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金庸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汉族,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与黄沾、蔡澜、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金庸享有三个“第一”盛誉,即:香江第一才子(指才华)、香港第一健行(指社评)、世界第一侠笔(指武侠)。
金庸祖籍为江西省婺源县,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宁。查家为当地名门望族,有“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之誉。历史上查家最鼎盛时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之说。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穆旦)(20世纪40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长查良钊。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为新中国的成长作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和功勋最为卓著的人民科学家,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的钱学森是他的表姐夫(表姐蒋英,钱学森夫人,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著名钢琴家和歌唱家)。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他的多篇小说被选入课本。
1937年,金庸考入衢州一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15岁的金庸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合高中,那时他17岁,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另一说是写情书。)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 *** 职业学生不满投诉被勒令退学,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当翻译。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姚馥兰的意思是英文的Your friend.(你的朋友)。1955年开写《书剑恩仇录》,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所用笔名为林欢)。
建国不久,金庸为了实现外交家的理想来到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从而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
1959年离开长城电影公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又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金庸任董事长期间,《明报》成为香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报》。其对中国时局的预测和分析,是其它报纸不能比拟的。《明报月刊》则是华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对大中华关怀,深受全世界华人好评。
金庸从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写武侠小说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称的字首,可概括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越女剑》。1972年宣布封笔,开始修订工作。
1981年后金庸数次回大陆,先后受到 *** 、-等领导人的接见,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6年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1989年辞去基本法委员职务,卸任《明报》社长职务,1992年到英国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凡历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金庸还是香港著名的 *** 家、企业家、报人,曾获香港“大紫荆勋衔”、法国总统“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及两所学院荣誉院士,多家大学名誉博士。
2009年6月,金庸加入中国作协。2009年9月,金庸被聘请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金庸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佛学对金庸的影响很大。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金庸中庸平和的风格。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二、古龙,原名熊耀华,籍贯江西,汉族。1938年6月7日生于香港。
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代表作有《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英雄无泪》等。古龙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使中外经典镕铸一炉,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少年经历1938年6月7日,生于香港。
1950年,定居台湾,就读师院附中(今师大附中)初中部。
1954年,考上成功中学(高中)开始大量写诗,投稿蓝星诗刊、成功青年等。
1955年,在晨光杂志发表小说《从北国到南国》,笔名古龙,开始了他的职业写作生涯。关于古龙笔名的由来,有说法称古龙一女友叫古凤,才起名为古龙。
