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美国五星上将,乔治·马歇尔,虽然他不如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尼米兹等人的知名度高,但绝对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
冷战之初,他担任过杜鲁门 *** 的国务卿,总管外交事务,后来还出任国防部长,和其他五星上将不同的是,他的谋略不仅局限在军事领域。
美国五星上将
他对二战及冷战时期的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马歇尔计划”,为什么这个被认为是一项经济援助的策略,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成功的“阳谋”?它究竟起到什么作用?为何影响如此深远?
天上掉馅饼?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来说是毁灭性的,一战和二战的主要参战国和战场都在欧洲,导致受到,受破坏最大的也是欧洲,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欧洲的政治、经济秩序。
战后英、法等老牌列强,昔日的辉煌不再,国际地位下降,并且丧失了在海外殖民地,被英国誉为“女王皇冠上的明珠”的印度,在1947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美国和苏联作为战后的两大强国,对抗和竞争在所难免,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苏冷战拉开序幕,1947年,乔治·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又被称为“马歇尔计划”,这个计划背后还有两个关键人物。
乔治.马歇尔
一个是遏制策略的鼻祖乔治·凯南,后来被《 *** 》和《 *** 》评为"冷战时代的顶级战略家",另一位是总统杜鲁门的经济顾问威廉·克莱顿。
美国通过这项计划向西欧各国进行各种形式经济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持续了整整4年,就是大部分白送。
美国为什么会这么慷慨?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吗?当然不会,那么美国究竟能从“马歇尔计划”中获得什么?
美元的狂欢
要想真正的看懂马歇尔计划,须要知道一个前提,马歇尔计划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援助计划,是美苏冷战格局之下,美国宏观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理解为是"局中局"。
时间回到“马歇尔计划”问世的三年前,1944年,此时的二战已经接近尾声,就在“马歇尔计划”问世的三年前,1944年,美国召集欧洲各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公园召开了一个会议,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战后商品的流通的问题。
布雷顿森林会议
因为此时的整个欧洲的经济体系已经被战争完全摧毁,如何恢复经济是战后最大的难题,此时全球3/4黄金储备都在美国,而欧洲各国没有足够的黄金储备作为货币,战后的经济秩序就很难建立。
美国非常清楚欧洲的处境,所以这个会议的另外一个目的不言而喻,美国将主导战后全球货币体系的建立,实力来源于巨大的黄金储备和强大的工业能力。
二战后的欧洲
在此之前,35美元兑换一盎司的黄金的“金本位”体系就已经在美国形成,所以“布雷顿森林体系”沿袭了这个规定,并且开始在欧洲国家推行,此后美元又被称为美金,换句话说,欧洲可以使用美元作为通用货币进行自由贸易。
理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再看“马歇尔计划”,你就会发现轮廓逐渐清晰起来,有了这个前提,就会更加深刻,从短期来看,这是一个双赢的方案,从长期来看,美国将成为最终的影响,此话怎讲?
冷战局中局
对美国来说,在二战中大发战争财,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在战后,欧洲对战争物资的需求必然会大幅度降低,美国的工业产能就会出现过剩,如果没有欧洲市场,就会出现经济问题。
以援助的形式帮助欧洲战后重建,就可以把这种工业产能消化掉,另外一方面,随着欧洲战后的重建,经济的回血,就会为美国创造巨大的商品消费市场,这样来看,欧洲的战后重建,对于美国作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新霸主非常重要。
反之,如果战后的欧洲经济长期萎靡,不但不利于美国的商品出口,还会让给美国带来一个更可怕的后果,那就是苏联的共产主义会席卷欧洲,这是美国最害怕的。
所以这样一来,"马歇尔计划”从长远来看,就为美国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局面,不仅让美元的在欧洲的地位会更加稳固,而且帮助美国企业能够更加迅速的占领欧洲市场,援助从来都是有条件的,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这如何理解呢?
美国要求与接受援助的欧洲国家签订协议,协议里就写了明了花钱的方式,一开始拿到援助的欧洲国家,最缺的就是各种生活物资,所以美国在协议里写的很清楚,这些物资必须从美国进口。
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并且美国企业在投资、贸易都要减免关税,这为美国企业快速占领欧洲市场扫清了障碍,对于欧洲各国来说,“马歇尔计划”对战后的复兴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援助计划的4年,也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4年。
工业生产整体增长了35%,农业的发展竟然超过了战前的水平,贫穷和饥饿全部消失,钢铁、煤炭、原油等领域增长超过两倍。
欧洲战后复兴
正如美国所预料的那样,随着欧洲经济复苏,居民的消费能力快速恢复,购买力就窜上来了,“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花的钱,相当部分以各种方式回到了美国企业家手里,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更像是美国的一项投资计划。
是新霸权,还是新殖民?
然而“马歇尔计划”的作用,远不止于此,二战之后,美国在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共产主义的苏联,作为曾经西方世界的霸主英国,由于离欧洲大陆非常近,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一直是一个“离岸平衡手”的角色。
任何在欧洲大陆上崛起的强国都让英国无法接受,所以二战结束之后,苏联就成了英国的心头大患,所以在遏制苏联的态度上甚至比美国更积极。
1946年,已经卸任首相职位的丘吉尔访问美国,并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吹响了冷战的号角,虽然此时苏联和欧洲国家的关系并没有破裂,但是丘吉尔已经在号召欧洲各国共同抵御苏联的扩张。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随后不久,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正式拉开帷幕,1947年,“马歇尔计划”产生,在该计划顺利运行了两年之后的1949年,美国伙同十二个欧洲国家一起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诞生。
这标着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力,逐渐从经济合作领域延伸到政治、军事领域,如果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马歇尔计划、北约的建立,三者连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从经济到军事,再到政治的一揽子方案。
北约成立
殊不知,欧洲在战后经济快速恢复是有代价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欧洲国家在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之时,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经济秩序得以站稳脚跟,从而为“北约”的建立扫清障碍。
欧洲国家对苏联的恐惧让美国的策略看似有天然的正当性,“马歇尔计划”彻底打消了欧洲国家的疑虑,堪称美国冷战时期的最大“阳谋”,为美国在二战之后谋求世界霸权,下的一步“先手棋”。
欧洲曾经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发源地,但讽刺的是,在二战以后,一个披着“自由和民主”外衣的“新殖民主义”,让欧洲往往身不由己,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以后,北约的5次东扩,以及欧元的屡屡受挫。
才让欧洲国家缓过神来,原来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来就是殖民与被殖民,而这一切都还要拜“马歇尔计划”所赐,今天欧洲国的人们都不愿意提它的原名,“欧洲复兴计划”,因为这是一种无情的嘲讽。
全文完,感谢您的阅读和点赞,下一篇文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