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青海民间小调是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青海人民在日常生活以及婚丧节庆时用以抒 *** 怀、娱乐消遣的民歌,按照内容的不同,青海民间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
在我孩提时,不太喜欢小调,总觉得太“土”,那时候喜欢的是流行歌曲,然而,随着年龄渐长,突然有一天发现,那听起来土土的小调,竟然那么耐听、那么耐人寻味。青海民间小调包含着一种朴素的情感,诙谐、苍凉、快乐、忧伤都蕴含在小调或悠扬或婉转或俏皮的唱词韵调中,小调表现的是普通人丰富多彩的情感。在《送早饭》这首小调中,不乏幽默诙谐,唱词讲述了要去送早饭的农家妇女,从早晨梳妆打扮到了中午才给丈夫送去早饭,然而“左手里么就拿出个酸油花呀,右手里倒出个冷冰茶呀”,一个可爱的农家小妇人的形象跃然曲中。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也并不是只有艰辛,它有着生活本身的美好。另一首《折牡丹》则以“折牡丹”(意为采摘牡丹)为线,实则记述了四季的变迁下“折牡丹”的不同情形,既有生动的节气描述,也有人物细致的心理描述,“早起折起哈露水大 后晌里折去哈刺梅扎”“六月里到了热难当,把牡丹花长着六月里到了着热难挡,牡丹花,牡丹花开着个腊梅花儿开半城墙,牡丹花,折不上它。叶叶儿绿来杆杆黄,牡丹花,十二朵嘛牡丹哈腊梅花儿开全开上。牡丹花,折到个家”,一朵牡丹花,折射了四季变迁,年轮更迭,更折射了劳动人民顺天应时,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在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调《好心肠》中,曲调的悠扬婉转,与歌词的抑扬顿挫,搭配得天衣无缝,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那我给你买给个(好啊心肠来吧)凉圈篐(来吧二西啦啦),二龙戏珠,蓝雀探梅,绿飘带的两圈篐儿吆,带上了来呀好心肠”,朴素的歌词,从 “买凉圈篐”到“买草帽”,再到“编草帽”,普通男女之间最简单的互相爱慕之情,溢于言表,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温暖。好心肠,不仅仅是这个善良而痴情的姑娘,更属于无数个普通的农家女孩。
青海小调,集结着青海人民那朴素而美好的情感,对生活最真挚的热忱,对感情最本初的纯真,对生命最简单的拷问,小调的创作者大多是无名的、默默无闻的劳动人民。小调反映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思索以及最原初的喜怒哀乐,如同《诗经》一般记载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最“无邪”的情感。小调,不适宜在闭塞的KTV唱,它适合在宽阔的场院、田地,在热闹的人群、婚丧嫁娶、生离死别、人生开启新的旅程之际去唱,它是普通民众表达自身的一种方式。在青海,小调不属于歌星、歌手,它属于大众。街头巷尾,那背着一口袋粮食的大叔、农村里那坐在大树下纳鞋垫的大婶、闺房里那刚刚嫁为 *** 的小媳妇……这些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普通人,他们才是小调的“主唱”军,或许正是因为小调如此“接地气”,所以才深受青海人民的喜爱。公园里,三两人群聚集,拉起二胡,吹起笛子,扯开嗓子,一场小调的盛宴就拉开帷幕了;亲朋好友相聚之时,阖家团圆之际,来一曲小调,既能助兴又能活跃气氛,小调成了人与人联络情感、互相交流的方式。
青海小调可谓包罗万象,既有反映男女情感的情歌,也有歌咏花草山水的颂物歌,更有反映人生感悟的歌,这些小调的创作者往往是无名的普通民众。在早期社会青海小调是婚丧嫁娶、休闲娱乐的重要形式,它和主流时尚的音乐似乎总是大相径庭,因而似乎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劳动人民群众智慧结晶的青海民间小调,以其素朴、简洁的品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成为青海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农忙时期,小调往往成为田间地头,庄家人们解乏的“精神营养”,在丰收之际,小调也成为劳动者休闲放松、表达快乐生活的“狂欢”舞曲。小调,是接地气的,它虽然不能与交响乐相比,却是这片土地上的普通民众最喜欢的音乐形式。
艺术,来源于群众,又归回于群众。青海民间小调,它以质朴的形式,真诚的品质,简单的唱词,反映着青海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快乐忧伤、人生的五味杂陈。因为有了民间小调,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始终保持着热忱的生命力,也因为有了这些朴实诚恳的普通人,小调才得以发扬光大。小调,它来源于人民,回馈于人民,它是真正的“土地”之歌。
在漫长的岁月中,青海民间小调始终传承着返璞归真的艺术品质,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歌唱、由人民歌唱、给人民歌唱的初衷,深受这片土地上男女老少的喜爱。“二月里到了龙抬头,把牡丹花长到洞里头……”欢快的小调声响起,一年又一年的日子,又开始了,在小调悠长的曲调声中,人生变得不再艰难,岁月变得绵长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