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近百年来,
许昌武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为弘扬传统武术,
一代又一代拳师进行着怎样的探索?
本期小编将为您讲述许昌武术轶事。
合场授徒,“东街武术”始扬名
许昌素有尚武之风,早在民国时期,武术名师曹振谱、虎军山、张茂林三人就开始在许昌“东街”一带合场授徒,跟随者甚众,培养出的武术高手寇运兴曾在1936年的德国柏林奥运会上大展身手。
据许昌市武术运动协会副主席马书斌介绍:
曹振谱为河北冀州人,十八般兵器无不精通,名震武林。
虎军山为许昌本地人,擅长查拳。
张茂林祖籍河北沧州,擅长红拳。
三人在许昌结识后,脾气相投,经常在一起切磋武艺。三人合场授徒后,前来学习的弟子很多,“其中有寇运兴、李合坤、张武德、虎德林、张世恩、海四庆、杨万清、王邦宪、关宝谦等人。”
张世恩(海松山 供图)
据1993年出版的《许昌市志》中记载:
➤ 1924年,曹振谱应许昌县武术爱好者聘请,来到许昌传授技艺,先后收董朗斋、葛新如、郭绍芳、寇运兴、杨万清等人为徒,各地前来学武艺者数百人。
➤ 1927年,张之江、冯玉祥、蔡元培等建立国术研究馆。
➤ 1928年,更名为中央国术馆,并正式将武术定名为国术。
➤ 1929年,许昌县国术馆建立,有“北侠”之称的曹振谱担任该馆教务主任。
曹振谱不仅武艺超群,而且武德高尚。为发展中华武术,曹振谱授徒不论出身,不为钱财,不持门户偏见。他同红拳武师张茂林、查拳武师虎军山合场授徒,切磋技艺,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
第二届国术国考奖章(海松山 供图)
➤ 1928年,曹振谱率领徒弟前往开封参加国术省考。
寇运兴、杨万清、郭绍芳等人均名列前茅,被选为河南省武术代表到南京参加第一届国术国考。
➤ 1933年,寇运兴的弟子许昌人郭力参加了第二届国术国考,获得女子第一名,人称“武状元”。
以前,武术传承是口传身教,练武术的人都要拜师,从此便师徒相称,直到现在民间武术的传承还延续着这种模式。
“当时习武的时间不固定,我们有时间了就去练习。武子梅花拳、查拳、红拳,师父都教,要求极严!”马书斌回忆道,“一招一式都马虎不得。”
名家辈出,武林之中传佳话
在不同年代,许昌涌现出了很多武术名家。早在民国时期,寇运兴就曾在德国柏林奥运会上大展身手,力挫外国挑战拳手,留下一段佳话。
寇运兴(左三)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表演武术时与队友的合影 资料图片
回国后,寇运兴名震武林,常香玉拜他为师,学习刀枪对练等技艺。后其移居湖北,设场授徒,同时开诊所治病救人。1982年12月3日,寇运兴与世长辞。
寇运兴去世后,省、市体育部门专门来人,对其去世表示惋惜,并送上写有“中华武魂”字样的牌匾。
马书斌说,哥哥马书正从1938年开始跟着虎军山习武,自己从1945年开始习武。“1947年,师父的眼睛不好了,看不清东西。这一年的一天夜里,师父领着哥哥、于长庚和我,提着马灯来到李合坤师父那里。”马书斌说,当夜虎军山将三人托付给了李合坤,从此他们开始跟着李合坤学习。后来,李合坤看马书斌头脑灵活,还悉心传授他医术。
李合坤 (海松山 供图)
“1969年秋天,师父去世了。张武德师叔听到来人报丧的信儿后,当场就不行了。两人在同一天去世,可见师兄弟感情之深。”马书斌说,此后他和于长庚、海松山开始跟随虎军山之子虎德林练武。
代代传承,许昌武术耀四方
为弘扬许昌传统武术,近年来我市有关部门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为武术爱好者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使许昌武术不断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许昌地区1984年参加省二届民族运动会时的合影(张子宇 供图)
和平年代,武术少了刀光剑影,更多的是作为强身健体的方式被传承下来。如今,市区春秋广场、许昌体育场、西湖公园、许都公园、清潩河游园等处,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几乎每天都能见到一些练武者。
中国武术是一种学识、一种文化,真正理解其内涵,需要用心去感悟。随着时间的推移,许昌的很多老拳师相继辞世,,但许昌武术代代传承,辉耀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