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银川提升为二线城市,银川属于二线还是三线,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银川提升为二线城市,银川属于二线还是三线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银川提升为二线城市,银川属于二线还是三线

新中国建立初期,银川市工业十分落后,1949年工业企业只有31家,且多为手工业作坊。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1956年通过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银川市逐步形成了以手工业联社为基础的地方工业。

1958年,宁夏 *** 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作为自治区首府城市,在国家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特别是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实施空间平等的区域战略,全面开展了三线建设,银川地区作为“大三线”范围,借助工业企业内迁,建立起了一批以食品、皮革、农业机械、化工等工业为主的工业格局,初步形成了银川地区的工业体系。

上世纪60年代贺兰山大水沟西北轴承厂

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形势紧张,中苏两党矛盾进一步激化,1962年10月发生了中印边境武装冲突,我国进行自卫反击。 *** 民党当局趁大陆出现暂时经济困难和中苏关系破裂,于1962年初频繁向大陆派遣武装特务进行颠覆活动。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的国防战略从和平时期转入临战状态。

而当时我国大部分工业集中在沿海,以及靠近苏联的东北地区,1964年4月,中央军委总参作战部从备战的角度向中央提出报告,认为全国1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集中了约60%的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人口、铁路、桥梁、港口均集中于大城市,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

根据中央军委的报告,党和国家把经济工作中的战备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开始了新形势下对国民经济的再次大调整。

8月,中央作出集中力量建设“三线”大后方的决定,一线、二线即东部沿海地区建设采取停(停建一切新开工项目)、缩(压缩正在建设的项目)、搬(将部分企事业单位整建制搬迁到“三线”)、分(把一些企事业单位一分为二,分出部分迁往“三线”)、帮(从技术力量和设备等方面对“三线”企业实行对口帮助)的方针,“三线建设”(“一线”指位于沿海和边疆的前线地区;“三线”指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省区及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后方地区;“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其中川、贵、云和陕、甘、宁、青称为“大三线”,一线、二线的腹地俗称“小三线”)正式开始。

10月30日,中央批准并下发了国家计委提出的《1965年计划纲要(草案)》,确定了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指导思想:争取时间,积极建设三线战备后方,防备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

其总目标是:要采取多快好省的方法,在纵深地区建立起一个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工业基地。

其原则是:“分散、靠山、隐蔽”,有的还要进洞(史称“散、山、洞”)。实现搬迁项目“大分散、小集中”的目标,实际上也是国民经济继1963年调整结束后的又一次大调整。

在“三线建设”全面启动前,1964年3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来宁夏视察。

*** 对宁夏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强调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宁夏的社会主义建设。

*** 的指示体现了 *** 中央、国务院对宁夏各族人民的关怀,对宁夏推进“三线建设”,全面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实际上, *** 等 *** 来宁,还有指导“三线建设”的重要任务。

1964年11月,银川市委成立了支援“三线建设”领导小组。

1965年2月8日, *** 中央西北局发出《关于加强三线建设领导的决定》,指出:一要加强对“三线建设”的领导;二要大抓基本建设;三要做好迁建工作;四要加强原有企业的工作和交通建设;五要加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六要千方百计发展农业。

为了贯彻中央和西北局的方针、政策和指示,自治区党委发出《关于加强基本建设指挥部领导的决定》,银川市委对支援“三线建设”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由市委副书记陈玉田负责此项工作,选调了5名干部充实小组成员力量,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965年8月,全国工业搬迁工作会议以后,以迁入企业建设为特征的宁夏工业掀起了自治区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建设 *** 。

针对宁夏经历了1954年省建制撤销和1958年自治区成立的区划变动较大、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现状,国家在调整全国工业建设布局中,国务院有关部门决定在宁夏安排一批列入“三线建设”范围的重点建设项目。

银川“三线建设”领导小组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有关指示精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如何积极配合自治区党委做好迁入职工、设备的迎接、安置工作。

在“三线建设”迁建过程中,积极做好搬迁职工的思想工作。搬迁职工从沿海城市来到宁夏,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了很大的情绪波动,如长城机床厂的职工迁入银川后,认为大连是海滨城市,气候好,交通便利,住宿条件好,而银川风沙大,气候多变,交通不便,思想波动比较大。

