清、刘衍智和邱沈钧。

13人虽然没有杜聿明、宋希濂、黄维等 *** 的大佬出名,不过犯下的罪过非常多,周养浩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只能用罪恶滔天来描述他。

很少有人知道,周养浩曾是臭名昭著的“军统三剑客”之一,手上沾满了我党同志的鲜血。更让人民群众无法饶恕的是,他曾参与谋杀爱国将士杨虎城,是一个历史罪人。

1949年, *** 从西南大溃败,尽管面对着失败的局势,周养浩依然没有放过革命者、人民和爱国者,筹划与推动了一系列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大破坏,给人民群众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在押期间,虽然周养浩已经交代了罪过,但他的态度很不端正,并不能满足特赦条件。就此而言,他可以重新获得自由,还得感谢毛主席的大恩大德。

图|周养浩

对比毛主席的仁义、大度与周养浩的险恶、罪过,特赦的事很快就引起了轰动,不少人又开始对此进行猜测、揣摩,老蒋更是难以置信。

“不符合特赦条件,居然还会被无条件释放?”这是当时讨论最热的话题之一,老蒋的疑惑也在此处。

无论是《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战争法条约》,还是国内的相关法律,特赦不满足条件的战俘,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除非特赦者非常大度。

很显然,毛主席就是这样的人。那么,除了大度外,毛主席在此处就没有其他特殊用意了吗?似乎还真有,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1975年,毛主席在2月27日看完公安部提交的《关于第七批特赦问题的报告》后,将其转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在批示中,毛主席强调:一,要开一个欢送会,请他们吃饭;二,要好吃好喝招待,“多吃点鱼、肉”;三,要每人都得到“100元零用钱”。此外,主席还补充道:“每个人都是公民,不要强迫改造。”

从这里来看,毛主席的每一个指示都是重点,特别是给开送别会、大鱼大肉招待、给零用钱和尊重公民权利的部分。

如果这一批罪犯得到释放,他们将获得与其他普通公民一样的权利,成了拥有自由的新中国公民。

毛主席非常关注他们的去处,特别是安置到农村的释放人员,要求每月得发放生活补贴。当看到《报告》提出15~20元时,主席认为有些“小气”,15元太少。

图| ***

主席还着重提出,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可以工作;年老有病的,就帮忙治病,待遇要和国家干部一样。

获得主席的批示,时任公安部长的 *** 锋先召开公安部党部会议,后对功德林一号、抚顺战犯管理所等高层领导传达主席的意思,很多与会者对主席的决定感到相当意外。

很多人不解的是,释放犯人就算了,为什么还给他们优待,特别是享受国家干部级别的医疗福利?

后来的事实证明,主席的这一做法是非常正确的。最初的时候,主席就认为他们“掀不起风浪”,他们被释放后,除了感恩戴德外,还真没犯过大错。

更有意义的还是这三件事:一,宝岛与大陆的关系在此后得到修复;二,新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许多国外非常认可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怀仁博大”政策;三,为蒋经国接替老蒋以后的新局面铺路。

最后一个尤为关键,1975年4月5日,老蒋在台去世,享年88岁。经过中间的过渡,蒋经国在1978年5月20日成为“总统”,开始修复与大陆的关系。

蒋经国之所以这么做,除了合作共赢需求、拥护祖国完整等因素外,对新中国 *** 的大度有很好的印象,戒备之心消除了不少。

1975年的7月14日,在文艺工作会的讲话中,毛主席特别提到释放俘虏的内容,认为“ *** 怕得很”,特赦工作对国家的意义深远。

主席为什么如此自信呢?在4月23日下午举办的特赦聚会中,顽固分子黄维的发言,就是验证主席策略正确性的一个例子。

见到毛主席以及老战友杜律明、李仙洲等人后,黄维热泪盈眶,主动发表演讲,非常悔过地说: *** 、反人民是非常疯狂的行为,而就算犯下如此罪过,还获得了特赦,只有毛主席、中国 *** 才如此大度。

很显然,黄维最后还是悔过了。

到蒋经国时代结束前,宝岛对特赦战犯还是非常排斥的,这正是毛主席高瞻远瞩的又一验证。

因为担心被特赦的战俘是“特务”,宝岛一直排斥他们回去。而如此反抗越激烈,与大陆的大度所形成的对比就越鲜明,这让很多人看清一些事实。

图|特务老照片

被特赦的人员中,包括美蒋特务、特务船船员、战犯等,他们在没有任何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就被释放,因此对毛主席和中国 *** 等感恩戴德,报名回去的只有10人。

然而,他们经历了重重困难,包括到香港、南亚等转航的渠道,也不能回去,不得不变得心灰意冷。其实他们心里明白,这是蒋经国不肯退步的结果,一气之下,原国军第68军政工处上校处长张铁石选择自缢,其他人则要么回到家乡,要么前往香港或到美国生活。

蒋经国在国际上的舆论越来越不好,自然会主动修复同大陆的关系。就某一层面而言,主席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结语:

主席一心为国,将生命都奉献给了革命和人民,到离开人世的最后时期,他还为祖国统一而努力。许多人认为,无条件特赦犯人,难免有一些疯狂。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主席做出如此决定,实属高瞻远瞩。特赦被关押的顽固战犯后,在国共两党、大陆与宝岛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后还间接促进了两岸的交流,这是许多人都意想不到的。比起如此伟大的贡献,释放13个不符合条件的罪犯又如何?

更多1975年,毛主席特赦了13位不该放的犯人,事后才知毛主席高瞻远瞩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