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秦国青铜扁壶值钱吗,战国青铜扁壶,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秦国青铜扁壶值钱吗,战国青铜扁壶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秦国青铜扁壶值钱吗,战国青铜扁壶

日前,抖音推出了“在家云游博物馆”系列三天九场直播,播放量超过了3亿次。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点赞量超过17万。

文物是历史之鉴、时代之证。每一件历经千百年风雨流传至今的国宝背后无不隐藏着一段历史旧事。即便这段历史旧事有多么沧桑与辉煌,有多么曲折与坦荡,有多么匪夷所思与合情合理,有多么屈辱凄凉与激荡昂扬……都是中华文明不能离弃的一部分。

甘肃秦公墓出土青铜器中多数有“秦公”或“秦子”铭文,是研究秦国早期历史乃至中华文明史的珍贵资料。晋侯墓出土青铜器对历史学、考古学特别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秦公墓、晋侯墓均在20世纪90年代初遭到非法盗掘,其出土的青铜器辗转流失至美国,后被范季融、胡盈莹夫妇收藏。

范季融、胡盈莹夫妇

范季融、胡盈莹是美国著名的华裔收藏家。1991年以来,曾多次向国家捐赠青铜器、书画等珍贵文物,在中、美两国博物馆界有极高声望。上世纪50年代初,范季融到纽约读大学,念的是物理系,但他从小就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非常热爱。1959年,他和胡盈莹结了婚,成了香港银行家胡惠春的女婿。胡惠春酷爱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收藏了大量中国古代瓷器、玉器、书画、碑帖,并在香港联络收藏家成立了“敏求精舍”,担任创会会长。胡惠春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收藏观:凡是收藏的重要东西,一定要与它的环境相匹配,要把它放在应该放的地方。范季融进了胡家的大门,在收藏爱好与收藏观上与胡惠春十分契合,翁婿之间灵犀相通。胡惠春1993年辞世后,就把他收藏的斋号为“暂得楼”的瓷器交给范季融夫妇代理了。范季融早就对中国古代瓷器有研究,在成为“暂得楼”的管理者之后,更加勤奋地研习,很快就成了有很高鉴赏水平的瓷器鉴定家。后来,由于范季融与上海博物馆馆长、中国古代青铜器专家马承源交谊日深,并多次帮助上海博物馆从海外回购古青铜器,他又下功夫研究青铜器。由于悟性极高,再加上浓厚的研习兴趣,他又成了青铜器鉴定专家。范季融有他自己的专业,平时忙碌于工作,对中国古代瓷器和青铜器这两大类文物艺术品有如此精鉴的能力,怎一个“难”字了得?怎一个“爱”字了得?

由喜欢而收藏,由收藏而研习,由研习而热爱,越是热爱的东西,越是知道它的价值,就越觉得千万不能把它毁坏了,就会把它视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于是,凡不利于保护、凡万一损毁而无法补救、凡不宜自己长期占有的东西,便送到它应该去的地方,也就成了范季融的收藏理念。

范季融

曾任国家文物局长的张德勤和范季融相识多年。2005年9月,张德勤和范季融一起参加一项活动,交谈中,他谈了想为国家回收流失海外文物多做些事情。为此,范季融邀请张德勤访问美国。2009年6月,在张德勤赴美访问行前,单霁翔、董保华等国家文物局的同志为我送行。单霁翔提出,今年国家重点回收的是山西晋侯墓和甘肃秦公墓流失的文物。听说范季融在海外购买了这两座古墓的文物,他们希望张德勤做做工作。

见面后,张德勤把单霁翔的意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范季融。范季融郑重地考虑了一下,说:“可以!我可以捐给国家!”不需要“谈判”,更不需要“讨价还价”,范季融就这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2009年9月24日,范季融应国家文物局之邀来京,在会谈中明确表示愿将收藏的9件秦公晋侯青铜器全部捐献。“以表达爱国之心,支持祖国博物馆的事业发展”。

