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洪涛 通讯员 万森 蒋子翘 高远
她带领团队研发了全国首个家事案件要素式智审系统;
她办理的江苏撤销监护人资格后支付抚养费案入选“全国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
她参与主创了民法典普法剧《第十五法庭》;
她发出的司法建议获评江苏法院优秀司法建议……
她就是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红花人民法庭庭长王冬青。近期,王冬青获评“南京市第二届最美法官”。
基层法庭审理的案件,类型繁杂,也时常面临着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王冬青总爱“琢磨”这些新问题、新案件。
早在2017年,时任秦淮区法院少年家事庭庭长的王冬青就带领团队,全面梳理了3106起家事案件,参考了2059份裁判文书,整合了47部家事法律法规,推出一套《家事案件裁判要素审查表》。该表适用于离婚、子女抚养、彩礼、继承、人身安全保护令等6大纠纷类别、24类民事案由,为全面开展家事案件要素式审判工作提供了崭新的裁判工具,并入选南京法院“十大基层创新项目”。
不过,对于红花法庭审理的案件,王冬青却称不能照搬照套。“不太容易像家事案件那样进行类型化处理,许多不动产案件的裁判尺度还需要多花心思研究与把握。”
2021年9月,王冬青被任命为红花法庭庭长。
在王冬青带领下,红花法庭资深法官和年轻法官结队组合,着力整合辖区纠纷的类型化案件和裁判思维,正逐步走出了一条立足案件审判、化解矛盾纠纷、服务区域发展的新路径。
“三个80后,一个70后,两个60后。”在王冬青看来,老法官工作经验丰富,阅历丰厚,做当事人工作是一把好手,对于把握案件裁判方向特别准,而年轻法官则创新能力强,有干劲。
案多人少节奏快,王冬青也身处其中。年轻法官遇到的难题,这位庭长也时常遇到。说起社会矛盾和压力涌向法院,王冬青忍不住吁了一口气说,每个法官的压力不小,我要带领大家减压。
减压的不二法门:带头办案+方法指引。
每周,在她的组织下,红花法庭通过案件讨论会的方式,将类型化的案件进行总结,对个案规范,让大家形成共识。
在挑战中练就啃下“硬骨头”的本领,王冬青坚信“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