1957年,进入淡江英专(即淡江大学前身),就读夜间部英语科。
武侠创作1958年,古龙弃学,与 *** 郑月霞(莉莉)同居于台北县瑞芳镇郑家。为了谋生,开始从事武侠小说创作。
1960年,出版武侠处女作《苍穹神剑》。
1960年至1963年是古龙的潜伏阶段或试笔阶段,发表了《孤星传》、《护花铃》等十余部小说。在此期间,由于大量接触外国文学,古龙的作品沾染上许多西方文艺色彩。 1963年起,古龙接-表了《情人箭》、《大旗英雄传》、《浣花洗剑录》、《名剑风流》、《武林外史》和《绝代双骄》等六部长篇,跃登为四大天王之一。
1964年至1966年,发表《浣花洗剑录》,为古龙小说创作的里程碑,其首次模仿了金庸《倚天屠龙记》中提出的“无招胜有招”,并且向《宫本武藏》等日本时代小说取经,探索武道(天道),另辟武侠蹊径,由此开始了古龙独特的武打描写方式。
1966年,发表《武林外史》,奠定古龙武侠小说的“浪子”风味,强化了《名剑风流》的现代感。
巅峰时代《绝代双骄》有明显的寓言化倾向,是第一部大红大紫的长篇武侠喜剧。香港知名作家倪匡替明报邀稿《绝代双骄》,从此和古龙结为莫逆。
1967年,《铁血传奇》(后更名《楚留香传奇》)集武侠、文艺、侦探、推理、寓言于一身,自立门派,树立新派掌门人的标杆,也开启了往后十余年的黄金时代。
1969年,古龙就替导演徐增宏写过剧本《萧十一郎》,这也是第一部先有剧本再有小说的武侠名著。
1976年,香港邵氏以《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为底本拍摄电影,开创了武侠电影的又一次高峰,也缔造了古龙的电影时代。 衰退阶段1977年,古龙染上肝病,其健康逐渐走下坡。
1979年,《英雄无泪》完成,进入衰退阶段,创作锐减,代笔横行。
1980年底,在北投吟松阁饮宴时遭人砍伤(吟松阁事件),失血2000cc,又输入带有肝炎的血液,从此健康更加恶化。
风流才子
古龙生前情归多处,因逃避兵役问题,而没有身份证,年轻时与郑月霞同居,生下长子郑小龙,依中华民国当时民法为仪式婚,故这段有公开仪式及两个以上的证人即为有效婚姻,唯逃兵问题致使郑小龙从母姓取得户口,郑后来却成为警察,更一度是 *** 的贴身保镖。
后来又迷上中日混血儿的 *** 叶雪,未几分手,育有一子叶怡宽。
1976年以假身份证办理再婚,对象是年轻的梅宝珠。宝龙电影公司即取自夫妇之名。但古龙重友情而轻妻儿,不善经营婚姻,几年后便以离婚告终。
古龙第二次结婚,妻子就是于秀玲。据说不但漂亮,而且文静,是典型的江南少女。她爱好文学,通过阅读小说而知道古龙,因为喜欢他的作品而爱上他本人。爱情与崇拜混合,偶像与实际形象混淆。
晚期女友不计其数。
古龙的弟子丁情说:“因为古大侠寂寞,所以他便追求新奇,所以他的婚姻不能长久。古大侠生性是浪子。”
嗜酒如命
古龙常年酗酒,过量的杯中物损害了他的肝脏,终于导致肝硬化晚期发作。住进医院后,在朋友的劝导下,戒了半年酒。但身体稍稍好转,又恢复了过去的神勇,终因肝昏迷再次入院。古龙平时以酒当水,成箱地购进“xo”白兰地,花在酒上的钱不计其数。酒来就干,头一仰就是一大杯。
但在写作时,却是滴酒不沾。就像楚留香与人比武时绝不沾酒。他写作时喜欢抽烟。右手握笔,左手执烟,一根接一根,抽个不停。写一个通宵、可以抽掉两包香烟。
晚年的古龙坚决不愿做手术,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病情缓解后,耐不住寂寞,坚持要出院并再次酗酒,导致食道破裂。 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静脉出血,古龙在台湾去世,终年48岁。
他死后,生前友好为纪念这个“酒国烈士”,特意花了30万台市购买近50瓶“XO”白兰地,陪同古龙羽化到另一个世界。
作家倪匡在在古龙葬礼上送一副挽联:“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重病逝世
1985年9月,古龙临终前的最后一个星期,曾写了一幅字给前来探望他的林清玄,“陌上花发可以缓缓醉矣”。古龙死后,朋友决定买48瓶XO给古龙陪葬,林清玄担心埋了4000台币一瓶酒的墓地会被盗,建议把酒瓶的盖子打开,引得他们共同的朋友开玩笑,过个几十年,这便是陈年老酒了。 1985年9月21日,古龙因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下午六时不治,享年四十八岁。
古龙一生创作的武侠小说高达七十余部,代笔、冒名之伪书更超过百部。古龙去世后,作品出现版权纠纷,亲友和出版商之间存在多起官司,影响了古龙作品的传播。
今古龙长子郑小龙和三子熊正达已握手言和,期待再现古龙小说的繁荣局面。
三、梁羽生 (1926~2009)
原名陈文统。广西蒙山人。1945年入广州岭南大学经济系学习。曾任《岭南日报》。1949年后历任香港副刊,南方学院讲师,香港《大公报》撰述员,后从事写作。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0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梁羽生为人正派,创作了三十余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
著有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草莽龙蛇传》、《七剑下天山》、《塞外奇侠传》、《侠骨丹心》、《风雷震九州》、《鸣镝风云录》等。
梁羽生的功绩,在于开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新派”不仅是他们自命的,也是得到社会承认的,旧武侠小说虽也热火朝天,但自始至终为新文学所瞧不起,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当时自命为大雅的报纸和自命为大报的报纸,都不屑于刊登,武侠的读者,还缺少知识分子,而主要是下层的“识字分子”。当时武侠小说的地位,犹如流浪江湖的卖解艺人,看的人虽多,却始终算不得名门正派,梁、金一出,局面顿时改观,各大报也都以重金作稿酬,争相刊登,读者也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港、台、新、马,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世纪。随后,关于武侠小说的专门研究也渐成热潮,与纯文学相比美。
梁羽生在评武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艺》上发表过一篇署名佟硕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论》,其实就是梁羽生所写,他说:“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 ‘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这个观点至今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