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不支持的音频/视频格式 请试试刷新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赏木棉、品美景、亲文化,助力绿美广州高质量发展。“听见花开 红棉颂”——广州中山纪念堂第二届木棉文化节于3月15日闪耀登场,活动将一直持续至3月31日,为“英雄花开英雄城”2023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棉相伴,十大亮点逐个数
亮点一:赏木棉美态,领略独特红棉景观
广州中山纪念堂作为广州最多古老木棉树的公园之一,园区内共有29株木棉,其中“木棉王”如今已有350多岁高龄。木棉王周边,是全园木棉树冠覆盖最密集的区域,每到木棉盛开的季节,“几树半天红似染”就是最形象的表述。除了这里有古老雄伟的“木棉王”和红盖蓝天的木棉花密度,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里离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距离最近,蓝瓦、黄墙、红花、隔窗、飘檐、悬枝,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热捧的最佳摄影地,更是每年游客最喜爱的打卡点。据专家预测,今年木棉王开花约在8万朵左右。
亮点二:传承&创新,共谋高质量发展
在第二届木棉文化节活动开幕现场,为“红棉智库”专家颁发证书,作为第二批纪念堂特聘专家,他们将从不同的专业为纪念堂的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贡献智慧。3月25日,将进行首场“红棉智库”专家沙龙,由粤港澳三地有关方面的专家,对《中山纪念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2022-2031)》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质询和评审,并就古树名木与文物建筑共存保育工作进行专题讨论,旨在为名胜古迹、名园内古树名木的科学规划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助力中山纪念堂高质量发展。
亮点三:专利品牌“堂小青”亮相
“堂小青”爱绿护绿志愿者(简称“堂小青”)组织创立于2022年6月,是广州中山纪念堂创新推出的一条融合历史文化和生物多样性景观的“诗情绿意”生态历史文化游径中的重要一员,他们是一群传播“诗情绿意”的小天使,陪伴着客人们畅游古树木林,沉浸在果香花香的生态自然环境里,欣赏园内的历史建筑和国潮文化,让游客们获得非一般的体验。去年管理中心专门为“堂小青”注册了商标,现正式获得了商标所有权,为持续打造这个品牌注入一剂强心针。
亮点四:“红棉盛放童绘英雄花”画作展示
100名孩子在高13.5米、宽10米(正好为木棉王高度的一半)的纳斯卡巨幅上,进行大型木棉主题画卷绘画创作活动,以饱满的色彩,夸张的手法,展现童心童趣,献礼“中国最美木棉”,致敬英雄的城市,致敬英雄的人民!(该画作已经于3月11日创作完成,文化节上做展示)
同时,举办木棉主题绘画比赛,面向3-18岁的青少年儿童征集以木棉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在现场“童心画廊”展示获奖作品。
亮点五:两场红色剧目展现奋进之路
结合“纪念堂之夜”公益惠民演出项目,于3月15日和31日推出两场红色剧目,分别为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新创建党百年主题精品杂技剧场《追光者》和由广州粤剧院出品的红色主题粤剧《三家巷》。杂技《追光者》将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缩影,通过现代杂技的时尚演绎,带来无比震撼的体验。粤剧《三家巷》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演绎,再现了大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亮点六:展艺术殿堂,回味经典时光
在历史陈列馆举办《红棉舞台映初心》专题展览,以开启艺术殿堂、奏响华丽的乐章、讴歌伟大的时代、舞动奋进的旋律、重温经典的韵味、纪念百年的历程、牢记复兴的使命七个篇章呈现中山纪念堂公益惠民演出的成果。届时,市民游客还可现场扫码回顾欣赏演出精彩片段。
亮点七:发起全国孙中山纪念地文创大赛
为充分激发孙中山纪念地文物文化资源新创造活力,积极传播、弘扬孙中山的宝贵精神,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联合全国孙中山纪念地,发起文创设计大赛,进一步加强全国各地孙中山纪念地合作共建交流工作,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的孙中山文化创意产品体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亮点八:红色研学,体验特色文化之旅
3月每周的周末开展红棉学堂研学活动,通过自然科普、革命史迹、生态游径、课堂手作、游戏互动等共7场自然、科普、红色研学活动,寓学习教育于娱乐中,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深度融合,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生态文明意识。
亮点九:红棉寄情,云上之约精彩纷呈
市民、游客在中山纪念堂推荐的最佳摄影点驻足拍摄中山纪念堂红棉花景,并发朋友圈参与打卡超话“#英雄花开英雄城”集赞换礼活动。届时,还将结合线上线下空间,组织“看展寄语福袋”活动。
亮点十:古建飘书香,红棉伴悦读
位于园区西侧“花城书房 红色悦读”阅读空间由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和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联袂打造。3月正式对外开放,藏书超过2000册,届时,市民游客可在鸟语花香的中山纪念堂享受沉浸阅读,感受书香文化气息,报名参加读书分享会等活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全杰、杨耀烨 通讯员:刘慧鹏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全杰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全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