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在整个职场上,大部分人穷其一生都只达到了胜任的层次,无论这个人是三十五岁还是五十五岁。
这跟我们“听话”的文化有关:贯穿大部分人成长的其实是一种“听话”文化:听话的孩子会受到家长、老师、社会的赞赏和激励,而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则被孤立、批评。
从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听话的孩子由于严格遵守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学习成绩也相对较好。
大部分人其实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也不一定喜欢自己做的事情,只不过是被外界环境“逼迫”,要完成KPI要升职挣更多薪水,要成为大家眼中的好员工、好老公、好同事,所以通过不断地锤炼,慢慢地也就胜任了。
但当胜任以后,通常就没有了动力:反正任务总能完成、干好干坏别人也看不出来,老板也不给涨工资,那差不多就行了!
这个时候就开始想岁月静好,想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想没事带孩子看看电影喝喝咖啡,想人生苦短好好享受。这当然也没错,价值观不同而已。
即便那些过了胜任期仍然想提升的人,大部分也没有坚持下来,因为从能够完成工作任务的胜任期到成为专家这个过程路还很长,而且愈发艰难。
困难一:这个时候当你想去学习,会发现相应的学习资源都很难找,而且越来越深越来越难。并且即便你学了也没有人知道,短期内也没有明显的效果。换个说法是,缺乏反馈,别说即时反馈,甚至长期的反馈都很少。
困难二:这时候要求你不仅仅能解决问题,还要去探讨问题背后的原因。要求你主动去找那些更复杂、更困难的任务和项目,做这样的活动一定很不容易,许多时候你会一筹莫展根本没有思路和方法,但要硬着头皮上。干好了也没有奖励和鼓励,干不好了可能会有许多批评、讽刺甚至要承担责任。
专栏如何真正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作者:知识需要管理49.99币928人已购查看困难三:这个时候要求你思考更抽象、更本质和深刻的内容,要挑战你原来的认知和习惯,甚至会对你的心智模式和价值观产生挑战,你会感觉被冒犯并且深度思考的艰难和压迫会让大部分人拒绝去做这些。
查理·芒格曾经说道: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如果你仅仅想成为一个普通的工作者,解决普通的问题,那你只需要付出一般的努力就可以做到。
但如果你想真正在一个领域和专业上成为高手或专家,那就必须付出相应的成本:
在没有人要求和鼓励的时候仍然坚持学习、实践和思考;在别人去喝咖啡看电影与闺蜜逛街的时候,你还在学习、实践和思考;当你已经被人认可为专家到处是溢美之词和粉丝的崇拜眼神时,你清醒评估自己,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东西不知道,仍然坚持持续的学习、实践和思考。
这一点也不符合普通人的人性,这不是自然的选择,甚至是逆着大部分的人性去选择。
除了没有明确的方向外,欠缺持续学习、实践和思考的动力是大部分人成不了专家的另一个核心原因。到了胜任期后,大部分人虽然也想成为高手和专家,但动力大都不足所以就放弃了,只有一小部分人仍能够坚持下去。
那这个动力来自于哪里呢?
股神巴菲特曾经对一帮听他演讲的学生说过这样的话:
“我和你们当中的每个人其实没有什么不一样。我可能比你们钱多,但是钱并非差别所在。如果你们和我有任何不同的话,那就是我每天起床后都有机会做我最爱做的事,天天如此。如果你们想从我这里学什么,这就是我对你们最好的忠告。”
这话听起来很鸡汤,但也许是真的。巴菲特的夫人说他是一个不能自理的人,因为他不知道家里电灯的开关在哪里。
同时巴菲特基本上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有巴菲特开放自己时别人才能跟他交流,但这样的时间很少。巴菲特的儿子则说自己的父亲是个孤独的人,他的身体一直在家里,但人却在办公室里读书和思考。
巴菲特那么有钱,为什么不去环球旅行寻找诗与远方,为什么不去喝茶打牌与女明星厮混,而仍然每天去做那些我们普通人认为枯燥的事情阅读思考分析!
这大概只能靠兴趣来解释: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并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真正的兴趣当然是人能够“超越胜任,走向专家期”的巨大动力,但许多人的说法是“我上班就是为了钱,不要跟我谈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换句话说,许多人没有明确的兴趣和理想怎么办?
