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枫林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古城复兴试点镇,借古城将重新焕发生机之际,诸多文化沉淀也将被重新挖掘。
岩头金,枫林徐,可见徐姓是枫林镇的大姓。据族谱记载,后晋天福六年(941),枫林徐氏先祖自福建长溪县葛洪山(今霞浦县)迁居永嘉屿北。北宋元祐七年(1092),屿北徐氏七世孙徐公仪(1086~1156)随父迁居枫林黄桥头,后为黄家私塾先生。后徐公仪因写《咏牡丹》被枫林名门柯氏人家看上招为女婿。虽然枫林徐氏迁入者众,但后代繁衍公认是以世祖徐公仪为始迁祖的。因为徐公仪具有文才韬略,枫林徐氏族人世代重视办学,族内学风甚盛,进士、贡生之多是浙南农村绝无仅有的。其间一批文人弃儒从商,为发展永嘉的经济文化作出巨大贡献。枫林百年药店乾寿堂就是其中之一。
乾寿堂曾填补了永嘉中医药销售短板
在百度键入枫林圣旨门街字样,其介绍必有乾寿堂药店资料。《枫林徐氏九百年繁衍史实》更是重点介绍乾寿堂药店。乾寿堂建于清同治(1862—1874)间,创始人徐存泽。徐存泽(1857~1929),字殿恩,号翰宸。他七岁失去了母亲,从小聪颖,读书入塾后成绩优异,曾考上贡生,后因家境贫困而弃学。
徐存泽的父亲叫徐思滔(1805~1864),字绕源。少时专攻医理,精通《黄帝内经》。其人性格耿直,对父母孝顺。因为他略懂医药,父亲生病期间都是他亲自照料。父亲死后,为了不使其他兄弟背上债务,他二话不说都把债务揽到自己身上。枫林徐氏《族范八条》中的第四条规定,“族中不幸遇孤儿寡妇,其家业殷富者即族众尚当出力扶持,况如贫而无亲则更当谕众量助,先世遗范俱存。”因此从医以后,徐思滔对镇上穷苦人照顾有加,每每念其穷苦而免收医药费,且治人无数,获得了乡邻的称赞。
徐思滔膝下五子,惟有三子徐存泽支下枝繁叶茂。徐存泽子承父业,其父的医药技术与医风医德也一并传给徐存泽。
据资料记载,徐存泽离学从商从事医药行业,初时也异常艰难,先是肩挑走贩,四邻八乡各村推销。赚了点钱后在枫林开设了乾寿堂药店。并以乾寿堂药店为依托,在温州东门开设分店,到上海开张大源南北货号。不久,在温州瓦市殿巷口开设同寿药栈,亲自往返宁波、上海进货,打破宁波人垄断温州药业200年之局面,年收入成千累万,独步楠溪医药界。宣统二年(1910),徐存泽将城区同寿药栈交给三子定宥负责。徐存泽采购各种中药材,然后通过水路沿着楠溪江运到枫林镇铺亭街的昭浦码头,通过乾寿堂药店批发给四邻八乡。旧时,永嘉和温州之间交通不便,主要通过楠溪江船运,因此四邻八乡小药店进货多有不便。乾寿堂药店兼批发药材,填补了永嘉中医药销售环节的短板,使周围山区小药店都能及时采购到品种齐全的中医药材。徐存泽还亲赴上海、宁波等地求师取经,完善经营手法,提高经营理念。其制作的散剂膏丸、精制饮片配方,深受乡里赞誉。生意日益兴隆,各地客商慕名而来,销售渠道日益广泛。此时的乾寿堂药店不仅在枫林,在温州也负有盛名。
乾寿堂
位列“四大药店”之首,悬壶济世几代人
徐存泽膝下三子。徐存泽60岁寿诞时,将枫林乾寿堂药店交给孙子徐象显打理。至此,徐存泽辛苦经营40年的枫林最大的药店,终于传承到下代的手中,徐象显不负期望,为枫林乾寿堂药店的百年基石打下牢固基础。
