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檀香一般指檀香科檀香属植物的芯材。檀香树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有着“黄金树”的别称。它几乎全身上下都是宝,芯材是名贵的中药,而树根、主干可以制作昂贵的工艺品,碎材可以提炼精油,檀香油又有“液体黄金”之称。檀香没有妖娆的纹理,惊艳的颜色,浓烈的香气。但它混元天成、清香淡雅的特性,完美的衬托出中国古典佛、道、儒三大文化的核心理念。
一、中国香文化
香文化在中国有这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时期,“神农尝百草,辨识百香;先民驱虫疫,屡屡起烟霞。”随着时间和文化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香已形成独特的文化。在春秋时香已经有了众多用法,如佩带、入药、熬膏、煮汤、入酒等。屈原在《离骚》中咏叹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从屈原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出,香不但使用方法繁杂而且种类众多,如檀香、蕙兰、艾蒿、白芷等。其中檀香最受文人墨客所追捧。每当进行琴、棋、书、画前必定沐浴更衣点上一炉檀香。这样做除了附庸风雅的表象外,还与檀香淡雅的香气能够提神醒脑有关。每当文人墨客点起檀香,大脑就会清明祥和,在这种状态下吟诗作画,舞文弄墨都会有事倍功半之感。这使得哪怕檀香这种进口香料价钱再高,他们一样会趋之若鹜,不惜重金也要购得。这种现象用现代科学也可以解释,因为檀香中含有安神正定的芬多精。
二、内敛与香气
檀香以其淡雅的香气,自从东晋进入中国以来深受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所追捧。自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儒家思想教导人们,要温和守序,中庸而内敛。檀香的香气正符合这种精神。不论黄檀还是紫檀刚入手时并闻不到有各种香气,只有反复把玩,深入了解,乃至点燃才能了解到他的香气。就算将其点燃,檀香的香气也并不浓烈,犹如一位偏偏公子一般清新典雅。
中国三大古典文化中,道家文化顺其自然的理念,檀香内敛的特性完美提现出来。香而内敛,不张扬、不外现,犹如当年直钩钓鱼等文王的姜尚,愿者上钩。除儒、道两种文化外,檀香更是受到佛家文化的追捧,这种内敛的香气,如同佛家所提倡的清净清修一般,给人以宁静安详。手持檀香念珠,僧侣们可以在这种幽香中获得他们追寻的安详极乐自在境界。
檀香除了被当做香料外,也被用于制作扇子、画轴、佛像等。檀香木又被称为白檀,其木质切面多为白色或者淡黄色,存放时间长后颜色稍深,亮度好。犹如一壶老酒,越是陈年存放,其酒香越是四溢。中国最早有关“檀”的记载,始见于《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其越是陈年,颜色越是厚重的特性,受到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的重视与追捧。
这正与中国古典文化一脉相承,古典文化讲究的就是用时间打磨境界,铁杵磨成针。这与檀香木一样,初见时白中带着略黄,在不断把玩沉淀中,颜色会越发变得内敛深沉趋近于沉稳的暗紫、暗红色。中国最大的一座檀香佛雕,高26米(地上18米,地下8米)现存放于北京雍和宫内。
不管是佛、道、儒哪一种中国古典文化,都是内敛淡然的,檀香从木质到香气,把这种内敛淡然完美体现出来,你不去长时间深入了解它,它绝不会把它清幽的香气与深沉的颜色展现出来,如同一位薄纱遮面的美丽少女,等待着为有缘之人展露她惊世的容颜。
三、平复心灵
檀香除了它的文化价值,其药用价值也受到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的追捧。其谓之“辛,温;归脾、胃、心、肺经;行心温中,开胃止痛”。檀香精油对滋润干燥、成熟的肌肤非常有效,它可以抗皱、收紧细纹、保湿,并起到很好的滋养、抗衰老的效果。与上述效果相比,它对人类的心情也有明显的调理作用,可以缓解人们紧张焦虑的情绪,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平时在室内摆放在一些檀香木制成的摆件就能能人一种平静详各的感觉。这种功效其他香料、木材是做不到。
古代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不管其性格多么飞扬跋扈,都想给在外人面前树立一个沉稳、内敛、彬彬有礼的形象,而檀香本身的淡然气息也有利于形象的塑造,其镇定作用也恰好可以平复他们浮躁的心灵,让他们达到佛家所追寻祥和宁静,道家所提倡的顺其自然境界。
四、结语
儒家提倡仁而爱人,讲究义礼智信,忠孝悌忍;道家提倡道法自然,讲究上善若水,无为而治;佛家提倡缘起性空,讲究无我无相,众善奉行。檀香以其包容性,完美的将三种截然不同又殊途同归的文化融合于一身。正因为其这种特性,古代诗人们对其不吝笔墨,李清照《丑奴儿》里:“笑语檀郎:今夜纱橱枕簟凉”。李煜《一斛珠》道:“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佛、道、儒三家的最高境界,受到历朝历代无数文人雅士、达官显贵的追捧,可那些只存在于理论,属于虚无缥缈的哲学思想境界,想要达到又谈何容易,檀香以其安神包容祥和的特性,使得这些文人雅士、达官显贵,能够暂感受到或者接近道家那些虚无缥缈的境界,这才会使得数千年来檀香文化经久不衰,一直受到文人仕子、达官显贵的推崇和追捧。
参考文献:
1.《诗经》
2.《唐宋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