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山河月明朱棣,山河月明帝后,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山河月明朱棣,山河月明帝后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山河月明朱棣,山河月明帝后

千年不朽勋臣府,万古长青信国祠

——朱元璋亲赐

最近热播的由陈宝国、张丰毅等老戏骨共同演绎的《山河明月》再一次霸占热搜,战争、宫斗、夺权,老戏骨搭配小鲜肉的组合,让观众们大呼过瘾。同样,跌宕起伏的明朝历史也再一次勾起观众们的兴趣。

老戏骨毕彦君饰演的信国公汤和一出场就惊艳四座:在皇宫和老朱烧烤,对老朱的喋喋不休不耐烦,公然顶撞,重要的是朱元璋还不生气。大家一定很好奇心狠手辣的朱元璋为什么对这个老头另眼相待?下面,我就跟大家来聊聊明朝朱元璋时期唯一得到善终的信国公——汤和。

感情深厚,一起光着 *** 长大

公元1326年,汤和出生在安徽濠州凤阳县东湖里(今安徽凤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两年后,也就是1328年,朱元璋在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出生。我们不得不感慨一下,凤阳县真是一块宝地,同时期诞生了两位时代巨头。

俩人同属一个镇,所以自幼相识。公元1335年期间(时间有待商榷,笔者只是推算的时间),自然灾害频发,而当时的朝廷 *** 无能,汤和的父母相继离开人世。朱元璋比他还惨,1344年黄河泛滥,民间闹灾荒,朝廷又无作为,十几岁的朱元璋只能眼睁睁看着父母、姐妹一个一个被饿死。(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的原因之一)。两个孤苦无依的人只能靠着乞讨、吃百家饭度日。

都说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汤和小时候自有大志,跟小伙伴们玩耍时也总是喜欢统率大家,并且经常练习骑马射箭,所以长大后的汤和身高七尺,沉稳,善谋略,妥妥的帅哥一枚。朱元璋虽然面容比不上汤和,但也胸有城府,在其“游历四方”(当和尚讨饭)时时常留意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形山脉,为以后的参军起义、征战沙场打下基础。

汤和参军时,朱元璋做了和尚;汤和升为千户时,朱元璋还在当和尚。苟富贵,勿相忘,汤和决定冒险给朱元璋写封信。造反、通敌可都是要杀头的,朱元璋收到信把它默默收了起来,他还没决定过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日子。可事与愿违,朱元璋收信通敌的秘密很快泄露了,他被逼无奈只能把自己的命交给汤和。

汤和的一封信改变了朱元璋的命运,而朱元璋则因为这封信把自己的命赌上。相互信任,这是过命的交情。

高情商,会审时度势

汤和和朱元璋自幼一起长大,他非常清楚眼前这个长相有些丑陋的同龄人绝不是等闲之辈。在朱元璋投奔汤和后,军营里时常能看到一个千户总是跟在一个小兵的 *** 后面,并且说话总是带着询问的口气,慢声细语。不得不佩服汤和毒辣的眼光与超长的远见,哪怕朱元璋和郭子兴(朱元璋参军时就投奔在他的麾下,并且还是朱元璋岳父)闹翻分家,汤和还是义无反顾的追随朱元璋。

事实证明汤和是对的,跟着朱元璋赢得了天下,享受了荣华富贵。功成名就的汤和享受完胜利者短暂的喜悦后立马辞职回家,因为他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功高盖主、卸磨杀驴。

历史总是相似的,历朝历代的开拓者总是在功成名就后开始清理门户。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几个爵爷,哪一个不是战功累累、声名显赫,看着朱元璋封官赐爵的时候挺痛快,可他事后心里肯定犯嘀咕,这些侯爵、伯爵能一直效忠自己吗?自己的后世子孙能镇得住他们吗?

汤和深知朱元璋的脾性,所以在接受了一个无实权的虚衔后,告老还乡。虽然朱元璋百般挽留,可大家心里都明白,逢场作戏而已,给足双方面子,又打消了各自的疑虑,一举两得。

这就是汤和,审时度势,功成身退。

居安思危,爱惜羽翼

汤和从朝堂上退了下来,过着不问世事、闲云野鹤的日子,可这并不能代表他就安全了。当了皇帝的朱元璋更加残忍、多疑,稍不留神就会招致灭顶之灾。开国第一元勋李善长就是最好的例子。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免死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当时一起加封的还有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五人,这五人均是战功赫赫的武将,而李善长作为唯一的文臣,位居首位,诏书中将他比作萧何,对他褒奖备至。就是这么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当朱元璋想清理门户时,再多的功劳也挡不住落下的屠刀。

