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虚无主义和理想主义,虚无主义理论,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虚无主义和理想主义,虚无主义理论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虚无主义和理想主义,虚无主义理论

和谐公社(1805~1905)

认真读过高中历史课本的你一定熟悉英国人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来到美国建立【新和谐公社】的故事。正如美国的【纽约】之所以叫【纽约】是因为英国原来就有个叫【约克】的城市一样,【新和谐公社】的名字里有个【新】字是因为之前就存在着【和谐公社】。但是不要误会了,虽然名字叫【公社】,和谐公社可是一个死硬派宗教社区,跟社会主义都没啥关系。

和谐公社(Harmony Society)的创始人是德国符腾堡的牧师乔治·拉普(George Rapp)。拉普满腔宗教热忱,认为耶稣很快就要再次降临人间、建立地上神国。他呼吁人们和他一起身体力行,提高姿势水平,将来才有资格进入神的国家。讲道理,【耶稣降临】还不如【柯南完结】来得有盼头。但是19世纪的人思想都比较单纯,所以拉普的微信传教群很快就有了1万多粉丝。当地的教会被拉普抢了风头很不爽,经常挤兑他。拉普好气呀,反正大西洋也没加盖,索性带着铁杆粉丝们集体移民,去美国建设心目中的理想社区。

看看对社会不满就带粉丝移民的拉普,再看看今天这些战五渣公知,啧啧啧。

1805年,拉普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购置了超过28平方公里的土地、牲畜、房屋和农具,建立了和谐公社。700多名公社社员一起没日没夜地干活,共同分享一切劳动所得。社员们除了种植粮食,还先后办过服装厂、酒厂、皮革厂、锯木厂,甚至在银行和铁路公司入股。和谐公社还建设了植物园、图书馆和管弦乐团,丰富社员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聪明的你一定会问,这么 *** 炸天的社区为什么会失败呢?前文说到社员们【没日没夜地干活】,这个【没日】得从字面上理解。这群死脑筋的德国人一门心思劳动,想不起来造人。拉普一心想做道德完人,社员都是自己的粉丝,怎么能艹粉呢?以拉普为楷模的社员就更没有造人的动力了。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看出,半个多世纪都造不出小孩的社区吃枣药丸,和谐公社偏偏缺乏这种常识,也不想接纳外面没有信仰的妖艳 *** 进来一起生活。大家每天想着【再等两天耶稣就来了,还造啥小孩】,然而耶稣他老人家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人口大幅削减,只剩下几个大龄 *** 处女苟延残喘的公社不断出售产业,几次搬迁。终于在1905年宣告解体。

1825年,欧文买下了和谐公社在印第安纳州的土地,建立了【新和谐公社】。欲知后事如何,请阅读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历史教训:不要因为信仰耽误了造小孩。

布鲁克农场(1841~1847)

1841年4月的某一天,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社会改革家乔治·雷普利(George Ripley)没有像往常一样打异形,而是和老婆一起建立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区【布鲁克农场】。布鲁克农场(Brook Farm)也叫【河子屯】,占地差不多1平方公里,里面有猫、人形叉车和异形。雷普利宣布,任何人都可以来这个农场里劳动,和同伴们分享自己的劳动所得,最终达到肉体与心灵的大和谐。

虽然听起来只是雷普利想要别人帮他免费干农活而已,但是雷普利两口子都是新英格兰有名的公知,每天除了打异形还要和其他公知互相点赞,好多年轻人都是他们的粉丝。雷普利告诉这些粉丝,只要来布鲁克农场干300天的农活,就能全程听他和许多文化名人讲课。这些文化名人包括作家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诗人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都是无数文艺青年的偶像。讲道理,300天农活也就是每周干6天,连续干一年的程度;然而跟霍桑和爱默生这种《文明5》大文学家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可是想花钱买都买不到的经验。总之这交易不算太坑,也确实有好多上不起学或者不想上学的年轻人跑来边听课边干活了。

但是这个农场里没有钱——没人有钱可花,也没有花钱的地方。打异形的工资全都直接变成学费了。文艺青年可是要抽烟喝酒 *** 的,没钱花谁受得了。就拿文艺青年的圣地 *** 来说,哪个仁波切跟长工说【我以后每天教你佛法,就不给你发工钱了】,长工也不会随便答应吧。

1844年,雷普利深入学习了法国传来的傅立叶主义(Fourieri *** )思想后,大为感动。 这种思想鼓励社区成员根据自己的条件,做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严格规定大家什么时间要做这,什么时间要做那。雷普利有样学样,在布鲁克农场里推行傅立叶主义的改革,简单来说就是像他一样的长者就每天打嘴炮,最脏最苦最累的活都给年轻人干。哇艹,老先生你这样强行把社会主义实验搞成农奴制复辟,你真拿自己当 *** 的仁波切啊?傅立叶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好吗?年轻人们早就看雷普利不爽,借这个机会纷纷跑路,再也不回来了。

1846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农场的中心建筑,也没人帮忙重建。布鲁克农场就这样解体了。

关于傅里叶主义的详细介绍,请阅读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历史教训:不要拿年轻人当 *** 。

阿克桑蒂(1989~)

上世纪7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莱里(Paolo Soleri)着手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的中间建设他心目中的理想社区【阿克桑蒂】。索莱里是美国天才建筑师弗兰克·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得意门生,一心想像老师一样,用清新脱俗的建筑闪瞎全世界人的狗眼。倾注他无数心血的阿克桑蒂(Arcosanti)贯彻了生态建筑学(arcology)的思想。这个建筑群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完美展现了生态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独特美学。

阿克桑蒂咋一看有点像白蚁窝,也像科幻电影里的外星城市,建筑物都是一个摞一个。阿克桑蒂的居民不用化石燃料,充分利用沙漠高地的太阳能。他们没有别的工作,只是每天制作手工纪念品卖给旅游者。这个城市的广告是这样的:

If you are truly concerned about the problems of pollution, waste, energy depletion, land, water, air and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poverty, segregation, intolerance, population containment, fear and disillusionment, join us.

