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图中穿衬衫者为@三十三寻找真功夫
偏见源于无知,但比无知更可怕。
信息爆炸时代,内容也成为一种“快消品”,当一种被“裁减”过的信息在网络上过度扩散,一些专业、真实、客观的声音往往会被“杂音”所掩盖。微博上有着这样一批“执拗”的人,他们在某个领域有着很深的见解和亲身经历,借力着平台去中心化、开放性的社交传播特性,埋头深耕内容,在浩瀚的网络海洋里,那些有着相同经历、爱好和认知的网友聚集而来,以众智绿色“信息茧房”。只有理性、客观的声音壮大,固有的偏见才会被彻底自然化解。
微博网友@三十三寻找真功夫(下文简称:@三十三) 是一位年纪不大,却充满故事的90后,从少年时代就开始的习武经历,让他结识了很多“武林人士”。他用大量原创实拍的视频,在微博平台上为已有被“污名化”倾向的传武做“科普”工作,无意间成长为一名百万粉丝的大V。在他之前,网红李子柒持之以恒创作各类田园诗意风格的自制美食视频,将中国饮食古文化发扬光大,甚至面向全世界实现逆向“文化输出”。
在@三十三 身上同样有着这种执着和认真的影子,他就像武术界李子柒,用镜头与网友“一起”拜访深藏于全国各地的武术家,带领大家去感受传统武术的真正魅力。
01
从习武到“证”武,再到意外走红
就像大多数90后一样,@三十三 同样讨厌拘束的生活,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建筑、金融、培训、互联网等多个领域,但都没有激起自己真正的兴趣,@三十三 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冥冥中似乎有天意,让自己最终选择了自小就热爱的武术作为事业。
离开了朝九晚五的生活,这位出生于福建龙岩的90后小伙子,逐渐“惹”上了抑郁症,疫情期间的“宅”生活,更加重了他的“烦恼”。
回想起初中时代,@三十三 笑言最初练武是因为受到武侠小说和影视剧的影响,希望练出轻功以 *** 逃学。后来就是在觉得苦闷的时候,练一练疏导下身心,他觉得只有在武术世界里才能得到宽慰和快乐。
现代商业社会的生活节奏很快,需要长时间练习、浸淫,源于战场“杀人技”却不再适应当下社会环境的传武,影响力逐渐式微,可在社会里仍有许多像@三十三 一样“痴迷”武学的爱好者。
中国武侠影视作品的繁荣,扩大了传武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然而大荧幕作品出于“卖票”的考虑,对武术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化处理,无形中也加重了传武的神秘感。
@三十三寻找真功夫 微博截图
一些伪大师的存在,和所谓的武术打假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普通大众对武术的刻板印象,由一种极端过渡到另一种极端。在这种背景下@三十三 萌发和一些武术界的朋友“联手”做直播的想法,这位拥有12年练武生涯,在高考前也不忘“练一练”的年轻人,决定走出家门,奔赴全国各地去探访拍摄无数高手们的真功夫,向社会传递下中国武术该有的样子,为中国武术发声呐喊。于是,他就这样开启了武术自媒体博主这一新的身份。
“武术没有像网上大家想象中的这么一文不值,这么不堪一击。练武人哪怕是蚂蚁一样的草根,也应该有自己的声音。”他跑了全国10来个城市去说服那些民间武术高手,在他的视频里展示真功夫,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而他自己,也见识到了不少能打的真功夫,也跑去合肥拜了师父,学习心意 *** 拳。
从硬气功、轻功的素质训练,到专门从福建跑到合肥拜师学习心意 *** 拳。普通人眼里充满了“神秘感”的传统武术,@三十三 对它却有着独到的认识,这也形成了@三十三 接地气的内容风格。相比于大多数武术类博主搬运或简单展示的内容,@三十三 将重心放在对武术名家的一对一采访、记录之上,从武术的动作和文化角度进行深耕,以第三者角度客观审视这一独具魅力的运动领域。
