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头条创作挑战赛#
1、以集中对分散
必须集中优于敌人五倍或四倍至少三倍的兵力,首先歼灭敌一个至两个团,振起我军士气,引起敌人恐慌,得手后再歼敌第二部、第三部,各个击破之切不可贪多务得,分散兵力。
这种方法非常高效,结果在第一年形成自己损失30多万、而消灭敌军112万的战绩比。要形成集中对分散,就要把自己集中起来——这就产生了失城的现象,使敌人分散起来——敌人得城,同时要扼止敌军的集中——这需要我各军间战略的配合。
2、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我们的方针是稳扎稳打,不求速效,只求平均每个月消灭 *** 正规军8个旅左右,每年消灭敌军约100个旅左右。
这就计算出解放战争只需要三到五年就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这是根本性的准绳,能一眼望到头的。这是战略胜——是能抵达自己的战略终点的。
而国党占取城市的战略,则因为无法控制乡村,是有根本性的漏洞的——有攻取无征服、故存在顶点。这是战略败——不能抵达自己的战略终点。
3、歼灭战和歼灭性打击
歼灭战
集中三倍或四倍于敌之兵力,以一部打敌正面,以另一部包围敌之两翼,而以主力或重要一部迂回敌之后方。
四面包围之法,这与孙子兵法的围三缺一的军事思想有所不同,因为有相应的俘虏政策和起义政策做配合。
歼灭性打击
不要四面包围,只要两面或三面包围,而以我之全力用于敌之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不以全部歼灭敌军为目标,而以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为目标。
这是消除敌人战斗力的办法,也是削弱敌完好部队战斗力的办法,溃军会使敌人的强军意志动摇,由此强军变弱军、弱军变更弱。
胜利是有传染性的,失败也是有传染性的。
4、从小歼灭战到大歼灭战
补充与整训完成后,可给以适当的作战任务,使该部在战斗中壮大起来,以便将来和大军一道出河南作战。
这是以战养战的办法,也是孙子兵法说的“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的实现办法,通过这样的过程,战斗力就越来越高。
5、即俘即补
对俘虏应采取即俘即补方针。俘获后有数天训练,开一个翻身会(吐苦水),即可补入部队。彭习野战军全靠俘虏补充,即用此种方法,而战斗力很好。用此种方法,只要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均有俘获,即能保持兵员的经常状态。
这真是武器由他们送来,弹药炮弹由他们送来,兵员也由他们送来。这是征服战的特征,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则往往不能实现征服的目标。
也即,所有的征服,都是变双方的直接博弈为三方博弈, 这是基本要求。
6、持久战
蒋介石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是使他的管区不受战争影响,或付出的很少,这样支持三、五年,则不愁解放区不垮。小米没有了,壮丁没有了,到那时党性再强也要受影响,只能去打游击。
这是蒋占城之外的第二个战略 ,但可惜被李德胜识破了,所以不能得逞。这个战略是根本性的,但与占城的第一个战略有矛盾——占城达到顶点后无法持久,故这个战略不能执行到底。
如果蒋以这个战略作为主战略,而以占城(城市争夺)为副战略、以城市争夺作为实现这个战略的手段之一,则我军就会遇到更大的困难。
7、先削弱后歼灭
今年我们只能削弱胡宗南,到明年七月可以造成消灭他的条件。
正是先削弱后歼灭,故胜利。一方是削弱的,一方是增强壮大的,就形成了力量的此消彼长,于是就根本性的逆转了局势。
这是抗日战争中,蒋消极政策种下的恶果。
*** 机构腐化,特务横行,在长期战略相持阶段中,力量未见增长,反而减弱。
部队的进攻技巧和进攻意志太差,以致进攻不能持久、战斗力随时间衰减很快、战斗力随挫折衰减很快。
而我军的战斗力,并不随时间衰竭、反而随时间增长;即使遇到一些挫折,也可以从其他部队获取共享经验和克服的办法、反而弥补了自己的弱点。
8、创造后方
展开乡村工作,剿灭民团、土匪,发动群众,建立游击队,创造该纵后方。必须使该纵干部明了,该纵后方不是新安、渔池,而是伏牛山,用全力在伏牛山建立根据地,是为至要。
国党每占领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并不成为其后方,甚至成为自己的一个负担和副作用,仍然是前方。而我党,每到一个地方,都是积极创建自己的后方,由这个后方支撑自己、壮大自己。
于是,国党虽有我军好几倍的军力,进攻解放区、但仍然力量不足。反之,我军相同的力量,却可以攻略整个全国。可以说这个创造后方,是决定性的。
这8个战略,是根本性的,只要任一个战略没有做好,都会造成在全局上的不能成功。而这8个战略能成功,是由我党普及性的组织文化有巨大关系的,只要取得一个成功经验,就可以普及到全局全域,就可以放大整个效力几十倍。
提高要以普及为基础,不要瞧不起普及的东西,大树也是从像豆芽菜一样小的树苗长起来的。那些瞧不起普及的人,他们在豆芽菜面前熟视无睹,结果把豆芽菜随便踩掉了。
正是普及 ,使得可以实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也许存在错误,但最终成功,这可以说是核心竞争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