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著名诗人、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
冯志亮先生是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现担任华夏易经研究会副会长兼北京分会会长,中华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青年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东方孝道文学院荣誉院长。
冯志亮先生还同时担任时代文学杂志社总编,中国名家杂志社荣誉总编,中国炎黄文化报文学总顾问,中国文化新闻报编委会副主席。冯志亮先生兼任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华北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传统礼仪促进会理事。冯志亮先生同时兼任北京汉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燕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中国诗词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冯志亮先生还是挪威国立艺术家协会外籍会员,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荷兰皇家文学院高级学术顾问。冯志亮先生的历史文学作品曾多次刊载于中国文联创办的《神州》《中国魂当代名人专访特刊》《中国当代文学家》《北京文化》等期刊。曾被中西文化联合会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AAAA级宣讲人”荣誉称号。
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痴迷于文学历史,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易经新解》《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厚葬微信微博》,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零四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
清朝历经十二帝,从太祖努尔哈赤开始奠定下大清的基业,到末代皇帝溥仪成为一名普通公民,这近三百多年的时间,从帝国的繁荣到日暮西山,发生过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当提起清朝十二帝的时候,清朝后裔们首先想到的是康乾盛世给中国带来的辉煌和繁荣,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或许我们想到的则是 *** 战争后的屈辱和割地赔款时的悲凉。
时至今日,在满族的祭祖大典上,仍然讲究皇家的排场和盛典,不仅要祭祀这十二位祖先,而且还要找人扮演皇帝进行祭天活动,实在是排场巨大,或许清朝十二帝已经成为了清朝后裔们心中唯一的念想了。
清太祖奴儿哈赤,以十三副铁甲起兵,纵横天下,百战战胜,后被明军红衣大炮一炮打死。
清太宗黄台吉,逼死母妃大乌拉,整垮其余三大贝勒,为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没打过袁崇焕,又爱上了一个女人,结果抑郁而死。
和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天下皆知,董小宛死后,由于心情抑郁,最后有传闻说出家当了和尚,也有人说患上了水痘而死。
康熙皇帝简直是清朝遗老遗少心中的楷模,射兔300,一夜九女,文字狱,迁界禁海,娶自己的姑姑等等。
清朝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竞争上岗后的宣讲誓言:活到老,干到老,直到 *** 为止!也有人说是吃 *** 或被吕四娘所杀。
自吹十全武功,无非是凭着家有银子,到处挑事,最终劳民伤财,其中六下江南更是颇受百姓非议。
嘉庆皇帝,干的最漂亮的一件事是除掉了和珅,最终收获了亿万家财,但是也是第一个让起义军攻进紫禁城的皇帝,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平庸的。
道光皇帝,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但是 *** 战争却软弱无能,被英军吓的半死。
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波及十余省,如果不是启用汉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或许咸丰皇帝就成了亡国之君,当然著名的慈禧太后就是他媳妇儿。
同治皇帝,之所以取年号为同治,主要是因为慈禧太后想要母子同治,当年大臣定的年号本来是琪祥,结果被慈禧太后废止了,也是第一个出外鬼混染上花柳病的皇帝。
光绪皇帝,不得不说看照片真的很帅,一心想要中兴清朝,主持了维新变法,但是最终却由于袁世凯告密被慈禧太后囚禁在了瀛台,最终年仅30多岁便郁郁而终。
清朝历史上罕见的事业,爱情双失败的皇帝,有过五任妻子,都没能给溥仪生下一儿半女,也是唯一一个跨时代成为普通公民的皇帝,被释放后回紫禁城观光被告知要买票曾引来无限唏嘘感叹。
讲了这么多,大家对清朝的皇帝有了初步了解,下面就来谈一谈这奇葩的大清朝的一些奇葩事。
在古代社会,因言获罪的不在少数,但任何朝代都比不上大清王朝。有统计显示,顺治帝兴文字狱7次,康熙帝兴文字狱12次,雍正帝兴文字狱17次,乾隆帝兴文字狱130多次。
更让人拍案惊奇的是,在文字狱中发生了很多奇葩的杀人理由,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捕风捉影,让人啼笑皆非的同时,也让人寒心。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奇葩的杀人理由。
“一自蕉符纷海上,更无日月照山东”
1666年,康熙五年,山东发生了黄培诗案。黄培“一自蕉符纷海上,更无日月照山东”、“杀尽楼兰未肯归,还将铁骑人金徽”、“平沙一望无烟火,惟见哀鸿自北飞”。
被告密之后,康熙知道了就将黄培等十四人斩首。
“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
1730年,雍正八年,翰林院庶吉士徐骏(顾炎武的甥孙)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
结果再一查,发现“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结果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维民所止”
雍正年间,考试查嗣庭出了一道作文题“维民所止”,源出《诗经·商颂·玄鸟》,原文是“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很正规的题目。雍正看到后,觉得“维止”两字是“雍正”两字去了头,这岂不是要杀自己的头吗?