这一切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三十三 因拍摄前国家散打队总教练开始在微博成名,并逐步接触了更多的民间高手,以其最近做的法源法师系列内容为例,单个视频阅读量一度登上体育榜的前15名,单条微博阅读量达500万。而对他个人而言,虽然做这些事情并没有什么经济回报,但他觉得自己快乐了,不再抑郁,粉丝们的喜爱让他更有动力去为中国武术正名,传承和发扬中国武术和传统文化。
一个月的时间,@三十三 粉丝也从1.9万到78万,目前他在微博上的粉丝数接近百万大关,正在成长为武术领域的头部博主。
“今年突然之间就感觉到好像全国也只有我一个人在做这个事情。喜欢就去做了,可能也是冥冥之中有点命中注定的那种意思。我感觉似乎是我上辈子欠武术的,就当我是来还债的,如果上天让我亏掉所有家财什么也得不到,我也没办法,上天的安排能挣扎吗?人还能大过天吗?”@三十三 说,他走上武术博主这条路似乎感到了一种命中注定。
当问及坐拥百万粉丝变现是否可观的时候,@三十三 摇摇头说,暂时还没有商业化,所以其实并没有什么收入,靠家里接济,好在父母很支持他做这些正能量的事情。“有时候喊没钱了,偶尔也会有兄弟们在微博上直接给我发红包接济,也就我现在还单身,要是有老婆,肯定打死我。”@三十三 说这些时候,我没感到他的抱怨,相反是一种洒脱和快乐。
从采访中,我感觉似乎他不愿意过于商业化,这源于师父对他言传身教的“武德”。
“我师父就是始终守着一种道德标杆,我不管外界怎么讲,可能我的日子会过得非常烂,然后可能我会过得很苦,但我就要守住这个,必须在我的道德框架以内,要不然你给我什么我都不要。”@三十三 深受师父的影响,不愿过多出镜表现,也没有在直播上求打赏,更没有去过多探究商业化的路子。
“因为觉得这可能是对我个人的修行。我自己知道我这个人还太年轻,自我感太强了,如果一旦膨胀起来,哪怕是一点点,马上就尾巴翘上天,根本收不住。”@三十三 笑着说,他对自己的认识无比清醒。
02
小众文化如何“破圈”?
喜爱不等于盲目,@三十三 的个人微博主页上,粉丝能够看到很多“一手”的民间高手视频。例如,“法源法师劈崩拳的教学示范”、“著名搏击防身李峰讲擂台与街头防身的区别”、“广西狼兵的武技”等内容,给予传统武术爱好者、普通用户一个全新视角,去深入了解,不吹捧、不贬低。
此之外,对于中国武术界的种种“闹剧”,他也从不吝啬以客观的视角去评价。可这些并不等同于否认传统武术的价值,@三十三 以他福建当地所见证的曾经延续了数百年的宗族械斗历史举例,(在古代)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生死存亡:“当年如果练不好(武术)真的会死人的。”面对传武当下的困境,他忧心的是传承的问题,在微博上@三十三 不仅仅收获了百万粉丝,也认识更多同他一样热爱传武的博主,他相信传承仍然不会断。
走红之前,@三十三 自己出钱出力找武术名家、拍摄、剪辑,可在大多数平台上播放量仅有数百,转发评论更是寥寥无几,也经常遇到被嘉宾拒绝的情况。微博天然的社交属性、开放性和平台资源及传播能力,让他一步一步找到了“归属”,微博的百万粉丝占到全网九成。
像@三十三 一样,许多钟爱某项“冷门”运动的博主,也是在微博平台上从一开始分享小众爱好,逐步进入大众的视线,成为一个细分领域的“网红”。
@机长-truth 微博截图
例如@木村Wild 在微博把跑酷运动带给用户,发布的多个VLOG引起极大反响,半年粉丝涨了74万;@机长-truth 则在微博推广滑板运动,发布的教学视频影响甚广,半年粉丝涨了161万,将滑板运动推向主流;@功夫蛮少 也在微博推广真正的武术,打击骗子大师,推出真正的武术家,净化武术网络环境,一个月粉丝增长12万。
微博去中心化的社交传播机制,促使每一个内容参与者都能培育自己的社交资产。简单翻看@三十三 的微博,除了他自己的原创视频,也拥有大量和“圈内”博主互动的内容。抛开了纯算法的“茧房”效应,也没有纯熟人社交网络固有存在的“冷启动”困境。微博这个至今保持着旺盛活跃度的社交媒体,正在让更多的小众文化,成长为大众文化。
当传播的权力交给了用户,优质的内容才会持续的“破圈”裂变。
03
“破圈”关健:看懂社交媒体三大特征