除了兴趣,还有责任和使命!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个人的管理》一书中提到了自己的七次经历,其中一次叫:上帝能够看到神像的背面——
“大约在同一时期,也是我作为实习生在汉堡逗留期间,我读了一本小说,它告诉我“完美”的含义。小说叙述的是古希腊大雕塑家菲迪亚斯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 440年左右,菲迪亚斯接受委托雕塑2400年以后的今天依然矗立在雅典帕台农神庙顶上的神像。
至今,这些神像仍被认为是最伟大的西方传统雕塑作品之一。神像受到了普遍的赞赏。但是,菲迪亚斯前去索要工钱时,却遭到了雅典城司库的拒绝。“这些神像,“司库狡辩道,”高高矗立在神庙顶上,并且是在雅典最高的山上。
除了神像的正面之外,其他几面没人能够看到。而你却雕刻了神像的全身,连没人能够看见的背面也雕刻了,浪费了我们不少的钱财。“
专栏提升深度思考能力作者:知识需要管理49.99币825人已购查看”您错了,“菲迪亚斯反驳道:”上帝能够看到神像的背面。“记得我读这本小说,就在看歌剧《福斯塔夫》后不久。这本小说使我很伤感,我始终牢记着菲迪亚斯的这句话。我做过许多希望上帝不知道的事。但我始终明白,一个人必须为完美而奋斗,即便只有上帝知道。”
德鲁克的经历告诉我们,其实就是对自己所负责工作的尊重与自豪,并愿意为这种尊重和自豪投入他人根本看不到的努力。不管有没有其他人的监督和要求,只追求自我心中的最高水平。
在现今的环境下,除了满足于小我的衣食住行(譬如吃好点、买个大房子车子、漂亮的老婆和可爱的孩子),还应该考虑如何帮助这个社会更好一点,更有意义和价值一点。
房地产界的段子手冯仑曾经很形象地说,一个人在社会上有价值就要做事,而做事有三种:第一没事找事,第二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第三把自己的事不当事,这叫让自己对社会有意义。反过来,比如说有事推事,把自己的事当别人的事,把别人的事不当事,这就叫对社会没有意义。
所谓的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把社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就是每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专家就是那些代替大部分人在某个领域探索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使命感,则很难有持续的动力进行下去。
三个人都在搬砖,甲说我在搬砖,这是工作;乙说我在为人建设教堂,这是事业;丙说我在为上帝工作,这是使命。
2016年,在美国有一本叫《坚毅: *** 和忍耐的力量》书(Duckworth, 2016)卖得很火,该书认为要想有成就仅仅有智商还不够,智商是成就的必要但不是充分条件。它们开始像咱们的传统文化一样,认为面对困难需要不屈不挠、勤奋、坚持、忍耐等品格(传统上,美国的文化更强调自由,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还留有一扇窗)。这个主题词在朋友圈也火了很长时间。
借用一下美国人的这个词,类似于不屈不挠、坚持、忍耐。换作更通俗的说法是: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不要玻璃心,不要认为世界应该对你怎么样,哪一个有所成就的人心里不是伤痕累累却仍然露出笑脸? *** 还说过:“中国 *** 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总结一下,如果想在胜任期后仍然有持续不断的动力去努力提升,那么来自于四种力量:
Ø 兴趣:你总有想探索的事情,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乐此不疲;
Ø 追求完美:总觉得还不够好,还能够做得更好一些,持续地改进提升;
Ø 使命和责任:为行业领域考虑,将整个行业和领域的事情转变为自己的责任。
Ø 坚毅: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玻璃心的人很难成为专家,不惧失败而是享受失败,一心向前。
具体行动上,建议可以考虑一下:
将大梦想拆成小目标:人都是需要反馈的,反馈越及时,人们参与动力越足。成为专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你能够将这个过程拆成短期就能达成的小目标,这样才能够让你从小胜利走向大胜利,最终走到终点。
规律和习惯:打鸡血是不可能长久的,整天挑战自我跟自己较劲也是不可持续的,需要强制自己付出精力和能量,但成就专家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你需要将你的学习、思考和实践变成你的习惯。不要整天想着我要去学习(这样的人可能没有有效地学习),而是长期坚持读书;不要想着去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而是只要有问题就去分析;不要刻意想着去找实践的机会,主动地去做复杂困难的事情。(本文内容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该书在京东、当当和淘宝都有销售)
(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KMCenter主任、《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