徐象显(1901~1964),字克箕,号熏良。存泽长孙。克箕19岁斩露头角,深得其祖父赏识。接手乾寿堂药店后,在上几代创业的基础上苦心经营,将祖业继续发扬光大。抗日期间,为避日本人袭扰, *** 陆军21师和暂编33师师部及专员公署、县 *** 就驻在这里,还有法院、报社及各界人士都避难在此。兵员最多时有8000多人。人口急剧扩大,日常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大。因此枫林商业空前繁荣,各种店铺相继开张。徐克箕做的药店生意风生水起,不比其祖父徐存泽差。其手下帮工众多。而他对中药材鉴别能力特强,肉桂药材放到手里就能鉴别出它的等级。
据徐克箕的后代说,虽然家庭殷实,且富甲一方,但他自己仍不忘艰苦朴素的家风,吃饭与家里的帮工同桌,衣着朴素,从不奢华。每当年底清账,帮工徐贤明四处讨债,每每遇到穷苦人家,讨不到债而归,徐克箕不忘族规,总是将欠条付之一炬,并且叫徐贤明给人家送去一刀肉和一斗米,让他们一家好过年。
此时枫林镇上中药店林立,其中乾寿堂、乾宁堂、回春堂、养生堂药店号称枫林“四大药店”,排第一的当属乾寿堂,它是枫林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药店。
乾寿药店外景
抗日时期,因为徐克箕在枫林的地位和威望,被推选为枫林镇镇长,他没有政治倾向,解放初期其二女婿是永嘉浙南游击队的队员。当镇长期间他为镇上的公益事业慷慨解囊,为穷人的活路而奔波。免费为穷人治病更不在话下。解放初期土改时,他因抗日期间当过镇长,被关在温州江心屿,枫林镇的众多老百姓为他说情,最后 *** 也念其没有血案,并且替老百姓做过不少好事,也就免其一死。徐克箕的一生风风雨雨,在祖辈事业的基础上,将枫林乾寿堂药店推向事业的顶峰。
解放后,徐克箕的政治成份被定为工商业兼地主,地不多,主要靠药店收入。1956年国家对非公有制企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取消乾寿堂药店名号,药店并入县供销社成为枫林国营药店。徐克箕在药店负责采购,兼诊病。其大儿子徐贤慈在药店开方诊病,二儿子也在供销社工作。大女儿在渠口小学教书,二女儿在县 *** 教育局工作,其乐融融。
医脉绵延,乾寿堂药店今犹在
走近位于枫林圣旨门街的乾寿堂药店原址,这是一幢二层五开间的半欧式大院,东面是轩间,轩间通向药店。院墙斑驳,石门柱梁上的匾额处原有的“乾寿堂”几个字已被凿掉。大门的东面就是原来乾寿堂药店,三间二层加高,店堂高宽,宽敞明亮。里面的摆设虽然不是原有的模样,但药店的设施应有尽有。这是上世纪90年代徐克箕的二儿子徐贤焕向县供销社买回产权,虽然没有药店的名称,但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乾寿堂。现在药店由徐贤焕的大女儿经营。因为圣旨门街日渐冷落,药店也是惨淡经营。
乾寿堂药店第六代掌柜徐丽君
改革开放初,徐贤焕在温州市区又开了两家药店,一家在株柏路,一家在龟湖路,分别由第三个儿子和第四个儿子经营,生意还算不错。徐贤焕的孙女从温州医科大学毕业后,在温州附一医当护士,孙子在读大学中医专业。
徐克箕的大女婿解放后是温岭人民医院副院长,当地著名的外科医生。徐克箕的外孙也在温州第二医院化验室工作。徐克箕大房长孙徐顺捷自学中医药,开了中药店,并坐堂行医。从徐思滔开始,徐家一家七代人从事医药行业,前后近200年,且医脉还在徐家绵延。
现在,乾寿堂药店象字辈和贤字辈都已亡故。唯有徐克箕二媳妇潘青娥还健在。徐克箕大儿子家也子孙众多,枝繁叶茂。
从枫林曾经百年药店乾寿堂传承历史中,我们可以窥见枫林徐氏900年文化的痕迹。
来源/
作者:戚益农/文 徐宁龙/摄
编辑/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