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许昌素有尚武之风,武术活动内容丰富、门类广泛,群众基础雄厚。早在1929年,河南省最早的武术组织——许昌县国术馆就已成立。1936年,从许昌走出的拳师寇运兴在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表演过武术,扬名异国。
1986年,许昌市第一届运动会举行。如今,许昌市第八届运动会暨第二届全民健身大会正在积极筹备。在这届运动会上,许昌的传统武术也将精彩亮相。
许昌县国术馆河南省最早的武术组织
据1993年出版的《许昌市志》记载,许昌流行的拳术有21种,器械套路多达249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拳术有8种:武子梅花拳、少林长拳、心意拳、太极拳、查拳、南拳、通背拳、关东杂拳。
1929年,许昌县国术馆成立,是河南省最早的武术组织。著名的拳师曹振谱曾任许昌县国术馆教务主任,在许昌传播武子梅花拳。该馆于1946年停办。曹振谱为河北省冀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大罗庄人,武艺超群,长拳、短打及十八般兵器无不精通,名震武林。之后,他随师父在北京设万顺镖局。随着时局变化,曹振谱于1924年来到许昌,后与许昌武术名师虎军山、张茂林在许昌“东街”一带合场授徒,跟随其练武的人很多。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举行,中国派出69名运动员参加7个比赛项目。由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等人组织的一支9人国术表演队参加了奥运会。38岁的许昌人寇运兴是其中一名队员,凭借一把64公斤的大刀和过硬的武艺赢得了赞誉。
1933年,寇运兴的弟子郭增莲(又名郭力)参加南京武术国考,获得全国女子总分第一名,被人誉为“女状元”,轰动一时。
20世纪80年代许昌武术活动兴盛
家在魏都区东大街道办事处兴隆社区的方武德今年82岁,面色红润、神采奕奕,打起太极拳来一招一式十分讲究。
“我小时候,‘东街’一带有很多人习武。我住在引龙街,不到10岁便跟着张武德老师学习长拳、红拳和武子梅花拳。当时,老师不收学费。”方武德说,自己利用假日勤学苦练,渐渐领悟到武术的魅力。1948年,武式太极拳名家陈固安来到许昌传拳,方武德跟着他学了心意拳、形意拳和太极拳。后来,方武德成为许昌高中的一名教师。习武却成为他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从不曾间断。20世纪80年代,他曾多次担任许昌大型武术赛事的裁判。“现在,我每天仍坚持打上一段拳!”方武德说,武术让他不仅有了强健的身体,而且领悟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20世纪80年代,许昌地区举行了多次大型武术比赛,知名的拳师有很多,如张世恩、马书正、赵有戌、张书贤、郑顺成等。”许昌市武术协会主席张子宇介绍,1966年以前,许昌地区的优秀拳师代表中南地区参加比赛。
1982年,从武汉体育学院毕业的张子宇来到许昌地区体委工作。他曾跟随许昌“东街”老拳师李柏泉先生习练武子梅花拳、少林拳等,后相继师从国内武术大家温敬铭、沙国政、马礼堂等,系统学习中国式摔跤、形意拳、八卦掌、翻子拳等,武术造诣很深。
张子宇记得,1982年3月底,许昌地区举行武术散打推手运动会,轰动一时。“比赛地点在位于仓库路的许昌市体育馆,11个县、市的选手参加了比赛。当时,人特别多!”张子宇说,当时,许昌市知名的武术参赛选手有杨清发、苏凤玲,漯河市的杨大丑、孟庆刚、马凤珍、姚国富,襄城县的孙学志等人。
市档案局馆馆藏的资料显示,许昌地区第五届运动会于1982年4月1日至7日在我市举行,设置武术、中国式摔跤等7个项目。1983年,许昌地区首届武术散手推手比赛举行,许昌地区所属漯河市、襄城县、鄢陵县、许昌县、许昌市、禹县等均派队参加,比赛持续了3天,漯河市获得团体第一名,许昌市团队获得第二名,襄城县团队获得第三名。“1982年至1986年,许昌连续举办了5届武术比赛。”张子宇说,当时漯河市的著名拳师赵凤岐、李学铭、胡文明、陈喜芳,襄城县的著名拳师李春年、黄玉玲,都曾带队参赛。1986年,许昌市第一届运动会上,共有男女武术选手56人参加了自选拳械和传统拳械的比赛,很好地展示了武术风采。
以赛事为杠杆群众武术活动蓬勃开展
如今,走进许昌的广场、游园、公园,人们都能看到不少习武者的身影。和平时期,武术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一种健身选择。
在众多的武术运动中,被人们接受最多的当数太极拳。张子宇说,如今,市区太极拳习练者中以陈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习练者最多。“陈氏小架太极拳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传入许昌,20世纪90年代逐渐推广开来。2007年,我曾负责办了三期培训班,培训了170名教练员。”张子宇说,1996年至2003年,许昌每年都要举办一次传统武术比赛,参与者越来越多。
近年来,我市体育部门以武术赛事活动为杠杆,带动更多的人加入武术运动队伍,传承了许昌的武术文化,全民健身的气氛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