李善长在朝中折腾了大半辈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本以为可以告老还乡,功成身退,可一个小小的胡维庸毁了他一辈子的心血。历史明确记载,虽然胡维庸是李善长提拔起来的,但退休后的李善长并未和胡维庸之间有牵连,只是胡维庸的交际能力太厉害,把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拉上了贼船。朱元璋可管不了那么多,只要损害大明的利益,无论是谁,都免不了一死。

不结党,不营私,不违法贪污,汤和胆颤心惊地活着。看着昔日的老队友一个一个倒下,他越来越坚信,永远不要站在朱元璋的对面。

苟富贵,勿相忘

公元1370年,汤和被封中山侯;公元1378年,汤和进封信国公。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

受儒家中庸的传统文化影响,无论是百姓还是帝王总是不喜欢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而是选择用委婉的暗喻来让对方揣摩自己的意思(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揣摩透领导的意思很重要)。我们的朱元璋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也喜欢用暗喻来点拨人。最著名的就是当时的“凉国公”蓝玉。他是继徐达、常遇春后明朝的第一将领,也是朱元璋为太子朱标储备的得力武将之一。

洪武十四年(1381年),蓝玉用左副将军的官阶,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右副将军沐英率领王师30万,向南征讨云南,一举消灭盘踞在云南的元朝余孽;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领王师15万向北征讨,大破元军于捕鱼儿海,俘虏元朝王公、贵族无数,极大的消灭了元朝的有生力量;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蓝玉征战西南,平定战乱。

蓝玉虽然战功显赫(如果没有徐达常遇春,那蓝玉的功勋绝对是明朝第一将领),但毕竟还是个粗人,自持功高,常常做出一些混事。他蓄养了奴仆、义子几千人,作为随从亲信,这批人依仗主人权势,横行乡里,霸占民田;他北征回师,连夜赶到长城喜峰关,此时关门已经紧闭,守关官吏在关城上查明情况,没有及时开门,他竟然纵容士兵毁关闯入;贪污 *** 、把元朝的皇妃据为己有。

朱元璋对蓝玉的行径非常失望,虽未斥责,但也有意敲打,于是便把准备授予蓝玉的“梁国公”改成了“凉国工”,希望蓝玉能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有所悔改。

同样,汤和被加封信国公,单从一个“信”字我们就能看出朱元璋对他的信任。

藏拙和伪装才是明哲保身之计

事实告诉我们,再坚实的兄弟情,在利益面前也不值一提。汤和明白想在朱元璋眼皮底下苟活,感情、立场是靠不住的,还要学会藏拙与伪装。

藏拙

汤和驻守常州时一次酒后胡言说道:“我就像屋顶一样,作用无可替代,以自己的实力想辅佐谁,谁就可以当皇帝”。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你朱元璋能够有今天,完全是我汤和的功劳。这完全是一次酒后乱言,可朱元璋不那么认为,他在听完密探的陈述后,杀心四起。

汤和自知闯了大祸,茶饭不思,绞尽脑汁想出一计——装酒鬼。在陪朱元璋四处征战的时候,汤和闲来无事便会喝酒,喝酒后便装出一副醉醺醺的模样,“喝醉”后的汤和经常会干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醉后审案子,将原本的好人错杀,将恶人释放。颠倒黑白,胡作一通。而汤和的手下,取来动物血,假人头,伪造杀人的假象。朱元璋在听到密探传来汤和糊涂事后,哈哈大笑,疑虑皆消。

伪装

汤和辞官的时候,倭寇经常骚扰沿海一带,所以朱元璋对汤和提出了一个要求“卿虽老,强为朕一行”。看似是让汤和再帮自己一个忙,其实是对汤和的试探。如果按一般思路,打仗就要有调兵,需要兵权。而汤和则反其道而行之,他命人在江浙沿海一带筑城59座,并在当地征集五万八千七百余人防守,巧妙地解决了倭寇问题。回京后只字不提功劳,而是直接辞行,朱元璋表面挽留可心里高兴,赐下黄金、白银千两后就让他回家了。清心寡欲才能让帝王放心。

这就是汤和的过人之处,把自己表现得平庸、无大志,这样朱元璋才会放心地让你活下去。

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个朝代的王座都是战士们用白骨堆起来的。古往今来,历朝更替,过河拆桥的戏码屡屡上演,能得善终的能有几人。汤和正是靠着自己的大智慧在乱世中与皇权周旋,最终赢得胜利。

我是七七,文章参考《明通鉴》《明史》,有不足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提出大家探讨。

更多山河月明朱棣,山河月明帝后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