为了打消职工思想顾虑,安下心来搞建设,组织职工学习先进,学习大庆人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学习毛主席著作,规划新厂远景,使搬迁职工深刻认识到“三线建设”的伟大意义,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发扬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长城机床厂在新厂建设中,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用捡来的旧砖砌隔墙和火炉子,用废木料订床板,从筹建到投产只用了56天,原厂房改造工程用了一个半月,使搬迁计划如期完成。

机床厂的干部、工人,包括家属在内,进入新厂很快投入了设备装卸、安装、修配房屋等工作,不分昼夜地干,虽然工作艰苦,但大家任劳任怨,职工集体写了一首诗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锦绣山河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来支宁多光荣,建设祖国雄心大。远离东海五千杭,塞北江南把根扎。东海岸上迎朝阳,贺兰山下送晚霞。天不怕地不怕,风沙雷电任凭它。我为祖国献机床,哪里需要哪安家。”

因此,在迁出省、市党委 *** 和区、市党委 *** 的相互配合下,在人员设备接送、迁建企业动工等方面都进行得较为顺利,许多企业创造了当年破土动工、当年完成基本建设、当年投产的记录。

上世纪70年代的宁夏长城机床厂

从1965年下半年起,“三线建设”中一批被列为国家或国务院有关部委重点企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在银川地区陆续顺利建成投产。

其中包括:1965年10月25日,由大连机床厂迁建的以生产数控车床、仿形车床、组合车床、铣端面钻中心孔机床等为主的长城机床厂在银川建成投产;

1965年11月15日,由大连起重机器厂迁建的以生产起重机、加速器等为主的银川起重机器厂在银川建成投产; 1965年12月31日,由青岛橡胶二厂和沈阳第三橡胶厂部分合并迁建的以生产载重汽车轮胎、轻卡汽车轮胎、轿车轮胎、航空轮胎、子午线轮胎、农用轮胎及航空轮胎翻新等为主的银川橡胶厂在银川建成投产。

1966年2月,由大连仪表厂迁建的以生产插入式、圆环式涡旋流量计等流量、压力类仪表为主的银河仪表厂在银川建成投产;1966年12月,辽宁瓦房店轴承厂搬迁至宁夏、建设代号为“102”的西北轴承厂建成投产。

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中“打倒一切”“全面内乱”最严重的1966年夏至1968年秋的剧烈动荡之后,从1968年第四季度开始,全国局势开始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短暂间歇时期。

1969年,随着中断了两年的全国计划工作恢复,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三线建设”又继续进行。

1969年9月12日,由沈阳中捷人民友谊厂迁建的以生产全国主要机床厂所需的机床铸件为主的长城机床铸造厂在银川建成投产;

1970年4月10日,由山东“732”厂迁建的以生产军用配套设备等为主的胜利阀门厂(代号9922厂)在银川建成投产,1984年3月更名为兴庆机器厂等。

银川地区“三线建设”,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及大量投资,由于全国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援以及广大建设者们艰苦创业,也由于银川各级领导及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银川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改善了银川的工业格局,增强了银川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

这批“三线建设”中陆续建成投产的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较先进的经营管理能力,不仅填补了银川新兴工业的空白,而且相应地促进了其他各项事业的建设,使银川市工业门类增多,规模扩大,完善了银川的工业体系,补充和扩展了趋于合理的工业布局,增强了地方经济实力。

在“三线建设”迁建企业的带动下,银川标准件厂、银川机床修配厂、银川电线厂等一批中小型配套企业先后建成投产,增强了工业企业相互协作的能力。

1969年2月,银川机修厂建成,铸钢车间炼成了第一炉钢; 1970年底,银川糖厂建成投产,生产出“六盘山”牌白砂糖,结束了宁夏没有制糖工业的历史;同时,自治区根据中央支持地方兴建小三线建设的有关政策,凭借宝兰铁路通车的历史机遇,在银川兴建了棉纺厂、氮肥厂、毛纺厂、电表厂、机床维修厂等不同产业门类的27家工业企业。

