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暑假时间
“神兽”出笼
孩子们离了学校的监管
家长又忙于工作
暑期就成为
青少年安全事故的高发期
看看以下案例
⬇️ ⬇️ ⬇️
近日,湖南怀化某乡村路段,一个小男孩突然从草丛中冲向马路,被一辆行驶中的小车当场撞飞。
据驾驶人杨某回忆,自己当天途经该路段时,因为孩子个头小,加之路旁边草木茂盛,没能看见蹲在马路旁边玩耍的孩子,尽管紧急刹车但已经来不及。所幸经及时抢救,孩子已脱离危险。
// 安全提示
不在马路附近玩耍打闹,不要翻越道路中央护栏和隔离墩,不要横穿马路。孩子们过马路前,要学会“一停、二看、三通过”,过马路时切忌猛跑、横冲直撞或忽然折返。
4月14日,海南省保亭县交警巡逻时发现,1名未成年人驾驶电动车搭载3名同伴且均未佩戴安全头盔。经询问,驾驶人与搭乘的3人均未满16周岁。
// 安全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允许骑自行车上路,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允许骑电动车上路。搭乘摩托车、电动车要戴上合规的安全头盔。
未成年交通安全事故的根源
往往是家长安全防范意识的淡薄
家长一定要注意
以下交通安全细节
宝爸宝妈们牢记!!
01 过马路不放手,牢牢握紧手腕走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仅仅只是“牵”着孩子过马路,其实没那么“安全”。一旦孩子挣脱大人跑上车来车往的马路,很容易会发生事故。
因此,作为家长,在带孩子过马路时,应牢牢握住孩子的手腕,这样再活泼好动的孩子也很难挣脱。
02 孩子不能坐副驾驶座,乘车当坐安全椅
孩子无论独自乘坐,还是被家长怀抱着坐在副驾驶座上,都无法抵挡急刹车时的惯性作用,一旦急刹车,极易导致孩子与挡风玻璃碰撞或直接飞出车外。
实验模拟:突然的冲击会导致孩子从家长怀中飞出。
若是乘坐配备安全气囊的汽车,气囊弹出时的冲击力极大,它虽然可以保障成人的安全,但由于孩子上身较矮,一旦发生危险,气囊弹开的位置往往是在孩子的头部。非但保护不了孩子,反而会造成伤害。
// 安全提示
4岁以下儿童必须坐儿童安全座椅,12岁以下儿童不能坐副驾驶。
03 不让孩子乘坐超员车
多载一个都不行!小孩超员也是超!孩子占位虽小,但危险不容忽视。
在车辆设计中,每个座位都设有相应的安全带,而超出的人员处于完全无保护状态。超载的孩子或者婴儿,在出现事故时,是完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只要车辆发生急刹、急转弯或者碰撞,就会受到伤害。
因此,出车前一定要注意严格按照车辆的核载人数来乘坐,如果坐不下的话,应该分车出行或者分批次出行。切记,当事故来临时,不管你是大人、小孩或者婴儿,有一个算一个!
// 安全提示
彻底杜绝乘坐超员、非法营运车辆,切勿贪图一时方便,或者存在侥幸心理。
04 不要让孩子爬天窗或探身车外
乘车时,把头、手等身体部位伸出车窗或天窗,是极其危险的做法。车辆在行进的过程中,伸出窗外的身体部位很可能会与旁侧的树枝、交会的车辆以及其他车外物体发生擦碰,造成危险。
05 不要让孩子在车里嬉戏玩闹
家长有时为了不被打扰、全神贯注地开车,常常让孩子在后排座位上独自玩耍。车辆在行驶时,孩子肯定会随之东倒西歪,如果撞到车内硬物的话,很容易让孩子受伤。
在乘坐地铁、高铁、飞机等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时,家长也应多加以看管。不要让孩子在车厢等公共场所上下攀爬、嬉戏追打,不当放任“熊孩子”胡闹的“熊家长”。
不打扰他人的同时,也杜绝小朋友在车厢内乱爬攀越时潜在的安全隐患。
06 不要让孩子在车辆附近停留
车辆存在盲区,且孩子们身形较矮小,驾驶人倒车一般会看一下后视镜,但只能看到侧后方,看不到正后方;即使有倒车雷达等辅助装置仍不能避免盲区;开车前应观察车四周。当您照看自己的孩子时,应随时保持在视野范围内。
07 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天气酷热,封闭的汽车车内温度极高,在阳光的照射下,密闭的车辆内的温度会快速升高。高温、缺氧等情况可能随时会酿成悲剧。
另外,出行旅游
乘坐公共交通
也千万要教育小朋友注意安全
◆ 坐地铁过闸机时
家长们应该手抱小孩,或将孩子搂在身前,待验票闸机扇门开启后,一起快速通过即可。或者可以求助附近的工作人员予以帮助,千万不能让小孩自己过闸机,以免被夹。
◆ 搭乘扶手电梯时
家长需要留意孩子的鞋带、裙摆,以免卷入缝隙造成伤害。同时要提醒孩子们不要依靠侧板,更不能在入口范围处逗留、嬉戏。
◆ 上下列车时
候车时,不能越过网色安全线。上下车时小心列车与站台之间的缝隙,孩子脚小,一旦踏空很容易卡住。
◆ 在车厢内
戴好口罩,切勿大声喧哗、来回奔跑、嬉戏打闹。
千万记住
危险面前无侥幸!
家长的安全意识
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