2009年11月23日,“范季融·胡盈莹捐赠交接仪式”在北京国子监彝伦堂隆重举行,9件具有重要价值的秦公晋侯青铜器重归故里。此9件周代青铜器中有3件晋侯青铜器和6件秦公青铜器,包括晋伯卣、晋侯苏鼎、晋侯对盨、秦公鼎三件、秦公簋二件、垂鳞纹鍑,都生产于西周到东周初期,基本反映了当时晋、秦两国青铜器发展的轨迹。其中晋伯卣尤为珍贵罕见,它原本用来装周王赏赐给重臣的酒,而且铭文特殊,有这样铭文的卣传世只有一件,对了解早期晋国礼仪制度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另据青铜器鉴定专家张颂斌介绍,在陪葬的各种食用礼器之中,鼎是很重要的。这三件秦公鼎风格一致,纹饰略有不同,可以认定是一套列鼎,当时墓葬中一共有几个鼎目前还是个谜。从纹饰上看,纹饰占比例较大、比较满。腿耳纹饰丰富,器壁厚重,明显区别于常见到的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用于陪葬的冥器。造型厚重简约,不吝啬用料,纹饰精美,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尽管出土于甘肃,它们带有明显的秦地风格:底腹大于口、颈部。从铸造工艺上看,三件鼎凸起的范线清晰,可以看出是用多块外范整体铸造的。

范季融先生、胡盈莹女士的捐赠义举,不仅使这批具有重要历史、考古价值的流失文物重归故里,更树立了榜样,推动更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祖国。

【国宝档案】

No.1 晋伯卣

西周中期(公元前11世纪末-前10世纪末)

高27.5厘米|口横16.2厘米|口纵15.5厘米|重5077.1克

器呈椭圆形,直口高盖,盖面两侧有耸起的犄角,束颈,垂腹,圈足外撇有折沿,提梁两端设兽首,为尖喙大耳的貘首形。颈部饰两道弦纹,前后各有一个高浮雕貘首。盖和器铸铭文十三字,记晋伯作此卣(yǒu) 。

No.2 晋侯苏鼎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高23.4厘米|口径26.9厘米|重4580.8克

折沿,腹部为半球状,下收为圜底,腹部两侧有附耳,并有小铜棍与口沿相接,腹部饰重环纹和一道弦纹。腹内壁铸铭文三行十三字,记晋侯稣(苏)作此鼎。

据《史记》所载,晋献侯名苏。这是晋侯墓地中所出晋侯诸器的铭文中唯一能与史书记载相对应的人物。

No.3 晋侯对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高17.4厘米|口横21.5厘米|口纵13.7厘米|重3085.5克

器呈圆角长方形,盖顶有四个环形丫状钮。腹壁较直,兽首形附耳下有垂珥,矮圈足下接四个环形丫状小足,盖和器内有铭文六行三十字,记晋侯对作狩猎时用的(xǔ)。

这件晋侯对的形制十分奇巧,不同于一般形制的。

No.4/5/6 秦公鼎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纪上半叶)

4/高35.2厘米|口径35.5厘米|重15200克

5/高32.4厘米|口径33厘米|重12920克

6/高30.5厘米|口径31厘米|重11250克

三件形制、纹饰相同,大小相似。口沿外折,上设宽厚大耳,上厚下薄,略为外侈。束颈,宽体,器腹外垂,浅腹平底,蹄形足。器型颇具西周晚期的气度。整个纹饰风格粗犷、简约。器内壁铸铭两行六字:“秦公乍宝用鼎”,行款右行。从这三件鼎的形制、纹饰、铭文看,属于同一套列鼎。

No.7/8 秦公簋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纪上半叶)

6/高16.4厘米|口径18.7厘米|重5200克

7/高16.2厘米|口径18.9厘米|重4471.3克

两件形制、纹饰基本相同。失盖,弇(yǎn)口,体宽鼓腹,圈足上有三兽首,下连短状兽爪形矮扁足。腹部两侧设兽首形耳,造型宏伟,耳端龙首宽厚,卷身,下有垂珥呈卷尾状。器内底铸铭两行六字:“秦公乍铸用簋”。

No.9 垂鳞纹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纪上半叶)

高22.1厘米|口径18.8厘米|重2999.6克

直口,方唇,深腹,腹壁略微斜收,喇叭形高圈足。口沿两侧设有绹索纹立耳,耳的内根部呈蛇头状,紧贴于器口的内缘。(来源:《人民日报》张德勤/文、人民网 刘阳/文、《国家人文历史》)

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读者报》封面欣赏:

更多秦国青铜扁壶值钱吗,战国青铜扁壶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