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导语
他要是体面,你就让他体面;他要是不体面,你就帮他体面
我原本以为黄油是国产游戏最后也是最稳的屏障,然而没想到当年的“国产之光”却给我一通暴击。
近日,被号称为黄油界“耶路撒冷”的《Mirror 2》官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由于饱受去年的差评风波,开发组已破产解散,《Mirror 2: Project X》后续章节开发将无限期暂停。”
能把跑路说得如此清新脱俗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一篇通告洋洋洒洒的记录了开发组的高光时刻,又是如何怀揣着 *** 3A的伟大梦想而不断试错,最终导致“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了”。其中,还旁敲侧击的表示自己开发黄油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最后选择跑路也是被逼无奈,迫不得已。
这篇官方通告要情感有情感,要甩锅有甩锅,简直堪称为教科书级别的跑路典范。然而在“小丑吧”(Mirror 2吧)里的官方股东们(韭菜们)却不乐意了,清一色的“好似开香槟”表达了对这款游戏最“诚挚”的情感。
如果你稍微了解点独游开发,就会马上品出这份通告处处都透露着一股不对劲。按照官方说法,《Mirror 2》总计销量420万份,分成后税前收入1800万元,仅占研发成本的37%。也就是说,按照他们的预想,《Mirror 2》至少是一款有着4865万元成本的黄油,哦不对,是R16级别游戏,尊称一声“国产3A”不过分吧?
也许他们真的想做“3A”
然而就是这么一款有着4865万元成本预算的国产游戏,居然不要666,也不要66,竟然只要6.6,我想隔壁号称国内史上最大资金规模开发的《仙剑7》见到了估计都要给他磕一个,要知道《仙剑7》官方给出的开发成本是6744万元,而这款游戏也是打出了128元的“高价”,相比之下,仅售6.6的《Mirror 2》简直就是在做慈善。
如今这段话看上去讽刺意味十足
接下来,我们不妨大胆的假设一下,《Mirror 2》确实是一款拥有4865万元天价成本的“3A级黄油”,那么他要收回成本需要卖出多少万份。答案是1158万份。是的,这还不包含后续的发行分成,如果一并算上,根据国内常规的55分成预算,这个销量数字后面恐怕还要乘以一个2。
你很难想象,在这个卖出20万份都能做梦笑醒的国产游戏市场,一款卖出国内史上第一销量的国产黄油居然仅仅只是回本不亏。当然,也有可能《Mirror 2》的目标并不只是为了回本这种低俗欲望,而是为了振兴国产游戏,成为史上销量第一,为国产游戏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怀揣着这样的崇高梦想而无止尽的奋斗(他真的,我哭死)。
恭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真的“成功”了。
也有人可能会说,《Mirror 2》的官方售价是11块,还有那么多的DLC,你凭什么用6元的均价来估算成本销量?其实很简单,按照官方给出的数据,420万套的分成后收入为1800万元,那么计算得出的结果每套售价就是6.1元,是不是很巧合?
让我们接着往下看,《Mirror 2》首日销量60万份,首月销量200万份,分成后税前800万元,仅占前期研发成本的三分之一,这就是说在此之前官方宣称已经投入的研发成本就已经达到了2400万元。先不说这样巨额的资金量是如何来的,敢投入2000多万去开发一款黄油,这样的“气魄”还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天国的Project Y
官方还提到,在2019年到2022年3年时间内曾做了4个版本,试错成本颇高。简单计算一下,这3年的年均成本花费达到了每年800万。而在此之前官方还透露另外一个重要信息,“《Mirror 2》每制作一个章节需要数十人开发3个月,早期成本需要600万元,后期管线成熟后也需要400万元。”这也意味着在开发《Mirror 2》时,每个月的成本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00万元。
据小道消息称,开发团队的总部并不在一线城市。据我了解的情况,一个7人开发团队在同一个非一线城市,一年的成本大概在200到300万元,而除去大部分国内独游厂商最大的三个开销来源,人工,场地,外包,我实在凑不出像《Mirror 2》这样一个体量的产品是如何做到一个月花费200万元成本的。也许,是不是把老板新买的座驾也算上了吧?
