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极地资源是一个“香饽饽”。那里拥有6000万平方公里,丰富的,且无明确 *** 归属的矿藏和海洋资源。
近些年,美国、德国和俄罗斯等主要实力国家,不仅加大了对极地考察能力的提升,还聚焦专注于破冰船的破冰能力的升级,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争夺极地资源。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能落后。“雪龙2”号作为中国首艘自主设计的极地破冰船,主要任务除了考察南北极两地的气候气象情况,还在于发现和挖掘如淡水和无尽矿产等更多未被发现的资源。
2022年10月26日,“雪龙2”号与“雪龙”号组成的极地双龙组合,共同开启了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旅程,航程越来越顺利。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在此之前,“雪龙2”号的诞生遭遇了重重苦难的挑战。
在我国技术本就比西方国家起步晚的情况下,我们又面临着什么难题?
我国破冰船历史
随着我国多艘破冰船的诞生,我国两极科考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为我国极地科考版图添上了关键性的几笔。
中国在过往39次南极科考任务中,先后共有4艘破冰船。第一艘是1984年的“向阳红10号”,它的出现实现了我国首次科考事业零的突破,建设了南极洲“长城站”;第二艘是1989年的第二代破冰船“极地号”,助力建设我国完成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山站”。
第三艘是依然在役的“雪龙号”,建立了2009年的“昆仑站”,第四艘则是我国最新破冰船“雪龙2”号。
前两艘破冰船已经退役,且因为破冰能力的不足限,影响我国极地科考事业更上一层楼,而其中第一艘破冰船,本质上其实是调查船,但当时为了远赴南极做任务,只能尽力改造完成,尽快进行南半球夏季陆地考察。
另外南极和北极表面都是被冰封锁的状态,极地天气也极其恶劣,这决定了破冰船必须拥有耐硬船体和超强动力,才能安全航行,并确保运送物资和科考人员的安全。这些问题,前两艘破冰船都无法圆满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第三代破冰船“雪龙号”诞生了,167米长度,2.1万吨排水量。但“雪龙号”破冰能力只为PC6级。
虽然它是我国破冰船的第一次技术突破,破冰能力即便有所提升,可依然具备极地考察的局限性,并在某次极地考察中,也曾出现过被冰雪围困的危险情况。
在技术发展匮乏的情况下,我国以前的重型船只都是以引进改造为主。我国“雪龙号”诞生和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就具有共同的购买经历,两者均是从乌克兰购入改造而成,在服役一段时间后,发现了不少性能局限性。因此我国更加明确,我们必须拥有一艘真正属于自己,且破冰能力强劲的极地破冰船。
“雪龙2”号就是这样被创造而诞生了。
和以往的破冰船相比,它可以破开1.5m厚冰和并持续在02m大雪中航行,可以说是不畏风雪险阻;另外它的破冰级别为PC3,这是我国首次研制成功的极地科考重型破冰船,已实现每年夏季在北极北半球和南极南半球进行考察任务的目的。
自主建造的难题
“雪龙2”号的诞生确实突破了很多技术难题。但据我国“雪龙2”号最困难地方在于,如何以现在的造船能力,来建设未来20年后不被淘汰的破冰船?
2009年,在总设计师吴刚的带领下,他负责和芬兰Aker公司进行联合设计合作。“雪龙2”号建造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难题:
第一,照搬国外设计不可行。
与国外不同的是,我国距离南极非常远,且也不是北极圈附近国家,从我国到达极地,破冰航行路线需经过所谓的南极“魔鬼西风带”。
该地在南纬60度附近,极地气旋和西风造成恶劣大风的气候,最大风力级可高达12级。这种情况别说让科考员和科考物资安全送到,就连基本的出舱行走都会带来危险。照搬国外现有船型设计是不可能的了,必须根据我国科考实际情况来进行自主设计。
第二,团队没有懂冰人才专家。
上文提到,我国地理位置在距离上就不利于科考。正因这样,我国研发团队对极地冰雪和环境认知也不够深刻,且由于我国是首次建造极地破冰船,确实冰雪状态不甚交接,这也就限制了我国科学家针对性地研制考察装备的能力。
举个例子,南极在风雪情况下,破冰船需要抗风雪的能力,在冰海中,则需要根据冰层状态来破冰。这两种情况所需要的破冰船能力完全不一样,我国科学家如果不了解破冰船和冰雪摩擦后发生的变化,那么就无法更好完成任务。
第三,科考任务设备无法安装。
我们建造极地破冰船首要目的,是为了完成科考任务。和以往破冰船不同的是,“雪龙2”号必须安装,蕾丝科考声纳和测探系统等12种在内的,以前从来没有安装过的设备,来进行海底地形探测。这是破冰船升级之处,不能忽略但挑战很大。
以上三大难题,就单单是反复研究确定方案就花了7年时间。2019年7月,“雪龙2”号在上海交付完成,值得惊喜的是,我国拥有完整的破冰船设计的知识产权。虽然有点遗憾,“雪龙2”号依然是中外合作,但借鉴芬兰Aker公司在破冰船型上的丰富经验无疑是有帮助的。
“雪龙2”号的特色
交付完成后的“雪龙2”号具有什么特色呢?