银川市也兴建了轴承厂、亚麻厂等5家工业企业,街道、机关、学校、人民公社还兴办了一大批集体企业。

截至1970年,银川地区有工业企业199家,其中市属工业企业156家。工业产值达到25969万元,比1965年增加了9479万元;市属工业企业产值达9999万元,比1965年增加了121万元。

促进了银川交通邮电事业发展。继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又修建了银新铁路。

航空事业也开始发展,北京—包头—银川— *** 航线通航。1965年,银川市有货运汽车118辆,是1962年的2.5倍,货物运输量达77.6万吨,是1962年货运量的2.82倍。

1975年9月,银川市自行设计、施工,采用箱涵顶新技术的纬六路与包兰铁路立体交叉工程建成通车。

上世纪70年代的银川火车站

银川毛纺厂老照片

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在“三线建设”中迁建的银川橡胶厂,是化学工业部民用轮胎、航空轮胎重点生产厂家,也是全国唯一翻新飞机轮胎的企业。

自建厂初期1965年至1985年,共向国家上缴利税5.61亿元,为建厂投资总额的25倍,该厂优质产品产值占年工业产值的67.7%,产品畅销全国26个省市,并远销苏联、日本等12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银川市相继建成投产了化肥、氮肥、胶带、日用化工等工厂,实现了银川化学工业从粗加工向精细加工转变。银川的化学工业发展较快,1965年至1970年,平均每年递增37.4%。

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银川氮肥厂

填补机械工业的空白。

银川的机械工业始建于1965年,得益于“三线建设”。在“三线建设”期间迁建的长城机床厂、银川起重机器厂、银川长城机器制造厂、西北轴承厂等,成为国家的骨干企业。

长城机床厂是机械工业部机床生产行业的骨干企业,也是自治区最大的机床生产厂家。1965年至1985年长城机床厂共生产各种金属切削机床5451台,其中供外贸部门出口的机床316台,累积实现利润7229万元,相当于国家建厂累积投资的3倍。

主导产品仿形车床的产值产量在国内同行中居领先地位,是我国最早研制生产数控车床的厂家之一,所产CSK20型数控车床,为我国第一台通过国家级鉴定合格的产品,所产CK3772型数控车床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CK7815型数控车床获1983年国家优质新产品金龙奖。

银川起重机器厂从1958至1985年,经过20多年的改造、新建和扩建,有职工2000余名,有固定资产3300余万元,具有年产起重机200余台、减速器500台、总产吨位5000余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机械制造工业的重点企业。

银川长城机器制造厂是机械工业部的重点企业之一。1961年至1985年,在技术改造、工艺、材料等方面取得科研成果45项,部分成果获自治区及机械工程协会科研成果奖。

西北轴承厂是全国机械工业轴承生产的骨干企业。所产轧机压下轴承为国内首创,广泛应用于铁路车辆、石油、化工等行业。

1970年7月,银川汽车修配厂成功试制出了“六盘山”牌4吨载重汽车。

1965年至1970年,银川机械工业平均每年递增15.7%。

银川机修厂老照片

扩大了银川城市规模,增加了城市人口,改变了银川人口结构。

“三线建设”前,银川铁路沿线以西,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戈壁滩。

随着大批沿海地区企事业单位的迁入,一大批职工家属也跟随到银川安家落户,大部分集中在银川市铁路以西。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指示精神,要妥善安置随迁家属的就业和生活问题,1966至1968年在现在北京西路以北,南梁农场以南;宁夏大学以西,西干渠以东广大地区兴办企业、机关、学校、家属农场,解决了企业、机关、学校、家属的就业问题,也形成了一个新的区域,称为“新市区”。

经过几年的建设很快成了银川地区的工业小区,使城市面积扩大了一倍。1970年,银川地区总人口488877人,比1965年增加了10万余人。而大批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的到来,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银川人口结构,提高了人口素质。

文章选自《 *** 银川历史纪实》一书

更多银川提升为二线城市,银川属于二线还是三线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