你还在为污染、垃圾、能源枯竭烦恼吗?你想保护土地、水、空气和生物吗?你想摆脱贫困、隔离、偏执、封闭、恐惧和理想破灭吗?来我们这儿生活吧!

简直是美国的 *** 。

索莱里认为阿克桑蒂完工后至少能住5千个跑来洗涤心灵的文艺青年,但是直到今天这个社区还没有建设完成,固定居民也不过寥寥100多人。究其原因的话,是因为这个社区周围太荒凉了。

周围是大沙漠啊!

出了城就是《疯狂的麦克斯》 的拍摄现场啊!

最近的有人住的城镇都在40公里以外啊!最近的公路都在5公里以外啊!

谁要开40公里的车去买菜啊!

历史教训:不要随便跑到没人的地方盖房子。

帕尔马诺瓦(1593)

不管在哪个时代,从哪个角度看,帕尔马诺瓦(Palmanova)都是那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1593年, *** 共和国为了抵抗奥斯曼帝国的侵略,委托军事工程师朱利奥•萨沃南(Giulio Savorgnan)设计建造了这座九芒星形状的要塞。萨沃南不负重托,穷尽当时欧陆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和建筑设计理念,精心打造了占地13平方公里的帕尔马诺瓦——他心目中的理想社区。

帕尔马诺瓦不仅是一座军事要塞,还是16世纪文艺复兴思想的化身。萨沃南把自己对【乌托邦】概念的理解全部运用在这个社区里。虽然今天一说起【乌托邦】,大家想象的都是《饥饿游戏》里那种一整个国家,但是在16世纪,像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那样的思想家都把【乌托邦】描述成一个城市。在这个完美城市里,最重要的只有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所有人都拥有均等的财富、受同样程度的尊重、体验着同样的生活。为了最大限度地消灭多样性,统一居民的思想,这个城市必须是完美的几何图形,被高墙围着,从里面看不见外面都有啥,既抵御了外来的威胁,也免除了城里人胡思乱想的麻烦。按莫尔的说法:

He that knows one knows them all, they are so alike one another.

乌托邦的居民全都是一样的,你认识其中一个就认识了他们所有人。

帕尔马诺瓦就是这样完美符合【乌托邦】定义的城市。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城市,你愿意住进去吗?

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你一定是拒绝的,其实16世纪的 *** 也一样。 *** *** 号召国民搬到帕尔马诺瓦, *** 十动然拒。【乌托邦】这种事开开脑洞想想就得了,真要实践起来谁也受不了。

更何况帕尔马诺瓦是战争前线的要塞都市,搬进去是要和 *** 打仗的。以中国人的爱国热情,相信会有为数不少的人愿意搬去三沙市住。但是 *** 就……其实 *** 怼起土耳其人来也是毫不手软,没什么好黑的。总之后来 *** *** 没办法,赦免了一大批囚犯,逼着他们住进帕尔马诺瓦守国门去了。

历史教训:盖房子之前要考虑住户的意见。

家园(1895~1919)

1895年,一群无 *** 主义者在美国华盛顿州众筹买了10万平方米的土地,建立了【家园】作为心目中的理想社区。讲道理,无 *** 主义者搞一个有组织的集体主义公社根本就是 *** 抽自己的脸。不过这群人好像也不太在意就是了,反正无拘无束就行。

家园(Home) 的生活有多么无拘无束呢?笔者上小学的时候很喜欢一首歌谣,是一个妹子教的。请用《有一个姑娘》的曲调唱出来。

有一个地方

可以 *** 衣裳

那就是洗澡堂~♪

左边是男的

右边是女的

中间隔着一道墙~♪

其实一开始家园的居民还是穿衣裳的,但是后来不知为什么裸体的人越来越多,真奇妙。这些裸体主义者可不像中国的刘伶,拿房子当裤子穿,而是光着 *** 满世界乱逛。穿衣服的人好气呀【你们这些 *** 都没有羞耻心吗】,光 *** 的人也反唇相讥【说好的无 *** 主义社区呢,我们穿 *** 衣服要你们管啊】。家园社区很快就分裂成了两派:穿衣派和裸体派。两伙人就这样每天互相打骂,好不热闹。

1901年,总统麦金利(William McKinley)被无 *** 主义愤青刺杀了,家园突然就变成了全国人民声讨的对象。好在华盛顿州又远又冷,都没人愿意跑过来杀他们。

1911年,一伙警察突然闯进家园社区,以裸体游泳的罪名把几个裸体派的居民给抓走了。聪明的你一定猜到是穿衣派的人向警方汇报的。看到自己的同志居然向警察告密, *** 地跪舔邪恶的美国 *** ,所有人都气哭了。这件事给社区留下了不可修复的裂痕。1919年,家园毫无悬念地解体了。

历史教训:该穿裤子就要穿裤子。

更多虚无主义和理想主义,虚无主义理论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