拥有一百万粉丝的@三十三 并不着急着变现,他将武术类博主的生涯当做一种修行,使命感让他热爱这件事,也“帮助”着他从几月前的抑郁状态里走出来。
这些亲赴全国各地原创实拍各门各派武术家的视频,没有做一些刻意的美化,如实地呈现了武术真正的样子。真实性是@三十三 众多视频的一个重要“标签”,也让更多的“圈层”喜爱上传武。这些以纪录片形式拍摄、非常写实的视频,就像一把良好的沟通“钥匙”,消解着偏见,也让更多此前对传武“不感冒”的人群喜爱上这种文化,进而加入到这个曾经“封闭”的圈子里。
相比于许多社交平台内容抄袭风、同质化的泛滥,微博去中心化传播特质构建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多元化内容生态。它即是每次热点事件、娱乐话题的“发源地”,也是许多小众文化“吸粉”的舞台。微博之所以能够兼容各种文化在平台上发酵成长,源于该平台三个较为明显的特征:
首先,仍在成长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在一季度财报中透露,2020年3月,微博的月活跃用户数(MAU)达5.5亿,较上年同期净增8500万,其中移动MAU占MAU的94%;平均日活跃用户数(DAU)为2.41亿,同比净增3800万。
移动互联网用户红利天花板早就见顶,可微博去中心化社交媒体平台的魅力依旧,来到2020年无论月活还是日活,皆迎来一定的增长。用户规模足够庞大,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都愿意通过“刷”微博,去了解最新的娱乐新闻、社会热点和各垂直领域的优质内容。
作为仍具备成长潜力的社交媒体平台,充沛的流量,也让各种小众文化在这个生态里也得以获得足够的曝光。
其次,传播方式多样化。相比于各色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上用户能够发布包含文字、图片、文章,以及视频等多种内容形式,是国内唯一的全媒体形式平台,这给予了微博博主们更灵活的“发声”空间。正因为这种载体的便利性,在许多突发的舆情事件,或小众文化圈里的热门事件,大小V们能够快速的产出内容,在微博好友积极的分享、转发和点赞等操作中,极速的形成一个个的“爆点”。
最后,完善的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结合的传播机制。微博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关注博主、话题、超话实现内容的“定制”,每一个微博用户节点都可以看做一个小的中心,遇到了热门话题或优质内容,通过转发机制实现由下而上的传播链条。
同时,微博上的热搜、排行榜、信息流推荐,可以快速地让一些有价值的话题、内容,通过中心化的传播链条迅速扩散到更多的人群。
在算法“垄断”了内容传播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茧房、内容同质化很难避免, *** 眼球成了许多平台的通病,导致生态缺乏应有的“温度”。这种兼具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双向传播机制,保证了平台在社会热点、全民话题上的“快速响应”的能力。
为了“取悦”算法丧失内容独立性的弊病,只要你做的内容有它的“受众”,在这个月活5.5亿的国民平台上,哪怕只是激活1~2%用户的注意力,就是规模达数千万的粉丝。
信息爆炸时代,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快餐”消息,更需要优质的内容。那些由专业人士、行业人士出产的图文、视频,在微博这个平台上,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文化。只有当社会各群体间能够实现及时、有效的沟通,许多“矛盾”也就迎刃而解,无处不在的偏见才会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