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南翔小笼包
南翔小笼包为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点,素负盛名。因其形态小巧,皮薄呈半透明状,以特制的小竹笼蒸熟,故称"小笼包"。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选用精白面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又取其鲜,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还根据不同节令取蟹粉或春竹、虾仁和入肉馅,每只馒头折裥十四只以上,一两面粉制作十只,形如荸荠呈半透明状,小巧玲珑;出笼时任意取一只放在小碟内,戳破皮子,汁满一碟为佳品,逐步形成皮薄、汁鲜、肉嫩、馅丰的特点。
马陆葡萄
马陆葡萄巨峰品种特点:果穗中等紧密,穗重400-500克,果粒椭圆,粒重11-13克,颜色紫红到紫黑色,着色度85%以上,果粉厚,果肉软,汁多味甜,风味浓郁纯正、具有草莓香味。
嘉定白蒜
嘉定白蒜既可生食,也可熟食。生食香辣可口、开胃提神。大蒜头用盐渍之称为"神仙大蒜",以醋浸之称为"醋大蒜"。如在肉食中加入少量蒜末有去腥增香的作用。此外,嘉定白蒜还能加工成速冻蒜苗、蒜片、蒜粉、蒜泥、脱水大蒜等。近年来还开发了大蒜冰淇淋、大蒜酒等饮品。
嘉定白蚕豆
嘉定白蚕豆产地在中国上海。它的功效可多了,可加工成五香豆、油酥豆和豆粉。主要供菜食和加工蚕豆食品。鲜蚕豆以葱油炒煮,味尤甘香;干蚕豆发芽,俗称发芽豆,香、甜、酥、糯四味并重。此外,干蚕豆还可用来磨粉蒸糕,作制做酱油、酱、糖果、粉丝、代乳粉和饼干的原料。
嘉定黄草编织品
黄草编织是传统手工编织工艺,以嘉定最为有名。嘉定黄草色泽淡雅,质地坚韧,并能染色,用它编出的工艺品门类多样,式样新颖,色彩丰富,工艺精致,具有民族特色。草编制品有拎包、果盆、杯套、盆垫、拖鞋等等,充满乡土气息,兼具手工织品的自然美、艺术美和实用价值。早在清代,嘉定黄草拖鞋便远销欧亚各国。现在,黄草由野生改为人工培育,质量更佳,近年推出仿古图案新产品,制作精巧,纹路细密,图案中人物、车马错落有致,古色古香,巧夺天工,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上海著名的工艺品。
嘉定肉鸽
嘉定从80年代中期引进世界著名肉鸽品种美国王鸽,经过科学饲养,这种肉鸽体形大、肉鲜美,其蛋白质含量在22%以上(乳鸽出壳后25-28日体重可达500-700克)。现在上海汇农实业总公司肉鸽公司每天可上市乳鸽2万多羽。
嘉定竹刻
嘉定竹刻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以刀代笔,以书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点和传统技艺。嘉定竹刻艺人以刀代笔,将书、画、诗、文、印诸种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以新的生命,使竹刻作品获得了书卷之气和金石品味,风雅绝俗,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的雅玩。
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嘉定药斑布印染技术
药斑布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采用天然的蓝草制作染料,通过织布、刻版、刮浆、染色、刮白、固色、晾晒七道工艺,留下了自然冰纹,形成鲜明的蓝白之美。明代以来,嘉定农业逐步形成“棉九稻一”的种植结构,嘉定人民比户织作,昼夜不辍,至明末清初,药斑布生产规模臻于鼎盛。
马陆蔑编竹器
马陆篾竹编织技艺源于明末清初,由太湖洞庭传入嘉定众芳村一带,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期间,能工巧匠辈出,编织的篾竹制品也从单一的生产、生活用品发展到兼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工艺制品。马陆篾竹编织于2007年被确认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认定为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并在2009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小青龙舞龙会
在元宵节期间常兴舞龙、赛龙舟等活动。小青龙舞龙会便是由"东门之小青龙"改良而来。元宵夜,街巷张灯结彩,龙灯游街穿巷,敲锣打鼓,热闹非凡。整个村庄被色彩绚丽的龙灯萦绕着,分外美丽,颇具年味。小青龙舞龙会为上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市文广局于2009年5月19日向社会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