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余水清,字无渔,号峻林居士,古今堂堂主。1971年生,祖籍内江,遂宁蓬溪常乐镇拱市村人。
自幼习画,束发之年得内江画家刘光璧先生教授传统山水。从唐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宋四家”、“元四家”,明代“吴门四家”之吴门画派、再到清代袁江、袁耀父子的界画艺术等大家之作,皆潜心临摹学习,力求得其精髓融会贯通。
“师古人亦师造化”是余水清学习绘画艺术的宗旨,主张艺术创作要做孜孜不倦的“苦行僧”。
2010年,余水清启动创作《中国城市山水画卷传世工程》画卷,多年来已经为十多座城市完成巨幅国画长卷,这些作品已经成为城市文化艺术名片广泛推广。
艺术成就
1989年 水墨画《千里江山图》荣获内江市首届书画展一等奖。
1992年 国画《咏松图》入选中国书画精品,赴日本参展,收藏于日本国家画院。 2005年 界画《阿房宫图》国画作品入选《中国书画名家作品赴德国艺术交流邀请展》。 2008年 《早秋图》荣获内江市港华杯书画摄影大赛优秀奖。同年受聘于威远县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国画班,多次被评为优秀导师。
2008年 移居书画之乡遂宁市,创作了系列国画作品,其中《遂州十二景》作为市志史料存入市档案局。
2009年 创作《神奇遂宁,八大奇观》等系列国画作品。 2009年 与中国拱市村合作建立拱市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任创作中心主任、首席画家。 2010年 启动创立《中国城市山水画卷传世工程》大型国画长卷工程。 2010年至2012年 应广元市 *** 邀请,受聘广元皇道文旅公司,创作了《剑门微雨图》、《天下蜀道图》、《葭萌太极图》、《朝天明月峡》、《青溪八景图》、《皇泽天曌图》等反映中国蜀道历史文化题材作品。
2011年至2012年历时两年完成巨幅长卷《剑门蜀道全图》(1200cm×80cm),百岁老人马识途先生题写“中国蜀道”,“中国古城之父”、八十高龄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先生亦为之作序。
2012年 作《涪江遂宁图》,以浓厚的城市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工整细腻的界画表现亭台楼阁、古镇城郭,与传统的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和各种水墨皴法相结合,展现遂宁悠久人文历史。
2013年 应邀为纪念 *** 诞辰120周年,创作大型国画长卷《韶山春晖图》。 2016年与益友补劲松先生创立四川天下图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艺术生涯
余水清自幼便喜涂鸦,因与本地画家刘光璧先生同乡,遂拜刘光璧先生为师,潜心学习中国工
笔山水画,从传统中探索艺术。从展子虔的《游春图》,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大家作品到民国大家吴湖帆、张大千等艺术大家的代表作,余水清皆对其潜心研究,反复临摹,从中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底蕴与绘画艺术精髓。
余水清每每见到画风秀丽丰腴,清隽雅逸之作品,总是手追心摹,乐此不疲;同时广习博收、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寓古于新,努力继承吴派与界画个性化语言与传统,又融入时代特征,升华与纯化绘画风格,让自己的作品雅俗共赏。
在研究和学习吴门画派代表人物“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时,余水清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憾。“吴门四家”中沈、文、唐三家共同特点都属文人笔墨,画风具有写实的细腻和真实,所画山水既能表现雄伟险峻的北方山川,也能描写清雅秀润的南方风景。他们运用熟练的手法,描写周围的园林景物,把表现文人生活题材的山水画提高到新的水平,开拓了宋元以来山水画的新境界。
