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 1653-—1706),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管风琴家之一巴赫家的世交。他是巴赫姐姐的教父,也是巴林哥哥的老师,帕赫贝尔的音乐对巴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帕赫贝尔的《D 大调卡农与吉格》大约创作于 1680 年,是帕赫贝尔的众多卡农曲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一首。这首卡农曲的旋律特别适合用来烘托浪漫与温柔的氛围,因此经常出现在婚礼或言情剧中。
不过,“卡农”这个词原本的宇面意义是法则和规律,与浪漫和温柔的意境相差甚远。在作曲上,“卡农”特指一种规律的“轮唱”写法,是完全相同的旋律通过循规蹈矩的重复,形成一种犹如机器运作般的精巧音乐。
作为天生爱好法则和规律的德国人,帕赫贝尔非常善于利用卡农曲完全符合规律的轮唱,创作一些古板的作品。仔细聆听,我们不难发现,《D大调卡农与吉格》的音乐其实是通过一条短小的旋律演变来的。帕赫贝尔将一个主题规律地重复了三遍,每次重复都向后错开两个小节,就像在山谷里大吼一声之后,听到反反复复的回声,十分有趣。这种周而复始的回声,既是旋律,也是和声伴奏,让音乐产生一种连绵不绝的感觉。
然而,这首《D大调卡农与吉格》之所以能从众多无聊的卡农中脱颖而出,主要归功于后半段较快的吉格舞曲旋律。吉格舞曲在音乐的后半段出现,打破了卡农轮回往复的沉闷,成为整首作品的点睛之笔。
这种欢乐轻松的风格,源于当时意大利的音乐风格对于帕赫贝尔的影响。这种混入的意大利风味,也让帕赫贝尔的卡农听起来更清新、更有国际范。除此以外,这首卡农中还蕴藏着一种叫 “罗曼尼丝”(Romanesca) 的意大利和声进行格式,这种和声进行格式已经和今天的流行音乐非常接近。
因此《D大调卡农与吉格》也可以说是一首活化石级别的流行歌。似乎早在三百年前,帕赫贝尔就摸索到了一种音乐的经典款式,开启了循环往复的时尚潮流在音乐上的第一个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