之后,官方还重点强调“破圈的知名度带来了 *** 烦,我们持续收到有关部门的警告,不断有匿名举报称我们违法经营”。有没有可能,你们的上一代产品就早早破圈了?没错,就是顶着这样的“巨大压力”,在2018年发售的《Mirror》不仅运营到了2022年才锁区(是的,都这样了他们都没下架),甚至在此期间,还陆续发售了3个DLC,以及2款IP衍生游戏,顺带提一句,其中2021年发售的《Mirror Party》仍然还处于EA状态。
你甚至还能在《Mirror Party》中看到2代的建模
更有意思的是,对于《Mirror》到底是什么品质的黄油,可能很多LSP比我更清楚,而《Mirror 2》从始至终都没有透露出真正意义上的“黄油味”(可能是做了,但是确实没有在游戏中展现出来),居然因为被有关部门警告而被官方被迫放弃而不是下架,这其中的“高深”的道理可能需要你细品。
一代可比二代“ *** ”多了,现在依旧活得好好的
可千万别忘了,去年中旬《Mirror 2》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被玩家冲的,现在用这幅说辞来掩人耳目,是不是显得有点太可笑了。
按理来说,这么一家即将要破产的游戏公司,日子应该过得挺“缩衣节食”的吧?然而并没有,在去年中旬《Mirror 2》差评事件爆发之后,作为官方发行的NIJICO立马将另一款关联产品《Mirror 2:Project Z》迅速改名为《新星岛物语》,原本和各种美女姐姐恋爱经营的“羞羞”玩法也变成了普通的美少女牧场养成,几乎和《Mirror 2》的关系撇得一干二净。
然而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在经历过一次短暂跳票后,今年1月《新星岛物语》和《DancingSim》两款游戏同天发售,销量同时遇到滑铁卢。是的,你没看错,在顶着如此资金紧张的严峻条件下,这家公司居然还花费了大量精力去开发了另外两款产品,而不是选择将所有精力和财力放在完善现有已发售的产品上。
两款游戏价格分别为折后46.4元和28.8元,熟悉的EA味
同时这两款新发售游戏还一改原本良心的“人设”,标上了一个并不良心的价格,不出意外保留了EA的“精髓”,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在仅仅2个月后宣布破产解散,只留下一地的“EA”鸡毛。
其实,这种“赛博仙人跳”并是不这家公司的首次“骚操作”,如果稍微搜索一下,会发现这家公司的黑历史早已留下不少。
最早借着《宠物小精灵》换皮手游捞到第一桶金的“蓝航科技”,创办了“爱相随”网游公司,早先专注于恋爱养成领域的手游开发,然而由于手游市场的竞争惨烈,爱相随将主攻方向转向了单机和黄油,随后改头换面变成了“Sakura Game”,同时在Steam平台推出了第一款黄油《Superstar》。
然而很快就有玩家发现,这款国产黄油名正言顺的照搬了日本知名游戏《爱相随》的诸多素材,在借用无条件退款和超低售价策略扳回一些口碑后,“Sakura Game”发行代理了大量海外黄油,随着V社的黄油新政限制缩紧,Sakura Game再次换皮,将部分旗下R18的黄油搬到了另外一个品牌Paradise Project上。于是,一代神作《mirror》横空出世。
随后,在2019年“蓝航科技”和“爱相随网游公司”神秘注销,网传《Mirror》开发公司突然解散。
后面发生的事就如我们所知晓的一样,再次换皮的发行商 NIJICO带着《Mirror 2》走上的台面,如今无条件退款和突然解散的“骚操作”看起来有点过分似曾相识。也许再过一段时间,打着国产黄油旗号的新公司再次“秽土转生”,我都一点都不感到奇怪,而隔壁锁区的《mirror》依旧可以大摇大摆的疯狂捞钱。
官方甚至还放出了开发者名单,祝前程似锦,然而被玩家称为“甲级战犯”
借用一位玩家的锐评:“做游戏=花掉一部分钱+不一定赚的回来+还要加上额外很多其他成本;不做游戏=哥几个把钱一分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那么代价呢,代价是什么?
6块钱的售价玩家不在乎,很多只为给一个差评也不愿意去退款,开发商更不在乎,无条件退款不说,甚至秒到账颇有一种嘲讽的意味。
那么谁在乎?我想,可能只有真正还在认认真真做游戏的国内独立游戏团队在乎。
用6块钱买断EA测试的玩家信任,买断国产EA游戏的未来,实在是太廉价了。商人们赚的盆满钵满可以换个地方继续去“淘金”,国内的独游开发者们却要花费不知道多久的时间才能治愈这道看不见的“伤口”。
这一“刀”实在是太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