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湖南长沙市,有一所百年名校,它的名字叫“长沙市周南中学”。
这所学校始建于1905年,其创办人叫朱剑凡。
朱剑凡是民国时期有名的教育家,他的身份不一般,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27世孙,明朝灭亡后,为了躲避战乱,朱元璋的子嗣都改性为周。
直到清楚灭亡后,他们才恢复了自己的本性朱。
朱剑凡少年时期,深受魏源,谭嗣同等人革命思想影响,很早就立下了“为国效力”的抱负,后来,他前往日本留学,在日本求学时,他结识了黄兴,陈天华等人。
当时许多有志青年皆来日本,其目的在于寻求救国救民的方式,孙中山,黄兴等人在日本,一致认为只有革命,消灭清 *** ,建立民主 *** 国家,才是唯一的出路,朱剑凡参加了他们的革命运动。
从日本归国后,朱剑凡决定,教育救国,首先,他决定创建一所女校,他说:“女子沉沦黑暗,非教育无以拔高明。”
清 *** 此时是反对成立女校的,为此,朱剑凡在家里创建女校后,对外声称“周氏家塾”
有了学校,朱剑凡也请来了一大批的名流教学,譬如徐特立,张唯一、陈章甫、周世钊等人,他还花重金从浙江请来谢仲仁。
从创建学校,到学校成型,朱剑凡一共投资了11万的银元,时人称他“毁家办学”
此后直到民国成立,朱剑凡多次向学校投资,扩建,1907年,学校正式改名为“周南女学堂”,其“周南”一名,取自《诗经·周南》篇中“周南”一词的女性象征意义。
周南女学堂,由此成为了湖南第一所最具规模和气候的私立女子学校。
当时,一大批湖南有志女性,皆前来学校求读,从这些学生中,走出了许多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其中包括帅孟奇,劳君展等人,还有为革命牺牲的向警予等。
其中,还走出了三位正国级领导的夫人,分别是杨开慧,蔡畅,以及劳安( *** 总理夫人)
杨开慧的丈夫是毛主席,蔡畅的丈夫李富春曾任政治局常委, *** 曾任总理。
建立女校,朱剑凡不仅兴女学,而且还是一位革命人士,1907年,朱剑凡率领女学生上街反对清 *** 的“铁路国有”政策,1911年,朱剑凡率领学生支援武昌起义,1913年,他率领学生,始终走在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前线。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朱剑凡组织全市,后至全省1200余名教职工 *** ,反对军阀张敬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剑凡结识了毛主席。
当时毛主席在长沙一师附小主事,经朱剑凡邀请,他寄宿于周南女校。
对于毛主席的革命思想和理论,朱剑凡十分钦佩,在他的影响下,周南女校的许多学生,都参加了毛主席创办的新民学会,后来,朱剑凡还多次出资资助毛主席进行革命事业。
1923年,朱剑凡前往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北伐攻克长沙后,他历任长沙市长,公安局长等职。
大革命失败后,朱剑凡在长沙组织了声讨蒋介石反革命罪行大会,湖南军阀发动“马日事变”后,朱剑凡迁居上海,在这里,他曾参加了我党在上海的地下斗争。
他将自己的小酒店,当成是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李富春,徐特立,谢觉哉等人多次在这里来往。
后来,朱剑凡请求入党,但是由于此时是白色恐怖时期,党组织并未同意,组织认为朱剑凡在党外工作,对党的工作更有利,朱剑凡同意了。
1932年,朱剑凡不幸因病去世,年仅49岁。
朱剑凡离开了,他的故事却是延续了下来,他的四子二女,这六个孩子,后来都加入了中国 *** ,其中,他的两个女儿,还嫁给了党内的大人物。
他的大女儿叫朱仲芷,在父亲的影响下,朱仲芷从小在周南女校上学,中学毕业后,她来到南京金陵女子大学,1927年,她加入了中国 *** 。
在武汉时,朱仲芷与萧劲光相识相知,两人后来结为夫妻,他们一共生育了6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肖伯膺,后来成为了 *** 中将。
不过两人并未能携手一生,他们于1940年离婚,后来,朱仲芷又嫁给了时任晋察冀边区参议会任副议长的邢肇棠。
朱剑凡的小女儿朱仲丽,从小学医,曾在上海同德医学院学习,1932年加入了共青团,1937年,在革命浪潮下,她来到了延安。
当时的延安,非常缺少医护人员,朱仲丽的到来,给边区的医疗事业,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她曾多次给毛主席,朱德等中央首长看病,后来还担任了毛主席的保健医生。
毛主席对朱仲丽的父亲朱剑凡非常怀念,他曾对朱仲丽说:“唉!你爸爸死得太早,要不,就当上我们的教育部长了,可惜。”
朱仲丽的丈夫,是党内的一个大人物,就是在遵义会议投了关键一票的王稼祥,两人于1939年结婚。
建国后,朱仲丽历任卫生部妇幼卫生司妇幼卫生处处长,中苏友谊医院第一副院长等职,她于2014年离世,享年100岁。
朱剑凡创办的周南女学堂,曾改名多次,建国后,曾为“湖南省立周南女子中学”,“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女子中学”,“长沙市第四中学”等等职。
1968年,学校改为男女兼招,由此结束了只为女校的历史。
1984年,学校恢复为“长沙市周南中学”,当时,从这里走出的,曾任新中国妇联主席的蔡畅蔡大姐,专门为母校题写“诚朴、健美、笃学、奋进”的新校训。
朱剑凡离开了,但是他的精神是永存的,而他的家族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也永远被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任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