于是,雍正将查嗣庭全家逮捕严办,查嗣庭遭到血滴子折磨,死在狱中,并受到戮尸之辱。家人流放的流放,惨死的惨死,反正家破人亡吧。并且要求浙江全省士人六年不准参加举人与进士的考试。
“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
乾隆年间,江苏东台徐述夔诗集被发现有“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乾隆认为“壶儿”喻“胡儿”,清朝比不上明朝,于是乾隆指示“剖棺戮尸”,两个孙子收藏逆诗罪处斩。
两个族人徐首发和徐成濯,名字连起来是“首发成濯”,根据《孟子》“牛山之木,若波濯濯,草木凋零也”,因此认为这两人的名字连起来是首“发”成濯,是嘲笑清剃发之制,以大逆罪处死。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乾隆年间,礼部尚书沈德潜写了一首《咏黑牡丹》,“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明显是写牡丹的。
结果乾隆看了之后大怒,指示沈德潜虽然已死,但开棺戮尸,家人遭殃。
“一把心肠论浊清”
乾隆年间,内阁学士胡中藻作诗“一把心肠论浊清”,是说我能分得清浊与清。被乾隆知道了之后,勃然大怒,“加浊字于国号之上,究竟是何肺腑?”
于是,乾隆指示胡中藻腰斩。结果在腰斩过程中,胡中藻都两半了,还拿手指蘸着鲜血,连写了七个惨字才咽气。
“中补说案”
1680年,康熙十九年,发生了朱方旦中补说案。朱方旦是个名医,他发现了“脑”才是思想中枢,而不是传统医学认定的“心”,“古号为圣贤者,安知中道?中道在我山根之上,两眉之间”。
此说一发表,引起医学界极大的震撼。最后爱好科学知识的康熙,力主一定要将他斩首,以“妖言惑众”之罪处斩,所有著作一律焚毁。
“发披左,衣冠更,难华夏,遍地僧”
雍正年间,江西德兴的祝庭诤,为教儿孙读书,自编一本《续三字经》,其中有写元朝的“发披左,衣冠更,难华夏,遍地僧”一句,雍正看了大怒。
雍正认为,虽说是说元朝,认为是影射当朝“明系隐寓诋清”。于是判祝庭诤开棺戮尸,十六岁以上子孙辈斩立决。
“十全老人”
乾隆年间,尹嘉铨自称“古稀老人”,但乾隆知道后勃然大怒,说:我称古稀老人,早已布告天下,他怎么也敢自称古稀老人?
于是,70岁的尹嘉铨悲剧了,不仅自己被杀,还连累家人。因此,清代皇帝的爱好,不能和他抢,不然就碰到地雷了。
疯子也不能乱说话
乾隆年间,有个刘三元,本就疯癫,某日失口对人说:我乃汉室后裔,要众官扶持。在如今看来,标准的精神病患者,他的话哪能相信呢。
但乾隆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是典型的想反清复明,结果被咔擦一下了。
当然,在文字狱中,还有曾静案、南山诗集案等等,反正千奇百怪,只要皇帝想杀你,就能随表找个理由把你给咔擦了,比如说你讽刺,说你有谋反心理,说你妖言惑众,说你思念前朝,说你不地道,说你太坏......反正理由太好找了,就如女人不喜欢男人的时候,随便这个理由就行了。文字的东西,怎么说都有理,即便不相干的,都能通过“联想”把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持续150多年的文字狱,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即大清王朝的文人后来只能做一些考究学,研究汉字起源之类的,而不是思想巨著。明朝思想界辈出,但到了清朝就万马齐喑,自产的思想界一个都没有。
恰如龚自珍所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幸好他这句话没给当时乾隆听到,不然会认为“你这是讽刺大清没人才”,而把他给咔擦掉。
在文字狱期间,西方经历过文艺复兴,正在大踏步往前走,咱们大清却在玩思想禁锢,这样下去岂能不落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