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嘿,这里是辣条
教育百年之大计,家国之根基。没成想因为一幅插画引发了这般大危机。
教员曾经说过:谁如果胆敢在教育问题上动手脚,行不正之风,那他就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敌人,要坚决予以彻底的铲除和消灭。
这其中的言语,一看明了,老一辈都懂,如今的人能不懂?
不少网友都在问,这事9年前就开始了,为何如今才被挖掘出来?
其实9年前就有教师发现并反应问题,怎奈人微言轻。
9年,数千万孩子使用了这些教材上完了自己的小学、中学。
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不得而知,也不敢去想象。
网友们都在询问谁审核,谁让过的?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没有意义了
从画师、校队、编辑、初复终三级审核、出版、发行等等,这中间每个环节都有问题。
并不只是某一个人的问题。
中间这么多道程序,结果一路绿灯,没一个人提出质疑,这难道不奇怪吗?
作为主要人物的画师吴勇,他用一个“三无公司”给人教版教材画了9年插画,9年来畅通无阻,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过仔细一想这其中的门道,也在情理之中。
事情闹得全网皆知,而吴勇却清风拂山岗,一点动静也没有,该不会偷偷跑了吧。
目前网上全是声讨吴勇的人,只盯着吴勇未免太肤浅了,吴勇是画师但也只是表面人物。
说白了充其量就是一个小兵,真正要整治的是整个蜘蛛网上的人物。
目前曝光的教材中人教版问题最多,其他有问题的,比如广教版以及一些辅导教材,在插画上面也都大相径庭。
有出问题的,就会有不出问题的,带大家瞅瞅其他正常教材的插画到底是什么样的。
民国版,传统技法的文化气韵
我们在看不同时期的书籍,文字可能没法直接给你当时时代的感觉。
但书中的插画却可以立马地给人时代感,从画中就能直接看出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精神风貌。
民国时期的书籍都很单调,也没色彩,插画也非常的古朴,但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
技法上和大家看的小人书一样,都是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绘画技艺,勾、点、涂、皴、擦、染等等。
虽然只有黑白灰三色,可是这些插画一点也不差,该有的人物表情与举止行态,都展现得惟妙惟肖。
没有彩色仅用黑白灰三色,也能把花画的生机勃勃。
画中不管是单人还是多人,每一个场景中的孩子神态表情,都得到了很好展现。
再看看如今的,都快上百年过去了,没进化就算了反而退化成了“猿人”?
当时的插画内容画的当时仁义礼智信,内容上非常生动,一看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讲卫生、认真听课、答谢老师父母、朋友游玩嬉戏等等。
辣条突然发现百年前的插画,比现在的还要有教育意义。
画这些画的有大师也有新手,比如上面的插图就是叶圣陶、丰子恺等人画的。
有意思的是,叶圣陶先生还是人教出版社的第一任社长,总编辑。
他要是看到如今人教出了这种教材还不气得活过来。
百年前的“语文”一书是分开的,叫“国语、国文”。建国后叶圣陶先生提议两者合二为一,所以才有了“语文”一书。
意思是:出口为语,下笔为文。以语以文,方以传承。
估计99%的人都不知道,原来语文是这般含义。
后来出了彩色画面,但画风和技法依旧没有跑偏,还是熟悉的样子。
进入新世纪后,也就2013年左右,人教版开始跑偏路了。
所以这个时间段的负责人........。
北师大版,可爱调皮,精美
下面我们看看北师大版本的教材,北师版的教材很多地方都在使用,笔者上学时候也用过。
先不说其他,封面一眼看去就非常的适合小孩子。
形象非常可爱,有朝气,看着就让人身心愉悦。
衣服造型都非常的Q版,要说孩子不喜欢这教材画风,谁信啊。
北师大版本的插画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教材中的人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年级其中的主人公都是在长大的。
画师在形象上做了很明显的区分,对比之下一眼便看出其中变化。
人物陪着孩子一起上大,这就很有趣。
这也算是画师留给孩子们的一个彩蛋,孩子们能发现这就说明他们是会观察细节的。
而这些细节就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也明白,人教版那些插画为啥只在细节中动手脚。
除了人物上,插图中的动物,北师大版本也是尽量全部往可爱风的方向走。
孩子就是应该可可爱爱,有什么不对的吗?