深受吴门画派影响的清代界画大家袁江、袁耀父子的作品则是余水清另一个临摹学习的主要对象。袁江、袁耀父子不但继承了唐、宋以来前辈画家的优良传统,并且努力创新,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山水楼阁界画,以画风严谨的山水楼阁界画独树一帜,使传统界画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成为清代画坛一个重要的流派,袁氏父子以“有清一代推为第一”而闻名于画史。
“师古人亦师造化”这是余水清学习绘画艺术的宗旨!当今画坛,习界画之人屈指可数。学习界画不仅要有扎实的传统功夫积累,创作意境的深度感悟,还需要沉着稳健细致的心态和充沛的体力,而余水清正是这样一位画坛孜孜不倦的“苦行僧”。多年来的努力与追求,创新与完善,让他的艺术风格被业界称为“吴派界画”,作品深受海内外藏家喜爱收藏。
作品欣赏
葭萌太极图
画面解说:
2012年壬辰兔——龙年春作《葭萌太极图》。该卷长500厘米,宽90厘米。此图群山环水,重点突出昭化城镇建筑,以绢本设色,透出古朴的气质。
画面造型优美,呈高低之势。高山施以大小斧劈皴,线条苍劲有力,菱角毕现,峻拔雄伟。远山以淡墨染之,极现连绵辽远之姿。矮坡皴擦并施,施披麻皴等笔法,现矮坡缓和之态。水流汩汩而下,似在尺幅之外游荡回旋,再绕城镇分流,远帆点点,不知其路之尽头。岸边芦苇微漾,舟船数只,有的早已靠岸卸货,有的刚远行归来撑杆停靠,结构刻画工细严谨,帆起帆落,相互对应。沿路前行,但见画家运用“吴派界画”的技巧,将屋宇描绘得精整有致,人物细腻生动,于细微处见充满趣味的情节。推远看,城镇建筑比例精确,建筑物长宽随透视深度而折减,具有极强的立体感,使得此图的界画特点,一览无遗,具有较强艺术效果。
天彭古蜀源
画面赏析:
2017年辛酉鸡年仲夏作《天彭古蜀源》,卷长1400cm,宽90cm。整幅画卷起稿结构清晰、准确;墨稿立骨;罩染薄而均,画面精神透气;色稿层次变化分明,极具空间感。
画卷近景有古木参天,远景有湔江入沱,又以湔江为线,将彭州的新城建设融入卷尾。并结合彭州北高南低的地势地貌,以九峰山为起势,将彭州郁郁葱葱的林木,崚嶒嵯峨的山势,星罗棋布的禅林庙宇及卓尔不群的景区特色纳入画卷之中。
用传统绘画的高远、深远、迷远透出其幽远,远山寥寥几笔,化为皑皑白雪,狭缝之处,水流接云烟,云烟连群山,群山绕建筑,环环相扣,充分表现了画家对彭州美景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偶有使用泼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好的展现出彭州山景的灵动。同时运用 “吴派界画” 独特的表现手法突出丹景山极具唐代建筑风格的金华寺以及白鹿镇极具法式风情的建筑群,体现其似明清古街中呈中轴对称、曲线延伸的建筑特色。
天下蜀道图局部翠云廊
天下蜀道图局部明月峡
蜀山图
画面赏析:
余水清老师于2016年(丙申)年作《蜀山图》,该卷长300 cm,宽68cm,描绘了一幅蜀山巍峨,古柏莽苍的蜀山图。此画大胆取蜀山、古柏为主要景致,采取平远的视角,自近及远,始觉古柏触手可及,亦显山体气势磅礴,给人以登高望远,心胸开阔的心境。古柏姿态优美,若游龙翻转盘绕。又以古拙苍劲的笔调,晕染出古柏穿透岁月,历经世代风雨的沧桑美感。蜀山采用泼彩的艺术手法进行表现,营造出风云变幻的绮丽风光,似山又似云,似云又似天,静中有动,动中含静。高山峡谷间,剑门关关楼影影绰绰,气势不减,同时点题《蜀山行》—《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晚晴诗意图
画面题写:
2014年作《晚晴诗意图》,长66cm,宽40cm,描绘了一幅晴雾晚散,轻幕恋阳的诗意图。
该图采用平远构图法进行创作,层层推进,表现画卷烟林远山遥不知尽的视觉效果。坡石、远峰使用卷云皴、牛毛皴、披麻解索皴等多种皴法结合的方式勾画,笔若毫芒,善变而多样,绞缠若细线,卷曲如蚯蚓,披散似拂尘,灵动但不放肆。远峰聚墨成顶,沉雄苍郁。近坡聚散点苔,气韵深醇。主树不作四株竟作五株,姿势各异,交搭巧妙,劲干虬枝,苍劲古朴。杂草几缕,更显清寂。溪水淌淌,渔翁放棹,烟云蒙蒙,屋舍掩映。淡赭石为主色,间染淡色花青,墨稿苍拙,营造出幽远静谧的氛围。画卷题诗,“书画从来喜沧茫,点树泼墨更有章。休看云雾起得晚,一抹轻幕恋斜阳。”点出此画创作时的意境,诗画一体,亦与画家的自由豁达心境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