先来看基础信息,全长122米,排水量为1.5万吨,可搭载90人,还能搭载一架ka32双旋翼直升机和一架小型h425直升机。总体来看,排水量小了,长度也比较短,可破冰能力反而升到了PC3级。
这就是“雪龙2”号的主要特色,破冰能力大大提升。
首先,船型和排水量变小,是为了减少破冰风险。在两级地区,撞冰过程中,破冰船会遭遇到巨大冲击力,所以船体坚硬程度和设备可靠性才是最佳衡量目标,船只大小反而是次要的。其次,增加了摆脱困境的灵活性。
这主要是因为在设计上,和“雪龙号”单轴单桨相比,“雪龙2”号安装了360度旋转双轴双桨,使得破冰船在冰层中前行更加高效和安全。
最后是探测冰区周围环境能力的升级。这主要是感知系统中的“三管齐下”,即探冰雷达,气象观察室和瞭望云平台,能全自动智能化地做到大范围排查冰层、快速判断冰海趋势和观测冰雪状态。
“雪龙2”号另一个技术特色,是它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了双向破冰技术的破冰船。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破冰船都依靠船头破冰,并一般采用两种破冰方式。第一种叫连续碾冰,借助船尾发动巨大动力,让坚硬船头插入冰层中,利用船头重力压碎冰块。第二种就是暴力撞击破冰,非常好理解,把船往后一些,开到较大马力,猛力向前冲撞,直至冰层破碎。
在这个基础上,“雪龙2”号开创了船尾螺旋桨海底“刨冰”方法,能使海底冰层大范围绞碎,减少破冰阻力。
与国际水平相比
“雪龙2”号和“雪龙号相互”配合,形成了最佳极地考察模式。在2022年9月的极地考察中,两艘破冰船组成双龙组合共同出发,互相合作。“雪龙2”号负责前方探测和破冰开路,而雪龙号”则负责后勤保障和科考人员的安全,两者配合协助,大大提升了破冰船极地科考任务效率。
以上种种都在说明,不管是从技术设计上,还是从科考任务执行上看,我国“雪龙2”号都处于国际先列水平,在某些设计上也确实打破西方技术的封锁。但与国际先进国家的破冰船相比,我国雪龙双船又处于什么位置?
国际船级协会把重型破冰船能力分为7个等级:重型破冰船为PC1和PC2级,破冰厚度为2.25米-3米,也称为核动力级别;中型为-PC3-PC5级,我国“雪龙2”号是这个级别;PC6-PC7为抗冰型级,破冰厚度只有o.45-0.7米,我国“雪龙号”是抗冰型。
目前世界上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是拥有重型极地破冰船的国家。2020年10月,俄罗斯新“北极”级Arktika”号成功交付,破冰能力为2.9米,采用的是电力三轴浆结构设计;而美国的海岸警卫队极地安全巡逻舰交付时间大约2030年,破冰级别为PC2级别;加拿大的重型破冰船,交付时间也是2030年,该船也是PC2级别,采用 12 MW 的中间吊舱和两侧 11 MW 的轴桨混合推进方式,能突破2.6米厚的冰层,推进方式是两侧安装电机驱动轴系及螺旋桨,中间为1个吊舱推进器,比现有破冰船的破冰马力都强。
纵使我国“雪龙2”号突破了我国破冰船历史技术上的众多局限,但和美国和俄罗斯相比,在重型极地破冰船的研制路上,我国仍需要努力。期待我国能在往后的重型破冰船技术研制中,再次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目标。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完这期别忘了给我们点赞,关注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