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来单从片名不难看出编导想传达的内容,甚至这个题材再往前走一点可能就成了戒毒宣传片,但偏偏《毒。诫》整部戏却是一出江湖流水账。
近年都见不少香港的老导演(老不一定是年龄,还有资历,且拍过不少重要港产片)多年后再拍大银幕电影,但几乎没一部是让人满意的。其实入场看这些戏的心态往往是「咦?XX导演好多年没有拍过新戏了。」就是多少带点好奇,但看完无一不是失望。
《毒。诫》也有这种好奇心态,尽管看到片名有种扮文艺感觉(同《色。诫》有无关?),而且最初版海报有点难看。但导演刘国昌和编剧陈文强的组合想必熟悉港产片的观众都不陌生,两人合作的《童党》是80年代港产片的重要作品,陈文强还编剧过《庙街皇后》(也是刘国昌导演)和《女人四十》拿过两届金像奖最佳编剧。但两人多年再合作的《毒。诫》实在看得人煎熬。
《毒。诫》故事来自真人真事,陈慎芝,当年的童党慈云山十三太保,绰号「茅趸华」,从 *** 、斗殴的江湖人士后来戒毒成功并投入戒毒相关社会工作,后来更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以慈云山十三太保为蓝本的港产片过去拍过《慈云山十三太保》,而也因香港古惑仔电影的文化输出使得国内不少影迷也知道这个名字,几年前《南方人物周刊》还以陈慎芝做封面人物的专访。《毒。诫》主要讲述的是陈华如何从江湖古惑仔到戒毒社工继而成为十大杰青的人生转变。
影片叙事一开始以1987年为时间点,先听到的是刘青云饰演陈华的独白,原来是陈华在面试香港十大杰青,然后以此时间点倒叙,讲回陈华的江湖经历。但倒叙部份非常混乱和跳戏,片初十几分钟画面已经出现了多个年份,从1987回到1974的九龙城寨,草草三两场戏加陈华的叙述又一下跳回到1966年,没过多久又回到70年代,但年份又变成1975年,此后又有回到六十年代,却已经是1968年。所有这些倒叙的戏份几乎是蜻蜓点水,情节光速推进,没有铺垫,更没有深刻的人物描写,人物关系除了陈华和两个小弟喇叭还有猫仔较为清晰,和古天乐饰演的哈雷之间亦敌亦友的关系都没什么说服力。
《毒。诫》时而讲有点肉麻的兄弟江湖情义,时而又着重描写警黑勾结的社会现实,最后又想表达江湖大佬的人生痛苦,十个大哥,九个坎坷,但没一样主题是有深入和延续。片中刘青云有一句独白本来可以作为整部电影的主题:
「人生的堕落痛苦,转身更痛苦。」
但整部影片却几乎看不到陈华如何痛苦,他的转身经历了什么,当中有什么人和事促使他转身,他入狱到出狱一场戏的跳接,还有戒毒改过自新到投身戒毒社工这个过程都看不到人物经历过度和内心的变化。
跳出电影,看看人物原型的经历,其实只要用最简单的资料搜集,查阅一下人物原型都不难知道陈慎芝戒毒的转变是在于宗教。我也读过《南方人物周刊》的那篇访问,当中提到陈慎芝参与福音戒毒,正式受洗成为基督徒,但这个关键点却没有出现在电影中。
专访中提到他福音戒毒之后还经常出现在内地一些禁毒宣传,《毒。诫》是合拍片,剧本要面对审查,不能过分地宣扬宗教的「好处」。所以把《毒。诫》拍成一出江湖流水账算情有可原?「不能说教」是否算间接回答了剧本没有提宗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