是用心还是别有用心,从这些插画对比中,很简单就能看出来。
这些教材插画虽然技术比不上那些大画作,但他们所影响的可不是能用金钱计算的。
课本中那一幅幅小小插图,是培养孩子正确审美观的启蒙老师。
苏教版,文化传承,直接封神
人教版魑魅魍魉,北师大版可爱呆萌,那么苏教版就是仙气飘飘、美美与共。
辣条上学的时候没用过苏教版教材,所以对苏教版知之甚少,最近出了这个事情才查了查,翻了翻。
突然如同发现了宝藏一般。
苏教版的插画大概分成两大类,一种写实类,一种是古风类。
写实类插画,色彩艳丽,幼儿化的可爱,少年类的青春靓丽。
江南地区阡陌纵横,所以苏教版的插画加入了非常多的本地特色。比如江南的建筑、植被、环境、物产等等。
放牛,想必很多人小时候都经历过。
尤其是上面那幅图,两小儿放牛,整个画面上呼之欲出的江南田园风。
小女孩笑得多么温柔可爱。
苏教版的插画按照不同年龄层进行了区分,一到九年级,每一本都不一样。
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感觉就像是人物也在一点点地成长。
长大了的人物形象,也非常符合江南女子的气韵,温婉秀丽。
古风类插画,这种插画也估计就在苏教版中才见到的最多。
光看画就非常的诗情画意,赏心悦目。
还记得以前,不少网友在自己的书籍中把古代人物,二次创作。
搞笑得让人,笑不活。
各路大神,纷纷使出看家本事。
什么冒蓝火的加特林,骑自行车的杜甫,钓鱼的东坡,舞剑的李白。
只有大家想不到的,没有同学们画不出来的。
这些古风类的插曲,相比现代插图,更加容易开阔学生们脑中的想象力。
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所有的古风类插画,基本都是场景画。
只有一个孤零零的人物图,少之又少。
就算有的有单个人物图,不老实的你也会用不老实的手加上几笔,完善一下。
这些场景搭配人物,恰好就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况且国人似乎天生就对古风类画作,有着一番与生俱来的见解。
不用教,不用学,就知道怎么欣赏。
或许这就是骨子里的文化传承吧。
台湾省版,大不一样
看完了内地版教科书,看看海的那边台湾省第五的教科书插画是个什么状态。
笔者翻了翻,找到一些。难怪有网友说,这是他看到的“最美教科书”。
还别说这本书确实不错,相当的美。
这本教材还获得了红点设计大奖,团队的设计理念是:给我们一本课本,还孩子一座美术馆。
只是这些书籍如果真怎么搞,那成本可不是一般的高。
台湾省地区普通的教学教材,里面的插画很正常,看不出什么不适。
在人物的画技上,更加的老成一些。
似乎是水墨风的画法,很多画面看着就像是水彩风格。
人物画风上倒是有点八九十年代的感觉,可能有网友会觉得有些老气了。
总的来说是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没有搞出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
该有的模样都有,不会这里缺点哪里少点。
日本版,将漫画风融入教材
众所周知,日本的漫画水平拥有可以傲视全球的实力,他们的二次元以前几乎是无人能敌。
拥有那么强悍的画功,他们的教材插画水平肯定强悍的一批。
其实不是,他们的教材插画水平很正常。
插画中的人物中规中矩,但又带了点,漫画风格。
观看单个的形象,很容易会觉得这是哪部番剧里面的人物。
尤其是这种小清新的插画,非常的日漫风格。
其实从日本教材中,很明显看出一个特点,他们的插画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物,基本都是浓眉大眼,尖下巴。
看着就非常的青春活力,充满朝气。
看来是真的受到漫画风影响太深了。
另外辣条突发奇想,如果把日本教材的文字换成中文,和插图搭配起来,感觉没有丝毫的违和感。
想起来乌合说是钱给得少了,那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等版本,就是出版社给的钱很多了?
那估计不一定吧,钱有可能是一方面,但绝对不是最本质的方面。
我国那么多版本的教材,不可能每家出版社的稿费都高于人教版的。
为什么他们就能画得好好的?
原因还是在人。
【辣条原创搬运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