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不附条件”“当天放贷”
“无担保、抵押”“利率低”
面对这些极具诱惑性的
“快速贷款”广告
消费者千万别信!
这些通过
营销电话、短视频、短信等形式
出现的“快速贷款”广告
很可能是新型网络违法犯罪诈骗
❗❗❗
资料图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福建监管局发布金融消费风险提示:
不法分子正以此类低门槛快速获贷为诱饵要求客户授权办理相关金融业务,达到骗取资金的目的。提醒有借款需求的消费者要提升防诈风险意识。
“快速贷款”型不法诈骗手段一般分五步::① 以“低利息、免担保、不查征信、快速放款”吸引消费者,利用消费者急需资金的特点,诱导消费者下载钓鱼APP。
② 诱导消费者在下载的APP上录入身份证、银行账号等个人重要信息,或者通过屏幕共享的方式在“贷款平台”上进行操作。
③ 消费者提交“贷款申请”后,再以“信息不正确、账户有异”等原因提出将“冻结”账户资金。
④ 要求消费者提交一定金额的保证金、认证金到“认证对接账户”,以确认该账户为消费者本人所有,如未缴纳放款资金,则无法正常使用消费者名下银行卡。
⑤ 发送伪造红色印章的“官方文件”或银行卡冻结截图等,并提示未缴纳保证金将产生贷款逾期、被纳入征信黑名单等问题。
中国银保监会福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办理贷款业务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01选择正规金融服务认清金融服务官方平台、合法渠道,从正规的金融机构、官方APP等渠道获取金融服务。依法取得金融业务经营许可的正规金融机构不存在所谓的认证银行账号,不会向金融消费者索要账户密码。
02理性消费理性借贷坚持科学消费观念,量力而行,适度消费。要树立理性借贷观念,综合评估个人还款能力,在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按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避免陷入“拆东墙补西墙”“借新债还旧债”。
03提升防诈风险意识提高识别诈骗的能力,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手段。不轻信陌生来电、不点不明链接,不轻易通过他人提供的非正规渠道下载各类APP。同时,注意保管好身份证、银行账号及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随意委托他人签订协议、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不向来历不明的第三方汇款。
04及时投诉报案 ***若对金融业务存在疑问,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向有关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咨询核实。同时,主动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功能,积极举报诈骗电话,如发现陷入不法欺诈陷阱,应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张文章编辑/裴莹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