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每逢周五和周六上午,在广州天河公园北门入口处,都会有数十个志愿者理发师给老人和孩子免费理发。这已成为了附近老人的新晋“网红打卡点”。自2016年起,“天河好人尚丙辉志愿服务队”组织并吸引了超过100名专业理发师参与到这项公益活动中。
除了去年的一次台风阻挡,三年来,这项活动风雨不改。广州的夏天炎热、冬天大风,露天的“作业环境”对理发师们来说并不友好。“这里最大的回报,就是老人家们说讲一声多谢。”志愿者吴国华说。
累计超100位理发师为长幼义剪
来广州天河公园北门入口处参加义剪的志愿者们,有一部分是“天河好人尚丙辉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他们是在“i志愿”系统登记备案的注册志愿者。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来自各家理发店的员工或者老板,不曾登记,更没有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这些理发师不收一分钱的回报,专业出身的他们,义剪活动后就会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尚丙辉是“第五届广东省道德模范”,从2014年起,他组建“好人工作室”,带动更多的志愿者和热心市民投身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理发师们,由志愿服务队统一组织和管理。自2016年起,这个志愿服务队组织并吸引了累计超过100位专业的理发师参与到义剪活动中。除了天河公园,他们还会定时到其他的社区、医院和敬老院,为老人和孩子免费理发。这已成为街坊眼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90多岁的梁婆婆是来剪发的“常客”,她是坐着轮椅家里人给推过来的。隔着10米远,行动不便的她努力地站了起来。她缓缓地走到志愿者吴国华的跟前以示尊重。三年来,她都是来天河公园北门找志愿者吴国华理的发。
吴国华是广州员村人,从事美发业20多年的他在科韵路开了一家理发店。他的技术娴熟、手脚利索,老人家挺喜欢找他剪头。作为“天河好人尚丙辉志愿服务队”的其中一员,他是义剪活动里坚持得最久的理发师。
天河公园北门入口处本身就有志愿驿站,驿站有交通指引,驿站志愿者经常探访社区老人,也陪老人聊天干家务活。2016年的某一天,一位老人家经过这里,喝完免费提供的饮用水后,他说要赶着去理发。匆匆道别后,志愿者尚丙辉寻思着在这里搞免费义剪。“慢慢地就吸引了很多老人家来。”尚丙辉志愿服务总队副总队长陈仲文告诉南都记者,“后来有媒体报道,也吸引了理发师傅们加入志愿活动。”
理发师和老人家有说有笑
志愿者理发师里,有的是不到20岁初出茅庐的新手,有的是转行学美发的宝妈,也有开独立工作室的店老板。新手们通过给老人剪发,也提升了技艺。他们自备工具,遮布、电推、剪刀一应俱全,逢周五和周六的上午他们守在这里服务老人。
有时候,路过的孩子会不小心把放在凳子上的电推弄到地上,理发器材损耗大。有志愿者告诉南都记者,“请市民捐一些剪发的工具,这个最实际。”
志愿者阿浩是理发工作室的“星级发型总监”。为了方便保管,他一上午都背着背包,还得套上一件志愿者服,夏天的时候,他和来剪发的老人们都大汗淋漓。
从2016年开始到两个月前,理发师们一直在志愿驿站旁边的遮阳帐篷里“作业”。那里地方不大,太阳晒得帐篷热辣辣的,排队的老人却络绎不绝。后来,公园的工作人员看着不忍心,让他们搬到公园道闸前。如今场地变得宽阔,上空也有水泥建筑可以遮阳挡雨。
住在天河区天园街道的老人家,相当一部分是来带孙子(女)的。等孩子们都上学了,天河公园就是他们常来的休闲场所。吴国华说,剪发过程并不沉闷,他喜欢和老人家们聊天,知道他们有的来自全国各地,和本地的老人家聊天就“更加好倾(粤语,意为能聊到一块去)”。
依靠口口相传或者看手机新闻资讯,知道这里有义剪的老人家越来越多。吴国华说,天河公园已然成为老人家们的新晋“网红打卡点”。
“义剪是真情流露”
方阿姨已经是第二次来这里理发了。“我长得不好看,要是头发弄不好,就真的很难看了。”她打趣,“一开始不太敢来,怕剪得不好。后来试了一下,感觉还不错。”方阿姨说,现在到店里理发不便宜,来这里还能省点钱,“这些志愿者很耐心,态度很好。哪里剪得不好,马上给你修。”
碎发里,银白色的最多。它们随风飘到地上,飘到理发师的衣服上。理发师欧敏霞因为吸入碎发而狂打喷嚏,只好带上口罩。她是今年8月末才参与到义剪活动中的,“之前一直忙着带小孩,没时间,以后会一直来。她说,相比起来了好几年的志愿者,她做的事情微不足道。
吴国华觉得,除了剪发环境差别很大之外,手艺不会因为免费就跟店里有差别。“店里的是消费者和服务者的关系,义剪是真情流露。”吴国华说,“能够帮助到他们,这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看到一位大叔剪完头发,阿浩说起了不算太标准的普通话,“马上年轻了几岁了哦,酷酷的哦。”大叔道了一声谢,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苏海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